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变质岩主要类型
这里面包括了碎裂组构:是岩石和矿物经受脆性变形作用,最初使岩石和矿物产生显微破裂,裂缝可以穿切矿物和岩石。
编辑于2022-11-01 11:38:53 安徽第八章粘土岩Claystone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粘土岩的物质成分第三节粘土岩的结构、构造、颜色第四节粘土岩的分类及沉积后变化 SedimentaryRocks&SedimentaryFacies 中国石油大学...
石灰岩(Limestone)简称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 。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有剧烈的化学反应。按成因分类属于沉积岩。
1碳酸盐岩概论 第十一章碳酸盐岩概论(一)主要研究讨论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组分、碳酸盐岩的构造和颜色及其成因 1 第一节绪言 碳酸盐岩是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 物组成...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第八章粘土岩Claystone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粘土岩的物质成分第三节粘土岩的结构、构造、颜色第四节粘土岩的分类及沉积后变化 SedimentaryRocks&SedimentaryFacies 中国石油大学...
石灰岩(Limestone)简称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 。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有剧烈的化学反应。按成因分类属于沉积岩。
1碳酸盐岩概论 第十一章碳酸盐岩概论(一)主要研究讨论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组分、碳酸盐岩的构造和颜色及其成因 1 第一节绪言 碳酸盐岩是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 物组成...
第八章 变质岩主要类型
区域变质岩类
概念
指在较大范围内原岩在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因素联合作用下发生的
区域变质岩:变质岩中分布最广的,太古代早期到新生代都有,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主由区域变质岩和混合岩组成
基本特征:1)普遍具有结晶片理及其它方向性构造;2)地质构造比较复杂;3)浅变质区常见变余结构构造,深变质区常伴有岩浆活动及混合岩化作用;4)区域变质作用常与构造及岩浆作用有密切关系。
贯通矿物: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等,在浅带、中带、深带三个变质带中都可出现,特征矿物:如红柱石、蓝晶石、十字石,可指示变质级
分类
原岩的性质和类型—物质基础 变质的条件(主要是温度和压力)变质岩本身的特征(矿物组成、结构构造)
命名
基本名称①首先构造(变余构造在原岩名称前+“变质", 变成构造由构造定名:板岩、千枚岩、片麻岩。 ②其次矿物及含量,当矿物含量>85%以该矿物作为基本名称如石英岩;由>50%方解石组成为大理岩。
a. 大类确定后主要矿物置于基本名称之前,有数种矿物则按"少前多后"的原则命名。如片状矿物为主片状构造定为片岩,主要片状矿物为黑云母称黑云片岩,少量的石榴石称石榴黑云片岩。
b. 含特征变质矿物如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十字石、蓝闪石、紫苏辉石等应加名称前。如十字石榴黑云片岩
c. 必要时,某些特殊结构、构造或颜色、粒度也可以参加命名,如灰色条带状透闪大理岩
d.次要矿物含量5~10%加“含”字,如含石榴云母片岩;>10%可直接参加命名,如白云石英片岩
e. 按通常习惯用词,岩石名称中的矿物应予以简化,如绢英片岩(即绢云母石英片岩)、矽线钾长片麻岩等
主要类型
泥质系列 千枚岩- 云母片岩类
原岩多为泥质沉积岩(页岩、泥岩、粉砂质、粘土岩)部分中酸性火山凝灰岩类;化学成分:富Al2O3和K2O、贫CaO,FeO、MgO含量不定,K2O>Na2O
1.板岩
板状构造:原岩结构多数保留,平整光滑劈理面光泽暗淡,可沿着劈理裂开成薄板状。 原岩矿物成分:少部分轻微重结晶,脱水,岩石硬度增高呈致密隐晶质,少数向千枚岩过渡的板岩在劈理面上因轻微重结晶出现少量绢云母或绿泥石等新生矿物,呈现微弱的丝绢光泽。 代表岩石:斑点板岩、炭质板岩、钙质板岩和千枚状板岩。
2.千枚岩
具有细小鳞片变晶结构\纤维变晶结构及千枚状构造低级变质岩石。 矿物组合:标准为绢云母、绿泥石、石英、硬绿泥石,其次少量钠长石、黑云母。在劈理面上有极明显强丝绢光泽,千枚岩手标本上具有灰绿、灰红、深灰等颜色。若岩石重结晶不完全,原岩的结构、构造可部分被保留下来,但劈理上显示为千枚状构造时,可命名为千枚状板岩。当岩石受较高温度的影响而出现十字石、石榴石等中级变质矿物,基质中出现一定量黑云母时,可称为千枚状片岩或片岩。
3. 云母片岩
形成于低中级变质条件具典型片状构造,粒状鳞片变晶结构、斑状鳞片变晶结构,矿物粒度>0.1mm,随变质作用增强矿物粒度可由细粒到粗粒 主要矿物组合:黑云母+白云母+石英+长石,粒状矿物含量<50%,长石<25%。 特征变质矿物:蓝晶石、矽线石、铁铝榴石、堇青石、红柱石、十字石等。 定名原则:特征变质矿物+云母成分+片岩,以黑云母为主称为黑云母片岩;白云母为主称为白云母片岩;黑云母和白云母近于相等称为二云母片岩;当云母成分含量不易区分称为云母片岩。当长石含量>25%时,长石参加命名,如斜长云母片岩、钾长云母片岩。
4. 黑云母片麻岩
形成于中高级变质条件具片麻状构造,条带状构造;鳞片(纤状)粒状变晶结构为主,斑状变晶结构也常见 矿物组合: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白云母+黑云母,有时有角闪石。长石>25%,长石+石英>50% 特征变质矿物:矽线石、蓝晶石、堇青石和石榴石,在特殊情况下有刚玉产出 定名原则:特征变质矿物+主要片(柱)状矿物+长石种类+片麻岩,如矽线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肉眼无法鉴定长石种类如石榴黑云片麻岩
长英质 斜长片麻岩-变粒岩-石英岩类
原岩多为各种砂岩、粉砂岩、中酸性岩浆岩及火山碎屑岩类; 化学成分:以富含SiO2、贫FeO、MgO为特征。 主要类型:变粒岩、浅粒岩、石英岩、长石石英岩、磁铁石英岩、石英片岩、斜长石英片岩、斜长片麻岩及碱长片麻岩
1. 石英岩
形成于低、中、高变质条件具为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石英含量>85%,当>95%时称纯石英岩,有少量长石、云母、闪石类、辉石 定名原则:特征变质矿物或片(柱)状矿物+石英岩,如白云母石英岩。长石石英岩主要矿物为石英和长石,石英含量75% ~ 90%,长石10% ~25%,云母等其他矿物<10%,具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和变余层理构造等。磁铁(赤铁)石英岩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铁矿物(磁铁矿、赤铁矿等)含量>10%、具有条带状构造的岩石。
2.斜长片麻岩
形成于中高级变质条件具 粒状或片状(柱状)粒状变晶结构,交代结构也十分发育;具片麻状构造 矿物组合:石英和长石为主,二者含量之和大于70%,长石>25%,并且斜长石/长石>2/3,云母类矿物含量小于30%。 岩石定名原则:特征变质矿物+主要矿物+长石种类+片麻岩,主要类型有: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
3变粒岩
形成于中高级变质条件具细粒粒状变晶结构或细粒鳞片(纤状)粒状变晶结构,可具块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等 主要矿物:长石+石英>70%,长石/(长石+石英)>25%,片柱状矿物(云母、角闪石、辉石)为30—10%。 定名原则:特征变质矿物+片(柱)状矿物+长石种类+变粒岩,变粒岩粒度较细为细粒粒状变晶结构。矿物成分主要有长石和石英,少量暗色矿物;麻粒岩粒度较粗为中-粗粒粒状变晶结构,矿物成分除含长石、石英外,含有较多的暗色矿物(多为不含水的种属),含一定量紫苏辉石
4. 浅粒岩
其组分与变粒岩相似,但暗色矿物含量<10%,长石含量>25%;原岩类型:长石砂岩、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经中级变质作用形成 定名原则:特征变质矿物或片(柱)状矿物+长石种类+浅粒岩,如斜长浅粒岩、钠长浅粒岩 长英质系列的变质岩随变质作用的增强,它们的组构及矿物成分变化很不明显,因而在划分变质带和变质相时,主要是根据与其伴生产出的泥质系列、基性系列及碳酸盐系列的变质岩类的矿物与矿物组合划分的
碳酸盐 钙镁质变 质岩类
原岩多为各种为各种灰岩及白云岩类; 化学成分:以富CaO、MgO为特征,Al2O3、FeO、SiO2含量低,变化大。 主要类型:变粒岩、浅粒岩、石英岩、长石石英岩、磁铁石英岩、石英片岩、斜长石英片岩、斜长片麻岩及碱长片麻岩
1.较纯碳酸盐岩经变质重结晶形成大理岩:有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菱镁矿大理岩,可含微量的白云母、斜长石、磁铁矿和石墨等
2.含Si质石灰岩经不同变质条件下形成大理岩:在中低温变质条件下形成石英大理岩;在高温低压变质条件下形成硅灰石大理岩;在高温高压变质条件下形成石英大理岩,此时的岩石颗粒较粗。
3. Si、Al杂质白云岩~ 在低级变质条件下形成滑石大理岩、蛇纹石大理岩或绿帘石大理岩。在中级~下形成透闪石大理岩、黝帘石大理岩和方柱石大理岩。在中高级~下形成镁橄榄石大理岩、钙铝榴石大理岩、透辉石大理岩、斜长石大理岩。在高级~下形成方镁石大理岩、尖晶石大理岩 碳酸盐系列的变质岩,随着变质作用的增强,结构上粒度由细变粗,由细粒粒状变晶结构到粗粒粒状变晶结构。
基性系列绿片岩-斜长角闪岩类
原岩为基性岩浆岩、火山凝灰岩、硬砂岩,其次铁质白云质泥灰岩;化学成分以富FeO、MgO、CaO,贫SiO2、Na2O>K2O为特征 特征变质矿物:较泥质系列变质岩少,但矿物组合对温压条件反应灵敏,因而很多变质相是以这一系列的变质岩来命名的
1. 绿片岩
形成于低温变质条件具为具细粒鳞片变晶结构、细粒纤状~,呈斑状变晶结构、片状或千枚状构造。 颜色:由于该类岩石富含绿色矿物而呈现绿色或暗绿色 矿物组合: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钠长石,也含石英、绢云母、方解石等 定名原则:主要绿色矿物+片岩,如绿泥石片岩、绿帘石片岩、阳起石片岩等。
2. 斜长角闪岩及其它~
形成于中—高温区域变质条件具为细—粗粒的粒状或粒状纤状变晶结构;多为块状构造、片麻状~,也有片状~; 主要变质矿物组合:斜长石+角闪石,也有不定量的石英、辉石、石榴石、绿帘石、黑云母等。随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不同,岩石的矿物成分不同 变质条件与矿物关系:含绿泥石的,变质温度较低;含石榴石或单斜辉石的,变质温度较高;斜长石号码大、角闪石具褐色多色性的变质程度深;斜长石号码小,角闪石具蓝绿色多色性的变质程度浅
3.麻粒岩
原岩类型:基性火山熔岩和侵入岩类形成于高温区域变质条件中粗粒不等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变质矿物组合: 绿色绿辉石+粉红色石榴石(钙铝—铁铝—镁铝榴石),典型的榴辉岩不含长石,有时含橄榄石、蓝晶石、刚玉、金刚石、斜方辉石、角闪石、金红石、尖晶石和石英。 A型呈包体产于金伯利岩和超基性岩中;B型呈透镜体产于角闪岩相和麻粒岩相的岩石中;C型呈透镜体产于蓝闪石—硬柱石片岩相的岩石中
4.榴辉岩
形成于极高压力条件,温度范围变化较大具中—细粒不均匀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弱片麻状构造、条痕状构造、条带状构造。 主要变质矿物组合: 辉石(以斜方辉石为主)+斜长石(基—酸性),也含少量碱性长石和石英,有时含石榴石、矽线石、蓝晶石、堇青石。暗色矿物含量通常大于30%,最大不超过90% ;命名原则:特殊构造+(除紫苏辉石外)暗色矿物或特征变质矿物+颜色+麻粒岩,如条带状中粗粒石榴中色麻粒岩、角闪暗色麻粒岩等。
超基性系列(滑石-蛇纹石片岩)
原岩类型:超基性岩浆岩及富镁质沉积岩;化学成分:以富MgO、贫CaO、Al2O3、SiO2为特征。结构构造:粒状纤状或粒状片状变晶结构。 矿物:滑石、蛇纹石、绿泥石、透闪石、镁铁闪石、铁铝榴石、橄榄石、菱镁矿及碳酸盐矿物;低级变质岩主要类型(蛇纹石片岩、绿泥石滑石片岩、阳起石片岩、滑石菱镁片岩等)中级~(片状角闪岩,角闪石含量>85%,片状构造,中粒纤状变晶结构) 高级~(辉石岩、角闪石岩、橄榄石岩)
动力变质岩类
概念
又称构造岩,是原岩经动力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变质岩石。变质方式:变形;破碎;重结晶。主要出现在地壳浅部
成因由地壳构造运动影响,岩石遭受强烈的构造应力(定向压力)的作用而发生形变和破碎。影响因素:构造应力,以机械作用为主;伴随重结晶、结晶反应;原岩性质
动力变质岩组构
显微变形组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岩石和矿物的变形特征。常见:波状消光、扭折带、变形双晶(也称机械双晶,是在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双晶,一般较密集,常发生弯曲、扭折,并出现波状消光,双晶纹的端部大多呈锥形尖灭变形双晶在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矿物和斜长石中最为常见,有时在辉石中也能见到)、亚颗粒(又称亚晶粒、镶嵌构造和胞状结构,一个晶体内由结晶学方位有小的偏斜角度(一般<12°)的区域所构成的多边形亚构造,它们之间被低角度的亚晶界(亦即位错壁)所分隔。亚颗粒的形状有多边形、矩形、菱形及透镜状)、压力影(眼球状、透镜状或椭圆状及其他形状压力影构造)、云母鱼(变形岩石中大的云母晶体在应力作用下,沿解理裂开成几个小晶体。在变形过程中形成拖尾形似鱼状,云母鱼的头部和尾部一般都平行剪切方向,即为C面理,以此可以判断剪切运动的方向)、S-C面理(由S面理和C面理共同组成的构造型式,也称S-C组构。S面理是指变形岩石中矿物的长轴定向排列的方向,C面理是指剪切面理或条带,其总体平行韧性剪切带的边界)、动态重结晶和静态重结晶、显微裂隙
脆性变形(碎裂)组构
构造角砾状组构:是指在构造应力作用下使岩石发生破碎,并形成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粒径大于2mm)而形成的结构。
碎裂组构:是岩石和矿物经受脆性变形作用,最初使岩石和矿物产生显微破裂,裂缝可以穿切矿物和岩石。
碎裂角砾组构:特征与构造角砾组构相似,区别是碎裂角砾的成分由单一岩石组成,角砾之间由该岩石碎屑组成碎基充填或由后期的气液蚀变矿物(如石英、绿泥石)充填
碎斑组构:由大的岩石碎块和矿物组成碎斑,而颗粒细小的岩石和矿物则组成碎基,由碎斑和碎基共同组成碎斑结构
糜棱组构
是发育在地壳较深的部位,在韧性变形作用中,使岩石和矿物成分发生塑性变形。特征:①岩石中碎斑矿物大多呈定向排列的透镜状、长圆状和眼球状,有的甚至形成丝带状;②碎斑矿物中显微变形结构十分发育,如波状消光、变形纹、变形双晶、晶体和双晶弯曲、扭折、亚颗粒、石英的丝带状构造等;③碎基矿物经重结晶作用和变晶作用可形成新生的变质矿物;④岩石具有明显的定向构造。碎斑矿物的长轴定向排列形成S面理,富云母条带和丝带状石英的定向分布形成C面理。
主要类型
1. 构造角砾岩类
形成于低温变质条件具为具细粒鳞片变晶结构、细粒纤状~,呈斑状变晶结构、片状或千枚状构造。 颜色:由于该类岩石富含绿色矿物而呈现绿色或暗绿色 矿物组合: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钠长石,也含石英、绢云母、方解石等 定名原则:主要绿色矿物+片岩,如绿泥石片岩、绿帘石片岩、阳起石片岩等。
2. 碎裂岩类
初碎裂岩:受轻微挤压局部被压碎,碎基含量小于50%。这类岩石种属命名时,原岩名称前用“碎裂”或“压碎”作前缀来命名(碎裂花岗岩,碎裂大理岩等)
碎裂岩:岩石受较强烈的挤压破碎,因而矿物除碎裂外,还部分发生变形,出现波状消光及其他光性异常,解理或双晶纹发生扭曲、裂开以至压扁,拉长等现象,但未达到糜棱化阶段(碎基含量大于50%);在基本名称前冠于原岩性质,如花岗碎裂岩。对于具碎斑结构的,可称为碎裂斑岩或碎裂玢岩等。
1)碎裂角砾岩:具碎裂角砾组构,角砾粒径>2mm,碎基由粒径<2mm的岩石和矿物碎屑组成,含量大于50%。命名原则:原岩名称+碎屑角砾岩; 2)碎斑岩:碎斑粒径在0.3~2mm,碎斑呈棱角状、次棱角状,有的次圆状,碎基含量在50%~70%。碎斑岩常具有显微变形结构。命名原则:原岩名称+碎斑岩 3)碎粒岩:碎粒岩与碎斑岩的区别于碎斑的粒径更细(0.1~0.3mm),碎基含量较多,为70%~90%,碎斑形态大多呈次棱角状、次圆和圆状。 4)碎粉岩:碎基矿物的粒径更为小(<0.1mm),碎基在岩石中的大于90%。碎屑矿物和碎基在岩石中杂乱分布,原岩组构及原岩类型已无法辨认。
4. 变晶糜棱岩类
糜棱岩中变晶作用和重结晶作用较强,形成具有变晶结构的变晶糜棱岩类,其主要岩石类型有千糜岩、糜棱片岩、糜棱片麻岩。 千糜岩又称千枚糜棱岩,是一类具千枚状构造,经强烈糜棱岩化作用变成的极细粒的变质岩石
接触变质作用及其岩石
概述
接触变质作用是以岩浆作用为主要热源的一种局部变质作用,是指当岩浆侵入围岩时,在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由于受岩浆所散发的热量及气体挥发组分或流体的影响,使围岩发生重结晶、重组合和交代作用。 两种类型:热接触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作用范围:深度一般都不大(多数不超过7km),静水压力较小,一般为(2~30)×107Pa,温度变化范围大致为300 ~ 800℃,有时高达1000℃。岩石特征:特征矿物为红柱石、黑云母、堇青石、硅灰石、石榴石及辉石等;岩石一般呈块状,不显定向性。轻微重结晶的常见某些变余结构,重结晶作用较强者的典型结构有角岩结构、斑状变晶结构和花岗变晶结构
成因由地壳构造运动影响,岩石遭受强烈的构造应力(定向压力)的作用而发生形变和破碎。影响因素:构造应力,以机械作用为主;伴随重结晶、结晶反应;原岩性质
热接触~及主要岩类
接触变质作用是以岩浆作用为主要热源的一种局部变质作用,是指当岩浆侵入围岩时,在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由于受岩浆所散发的热量及气体挥发组分或流体的影响,使围岩发生重结晶、重组合和交代作用。 两种类型:热接触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作用范围:深度一般都不大(多数不超过7km),静水压力较小,一般为(2~30)×107Pa,温度变化范围大致为300 ~ 800℃,有时高达1000℃。岩石特征:特征矿物为红柱石、黑云母、堇青石、硅灰石、石榴石及辉石等;岩石一般呈块状,不显定向性。轻微重结晶的常见某些变余结构,重结晶作用较强者的典型结构有角岩结构、斑状变晶结构和花岗变晶结构
1. 泥质接触变质岩类
斑点板岩:具斑点构造变质岩,因劈理常呈薄板状故称斑点板岩。其是泥质岩变质程度最低的热接触变质岩,出现在远离侵入体的外带。
瘤状板岩: 重结晶程度比斑点板岩略高,具瘤状构造,但仍属于低级接触变质的岩石。
角岩:是接触变质岩中特有而又常见的岩石,其变质程度较板岩高,原岩中一些组分发生了明显的重结晶或重组合,原岩结构基本消失。岩石具有细粒或显微的等粒粒状鳞片(或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即典型角岩结构;当特征变质矿物红柱石(或空晶石)、堇青石等呈变斑晶产出时,可形成斑状变晶结构。 角岩为致密块状构造,可见变余层理构造。角岩是按岩石结构命名的,当含有红柱石、堇青石、十字石、石榴石等变斑晶时,岩石可按变斑晶矿物成分进一步命名,如红柱石角岩、堇青石角岩、十字石角岩、石榴石角岩等。
2. 钙质~钙镁硅酸盐~
钙质接触变质:原岩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及泥灰岩),泥灰岩含较多的粘土矿物。 依据原岩成分可分为三类接触大理岩:1)当原岩为纯的石灰岩时,在低级到高级变质作用过程仅发生重结晶,形成大理岩; 2)当原岩为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时,在低或中级变质形成白云石大理岩;在高级变质时,白云石发生分解形成方镁石大理岩,并且方镁石经水化可形成水镁石大理岩 3)当碳酸盐岩含SiO2、Al2O3、FeO、MgO等杂质时,形成硅灰石大理岩、蛇纹石大理岩、石墨大理岩;
钙镁硅酸盐接触变质岩类:主要为钙镁硅酸盐角岩,岩石具细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原岩为泥灰岩、部分钙质碎屑岩(泥岩、砂岩)及其他成分显著不纯的碳酸盐岩;
3. 长英质接触变质岩类
接触石英岩类:原岩主要为碎屑岩中的各种砂岩(如石英砂岩)和硅质岩,其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等碎屑矿物。杂基变质反应灵敏 (1)原岩为硅质胶结纯石英砂岩或硅质岩:石英岩(2)原岩为泥质基质石英砂岩:云母长英角岩或云母石英岩 (3)原岩为铁质胶结石英砂岩:赤铁矿或磁铁矿(4)原岩为钙质胶结石英砂岩:出现方解石、硅灰石等矿物(5)原岩为粒度细小粉砂岩:长英角岩
长英角岩类:原岩为长石砂岩:低级变质—变质长石砂岩,中高级~—长英角岩;原岩为酸(或中)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长英角岩,角岩结构,块状构造
4. 镁铁质(基性)接触变质岩类
糜棱岩中变晶作用和重结晶作用较强,形成具有变晶结构的变晶糜棱岩类,其主要岩石类型有千糜岩、糜棱片岩、糜棱片麻岩。 千糜岩又称千枚糜棱岩,是一类具千枚状构造,经强烈糜棱岩化作用变成的极细粒的变质岩石
超镁铁质(超基性)接触变质岩类
以镁质角岩类为代表,低级热变质条件下形成的镁质角岩主要有滑石角岩、蛇纹角岩、直闪角岩和橄榄石角岩等。
接触交代~及岩类
概述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在:接触变质作用中,当岩浆侵入围岩时,由岩浆带来的热量及岩浆结晶晚期所析出的挥发组分和热水溶液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形成新的矿物组合的变质作用;由于具活动性的气、水溶液起了主导作用,因此有人称这种变质作用为气化热液接触变质作用。
矽卡岩:中酸性岩浆侵入体中的SiO2、A12O3、FeO部分带入围岩(碳酸盐岩),而围岩中CaO、MgO等组合转入岩体内,使二者之间发生了物质的交换(称双交代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岩石
矽卡岩类
矽卡岩:矿物成分主要由石榴石(钙铝榴石—钙铁榴石)、辉石(透辉石—钙铁辉石)及一些其它钙硅酸盐矿物(绿帘石、硅灰石等)组成;还可出现少量透闪石、阳起石、石英、方解石等。具细—粗粒、等粒或不等粒变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有时也有斑杂状或带状构造。疏松多 孔状,后被不规则状、薄膜状或晶簇状次生矿物所充填。岩浆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地带
钙质矽卡岩: 钙铝榴石-钙铁榴石系列、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的单斜辉石、硅灰石、符山石等钙、硅酸盐矿物组成,在浅处或中等深度条件下,由酸性\中酸性岩浆侵入体侵入石灰岩经高温交代作用形成。分类:石榴石矽卡岩;石榴-辉石矽卡岩;辉石矽卡岩;石榴-绿帘石矽卡岩及绿帘石矽卡岩;石榴-符山石矽卡岩及符山石矽卡岩
镁质矽卡岩: 由镁橄榄石、透辉石、尖晶石、金云母和硅镁石、白云母等组成,由酸性侵入岩与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接触交代形成。分类:透辉石矽卡岩;镁橄榄-透辉石矽卡岩(蛇纹石化透辉石矽卡岩);硅镁-金云母矽卡岩;硅镁石矽卡岩;金云母-橄榄石矽卡岩及金云母矽卡岩。
气液变质作用及其岩石
概述
1、气液(气水热液)变质作用:是岩浆冷凝过程中,岩浆期后析出的挥发组分及热水溶液对已经固结的岩浆岩及附近围岩发生交代作用,原岩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发生改变 2、两个必备条件(因素):(1)有流体(气水热液)的参与,其是蚀变作用的必备要素;流体来源:岩浆期后热液、地下热水、变质原岩脱水、混合热液等; (2)岩石存在有利于流体赋存或迁移的孔隙和裂隙,其是蚀变作用的必备条件。——地壳浅处。
气化作用阶段、热液作用阶段:温度界限约为400℃,分别气态与液体溶液主导
根据原岩性质、蚀变作用产生的新生矿物组合,以及蚀变后的结构、构造等进行分类。一般是在蚀变岩或蚀变矿物后面加一个“化”字来名,如蛇纹石化、青磐岩化、
气液变质岩类
蛇纹石化及蛇纹岩:主要是由富含FeO、MgO,而SiO2、K2O、Na2O等含量较低的超基性岩经岩浆期后低—中温气水溶液交代作用而引起蛇纹石化的产物。超基性岩中的橄榄石及辉石在发生水化反应及碳酸盐化作用时,可形成蛇纹石、滑石、菱镁矿等。水溶液(SiO2、CO2)来源:(1)轻微的蛇纹石化作用:岩浆结晶后的残余产物,自变质作用;(2)有些蛇纹石化作用,岩浆期后热水溶液;(3)形成大规模的蛇纹岩时:周围含水的沉积物,或来源于地壳深部上升的其他热水溶液,而与岩浆作用无关。
滑石菱镁岩化及滑石菱镁岩:滑石菱镁岩是由滑石、菱镁矿、白云石、石英及铁的氧化物等矿物组合而成的一种蚀变岩石。它主要是超基性岩或蛇纹岩经过富含CO2的热水溶液交代而形成的 滑石菱镁岩用肉眼观察多呈灰白、灰绿、黄绿及粉红等色,具细粒变晶结构,构造多为块状、片状、角砾状及透镜状等。当片理发育时,称为滑石菱镁片岩。滑石菱镁岩化蚀变带分带明显,一般分为三个带,即蛇纹岩带、滑石菱镁
青磐岩化及青磐岩:青磐岩是一种呈灰绿至暗绿色,致密块状的水热变质岩,常具变余斑状结构或变余火山碎屑结构(如凝灰结构)。青磐岩主要是中性、部分中基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在低温—中温含H2S及CO2的气、水溶液中交代蚀变的产物。实际上青磐岩化是钠长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碳酸盐化的综合产物
云英岩化及云英岩:云英岩是由酸性及中酸性岩浆岩和部分石英砂岩等富含SiO2而贫铁镁的岩石,经气液变质作用而形成。
青磐岩化及青磐岩: 黄铁绢英岩外貌呈浅灰、灰白、黄绿或翠绿等色,具微粒至细粒状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由岩石粒度细小又称黄铁细晶岩或黄铁长英岩
次生石英岩化及次生石英岩:次生石英岩是一种浅色致密块状的岩石,具隐晶质或微粒至细粒变晶结构,常见残留原岩的斑状结构和火山碎屑结构;具有块状构造、斑杂状构造等。主要类型:红柱石及刚玉红柱石次生石英岩、水铝石次生石英岩、叶蜡石次生石英岩、绢云母次生石英岩等
混合岩化作用及混合岩
概念
1、混合岩化作用:是介于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和造岩作用,其最大特征是岩石发生局部的重熔和有广泛的流体相出现。
2、混合岩:熔融的长英质组分和原岩中难熔的组分,在新的条件下互相作用和混合,形成不同成分和形态的岩石,统称为混合岩
3、(1)区域混合岩化作用:在地壳深部由区域变质作用进一步发展;在其后期,地壳内部热流继续升高所产生的深部热液和重熔的熔浆对已变质的岩石进行渗透交代和贯入 (2)边缘~:是在岩浆侵入体周围,由局部重熔和伴生流体贯入围岩而出现的混合岩化现象。于地壳较浅部位,主与深部岩浆(再生岩浆或熔浆)及其伴生的碱质流体有关。
4、混合岩通常由基体(指混合过程中残留的暗色难熔的铁镁质变质岩,主要是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等区域变质岩,其颜色较深)和脉体(指混合过程中由流体相贯入基体中结晶形成的长英质、花岗质、伟晶质、细晶质的部分,其颜色较浅)两部分组成。基体和脉体常以不同比例、不同形式混合,形成各种类型的混合岩
5、花岗岩化作用:随着交代作用的加强,注入的长英质熔浆继续增加,表现在化学组分上K、Na、Si、Al等组分相对增加,而Fe、Mg相对减少,最后通过固体交代作用而形成一种花岗质岩石。这种固态岩石不经岩浆阶段而就地转变成花岗质岩石的作用。 花岗岩化作用代表混合岩化作用的最高阶段。随温度的进一步升高,流体相的增加,岩石将进一步重熔而产生“岩浆”,从而进入岩浆作用阶段。
主要类型
1. 注入混合岩类
特征:脉体含量<50%,交代作用不强,脉体内基体界线清楚。代表岩类及命名:若脉体含量<15%,混合岩化变质岩 命名:脉体性质+混合岩化+原岩名称。如细晶质细脉混合岩化角闪片麻岩脉体含量为15-50%混合岩,其命名:脉体性质+构造+混合岩,如伟晶质条带状混合岩、花岗质网状混合岩等。角砾状混合岩,眼球状混合岩,网状混合岩,条带状混合岩,肠状混合岩
2. 混合片麻岩类
特征:基体含量很少,脉体含量大于50%强烈交代,界限不清。 代表岩类及命名:较均匀的片麻岩,成份与花岗岩相似,片麻构造还较明显,暗色矿物分布不均,较集中部分可大致反映受混合岩化的基本轮廓
3. 混合花岗岩类
特征:混合岩化最强烈,脉体与基体不可分。 代表岩类及命名:岩性与岩浆成因的花岗岩极相似;有些地方具有暗色矿物较集中的斑点、条带或团块成不均匀分布,可反映交代残留的基本轮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