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高中历史 选修一 第五课,本图整理了西周至春秋、春秋战国时期、秦朝、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明清。
毛泽东思想思维导图,如《新民主主义论》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成熟。
第七课思维导图 政治选必三,汇总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知识,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第六课思维与逻辑 整合 高中政治,分为根据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形式逻辑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具有必然联系,一起来看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西周至春秋
选官:世官制
春秋战国时期
选官:荐举制和军功爵制
秦朝
选官: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考核:上计制
内容:土地、人口、财政收入、治安状况
监察
中央:建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
地方:监御史
汉朝
选官
汉初:沿袭秦制,重在军功,多为布衣将相
汉武帝
察举制
标准:品德和才能
内容
常科
特科
积功劳为官
征辟制
中央
御史台
丞相司直
司隶校尉
地方
刺史制度
魏晋南北朝
选官:九品中正制
考核:流于形式
隋唐-明清
选官:科举制
隋朝设立
唐朝
制举
常举
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为官资格。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为官
宋朝
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严格考试制度,变革程序内容
元朝
元朝的官员选拔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世袭、军功
元朝在1313年颁布科举诏,宣布次年开考,恢复了科举制,但仍然时断时续
元朝科举录取人数不多,科举出身者在官员队伍中的人数比例也不高
明清
形式:乡试、会试、殿试
内容: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八股文
政策:实行南北卷制度
清末:1905年新政正式废除
考核
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分为九等,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
官吏考核由吏部考功司主持,同时在考核时由中书舍人和给事中各一人监考,每年定期考核一次,考核的标准为四善二十七最
明朝
考满
考察
清朝:考课
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
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对地方有巨大的威慑作用
开元17年,15道采访处置使常驻地方,并有印信,是地方一级监察机构,权力极大
唐肃宗、唐宪宗年间节度使担任采访使,监察权被节度使分割
中央:承袭唐制,以御史台和谏院为核心,辅以门下给事中
地方:以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组成的监司为主,辅以通判
元朝: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
督察院
六科给事中
下设13道监察御史,监察地方,按察使司
清朝
都察院
六科给事中:原为独立的监察机构,雍正初并入都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