导图社区 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及其阶段!本图将从三国(220~280)、两晋(266~420)、南北朝(420~589)的历史及其阶段展开。本图为你梳理了那时的史实: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来分析;阶段特征:从总体,政治,经济,文化等分析。还不一键收藏下图学起来!
大一新生入学必备物品清单,包括各种证件、生活用品等。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走进国际社会思维导图学习笔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及其阶段
史实
政治
中央与地方:大分裂,民族大融合
中央官制: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检查制度:大多沿用汉制。御史台仍为最高检察机关
经济
全国经济:经过孙吴、东晋、南朝的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农业
土地制度:孝文帝(冯太后掌权)推行均田制
耕作方法:(北)耕耙耱技术、(南)耕耙技术
灌溉工具:翻车
手工业
冶金:南北朝的灌钢法(綦毋怀文)
制瓷:北朝有成熟的白瓷
纺织:民间手工业曾遭摧残
商业
东晋时建康(南京)城外就有草市,大都位于水陆交通要道或津渡及驿站所在地
文化
思想
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家有新的发展;且三教之间相互融合
北方游牧民族也大力崇儒兴教
文学:乐府、骈俪文盛行,志怪小说
书法
楷书定型,行书、草书产生
王羲之《兰亭序》、王献之、钟繇
绘画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并提出“以形写神”的理论
宗教画,云岗石窟,龙门石窟
科技(选修)
发明与发现
造纸技术进步明显,白度增加,纸取代竹简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数学:祖冲之的圆周率
农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历法:《大明历》也称“甲子元历”,祖冲之创制首次引入了“岁差”的概念,采用391年置144闰月,求出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日,和今天仅差46秒,从而使得历法更加精确,是中国第二次较大的历法改革
选修:孝文帝改革
阶段特征
总体:封建社会国家分类和民族融合时期
总体:南北对峙
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地区并建立政权,民族融合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南方稳定,经济发展,士族占有特殊地位
总体:长期分裂,战乱导致商品经济水平低
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但也有短暂恢复期
南方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使南方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
在农学,数学,思想,书法,绘画方面都有突出成就
南北朝(南420~589宋齐梁陈+北439~581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
两晋(西晋266~316+东晋317~420)
三国(22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