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碎屑岩
由母岩机械风化产生的矿物和岩石碎屑经搬运、沉积、压实和胶结而形成的岩石。其组分除碎屑颗粒外,还有杂基和胶结物。按碎屑颗料的大小(粒度)又可分为砾岩和角砾岩、砂岩、粉砂岩等。
编辑于2022-11-07 20:50:24 安徽第八章粘土岩Claystone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粘土岩的物质成分第三节粘土岩的结构、构造、颜色第四节粘土岩的分类及沉积后变化 SedimentaryRocks&SedimentaryFacies 中国石油大学...
石灰岩(Limestone)简称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 。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有剧烈的化学反应。按成因分类属于沉积岩。
1碳酸盐岩概论 第十一章碳酸盐岩概论(一)主要研究讨论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组分、碳酸盐岩的构造和颜色及其成因 1 第一节绪言 碳酸盐岩是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 物组成...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第八章粘土岩Claystone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粘土岩的物质成分第三节粘土岩的结构、构造、颜色第四节粘土岩的分类及沉积后变化 SedimentaryRocks&SedimentaryFacies 中国石油大学...
石灰岩(Limestone)简称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 。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有剧烈的化学反应。按成因分类属于沉积岩。
1碳酸盐岩概论 第十一章碳酸盐岩概论(一)主要研究讨论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组分、碳酸盐岩的构造和颜色及其成因 1 第一节绪言 碳酸盐岩是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 物组成...
第四章 碎屑岩的结构及粒度
第一节 碎屑岩的结构沉积岩
碎屑岩的结构是指构成碎屑岩的各个组分的大小、形状以及空间组合方式
一、碎屑颗粒的结构
(一)粒度
1.概念:粒度—是指碎屑颗粒的大小。粒度是碎屑颗粒的最主要结构特征,直接决定岩石的类型和性质,是碎屑岩分类命名的重要依据。 表示粒度,体积值:用标准直径dn表示,代表与颗粒同体积的球体直径。线性值:直观度量出线性直径,颗粒的长、中、短直径:dL(A)、dI(B)、dS(C)
2.粒级的划分
( 1 )伍登-温特华斯划分,2的几何级数制。以1mm为中心,乘以2或除以2来进行分级的。0.0625—0.125—0.25—0.5—1mm
(2)十进制划分方案在我国广泛应用:0.0001—0.001— 0.01— 0.1 —1— 10— 100 —1000 mm
(3)克鲁宾将伍登—温特华斯的粒级划分转化为Ф值,Ф=-log2D(D为碎屑颗粒直径)
(4)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石油行业碎屑颗粒粒度分级标准:砾石 >2mm;粗砂 0.5~2;中砂 0.25~0.5;细砂 0.1~0.25;粉砂 0.03~0.1;杂基 <0.03
3.碎屑岩的粒度分类及命名
(1)三级命名法:≧50%的粒级定为岩石的主名,即基本名;介于50-25%之间的粒级以形容词“××质”的形式写在基本名之前;25-10%的粒级作次要形容词,以“含××”的形式写在最前面;含量﹤10%的粒级一般不反映在岩石的名称中
(2)复合命名:若碎屑岩的粒度分选较差,所含粒级较多,没有含量>50%的粒级,而含量介于50~25%的粒级又不止一个,进行复合命名,以“××—××岩”的形式表示,含量较多的写在后面
(3)若碎屑岩粒度分选更差,粒度含量均<25%,则将此岩石全部粒度组分分别合并为砾、砂和粉砂三大级别,然后按前两条原则命名
(二)球度
球度是一个定量参数,用它来度量一个颗粒近于球体的程度。1958年斯尼德和福克提出了最大球度投影法,用以确定球度参数数值。它是用与颗粒体积相同的球体的横切面积与该颗粒的最大投影面积的比值求得的
颗粒的三个轴愈接近相等,其球度愈高;相反,片状和柱状颗粒都具有很低的球度。 在悬浮搬运组分中,球度小的片状颗粒最容易被漂走。在滚动搬运中,只有球度大的颗粒才最易沿床底滚动。
(三)形状
颗粒的形状是由颗粒中A、B、C三个轴的相对大小决定的。辛格1935年根据颗粒A、B、C三个轴的长度比例,将颗粒划分为四种形状: 圆球体:B/A>2/3,C/B>2/3;椭球体:B/A<2/3, C/B>2/3;扁球体:B/A>2/3,C/B<2/3;长扁球体:B/A<2/3, C/B<2/3
(四)圆度
圆度—指碎屑颗粒的原始棱角被磨圆的程度
在手标本的观察描述中,通常把碎屑的圆度划分为4个级别: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
球度与圆度的关系—没啥关系
(五)颗粒的表面结构
表面结构是碎屑颗粒表面形态特征,主要观察表面磨光程度及表面刻蚀痕迹两个方面。研究方法:电子显微镜能够识别环境有滨海、风成、冰川等环境
(1)霜面似毛玻璃,在反向光下看,表面模糊不清,一般认为是沙丘石英颗粒的特征
(2)磨光面是光滑的磨亮的表面,如河流的石英砂,海滩石英砂
(3)刻蚀痕迹是由碰撞作用造成的,如冰川作用
(4)在海滩带及海的近岸地带,石英砂粒表面具有机械成因的“V”形坑
(六)分选
定义(碎屑岩中颗粒大小均匀的程度称为分选性或分选程度。)
定性分级:(1)主要粒级成分含量>75%—分选好;(2)主要粒级成分含量为50~75%—分选中等;(3)没有一种粒级成分能够超过50%—分选差
二、填隙物的结构
(一)杂基
1.概念(1)杂基是碎屑岩中与粗碎屑一起沉积下来的细粒填隙组分,粒度一般小于0.03mm(>5Ф)。对于更粗的碎屑岩,如砾岩,杂基也相对变粗,除泥以外,还可以包括粉砂甚至砂级颗粒。
2.杂基的含量和性质可以反映搬运介质的流动特性,反映碎屑组分的分选性,也是水动力强度的重要标志,是碎屑岩结构成熟度的重要标志
3.杂基成分:多为粘土矿物,有时见有灰泥、云泥及一些细粉砂碎屑颗粒
4.杂基的类型:原杂基—代表原始沉积状态的杂基,泥质结构;正杂基—原杂基经成岩作用明显重结晶的产物,粘土矿物→显微鳞片结构(实际很难区别)
似杂基—碎屑岩中一些与杂基结构极为相似的细粒组分,在成因上与杂基完全不同
(a)淀杂基—在成岩作用过程中,由孔隙水中析出的粘土矿物胶结物
(b)外杂基—碎屑沉积物堆积后,在成岩后生期充填于其粒间孔隙中的外来杂基物质,常具示顶底构造
(c)假杂基—软碎屑经压实破碎形成的类似杂基的填隙物
(二)胶结物
胶结物是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在碎屑岩中,其含量<50%,表现为孔隙充填结构
(1)非晶质及隐晶质结构:蛋白石、磷酸盐矿物,在偏光显微镜下表现为均质体性质
(2)显晶粒状结构:胶结物呈结晶粒状分布碎屑颗粒之间。因晶粒较大,在手标上可以辩认
(3)嵌晶结构:胶结物结晶颗粒较粗大,晶粒间呈镶嵌结构,每一个晶粒中都可以包含有多个碎屑颗粒
(4)自生加大结构:多见于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中,硅质胶结物围绕碎屑石英颗粒生长,二者成分相同,而且表现为完全一致的光性方位。良好的自生加大胶结物形成于成岩阶段或后生阶段
第二节 胶结类型及颗粒支撑性质
一、概述
1.胶结类型——在碎屑岩中,填隙物的分布状况及其与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
胶结类型≠胶结物类型
2.决定碎屑岩胶结类型的因素
(1) 碎屑颗粒与填隙物的相对数量
(2) 碎屑颗粒之间的接触关系
颗粒的接触类型:点接触、线接触、凹凸接触、缝合接触(颗粒之间越来越精密,表示压力大,压实强度大)
二、胶结类型的分类
1.基底胶结—填隙物(杂基)含量较多,碎屑颗粒在杂基中互不接触呈漂浮状,填隙物主要为原杂基(或正杂基)。不同于胶结物呈嵌晶结构的胶结方式,代表高密度流快速堆积的特征,又可称杂基支撑结构形成于沉积同生期
2.孔隙胶结—最常见的颗粒支撑结构,碎屑颗粒构成支架状,颗粒之间多呈点状接触,胶结物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中。胶结物形成于成岩期或后生期化学沉淀的产物。反映稳定强水流的沉积特征
3.接触胶结——亦为一种颗粒支撑结构,颗粒之间呈点接触或线接触,胶结物含量少,分布于碎屑颗粒相互接触的地方,孔隙中无胶结物。 可能是干旱气候条件下的砂层,因毛细管作用,溶液沿颗粒间细缝流动并沉淀而成;或者是原来的孔隙式胶结物经地下水淋滤溶蚀改造而成的。
4.镶嵌胶结—成岩期压固作用下,特别是当压溶作用明显时砂质沉积物中碎屑颗粒会更紧密地接触,颗粒之间由点接触发展为线接触、凹凸接触,甚至形成缝合线接触
三、碎屑颗粒支撑类型
划分为两类:杂基支撑结构和颗粒支撑结构
四、支撑类型、胶结类型和颗粒接触关系
五、碎屑岩的孔隙结构
1.孔隙是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部分,是碎屑岩(特别是砂岩)的重要结构组成部分之一,其间可以充填大量的气体或液体。
2.分类:原生孔隙主要是粒间孔隙,即碎屑颗粒原始格架间的孔隙。原生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与碎屑颗粒的粒度、分选性、球度、圆度和填集性有关 次生孔隙绝大多数都是形成于成岩中期之后及后生期,一般都是岩石组分发生溶解作用的结果。也可以是由于岩石的破碎和收缩产生的次生孔隙
六、结构成熟度——指碎屑物质结构上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物质成熟度)。等大、分选好、圆状、球形、无杂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