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世界古代史——上古西亚
这是一篇关于上古西亚的结构思维导图。阐述了苏梅尔与阿卡德文明,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等知识点。框架清晰,内容全面,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下载收藏。
编辑于2022-11-15 09:28:29 广西壮族自治区上古西亚
苏美尔和阿卡德文明
苏美尔
农业兴起,苏美尔开始走向文明社会:哈孙纳文化、欧贝德文化、乌鲁克文化
欧贝德文化 出现最初的社会分化/较大的神庙、陶器、铜器
乌鲁克文化 社会分化明显/神庙建筑的发展——公共权力借助于宗教的形式逐渐成熟/印章(财产),文字出现/诸多社会群体之间的交往扩大
那色文化
社会分化加剧 文字发展成为楔形/城邦
苏美尔城邦时代(各邦混战)
早王朝
早一期:基什称霸 北
早二期
乌鲁克称霸
早三期
乌尔与拉伽什之间的争霸斗争
早王朝后期 君主政体逐渐成为统治核心的政治体制
阿卡德王国
王国创立者萨尔贡先后征服广大地区,在阿卡德时代实现统一
萨尔贡——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
两河流域第一次统一
王权与领土意识觉醒,基本确立了专制国家雏形
组建了两河流域第一支常备军
第一个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君主
纳拉姆辛——天下四方之王
政治、经济
至高无上的王权/任命阿卡德贵族为地方行政长官
第一支常备军
阿卡德语取代苏美尔语,成为通用语言
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对外贸易不断扩大
乌尔第三王朝
乌尔那玛 《乌尔纳玛法典》——古代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舒尔吉
特点
君权神授观念
分中央与地方三级管理机构
京畿区 边境区 附属国
改革税收制度
政治经济
实行中央集权/各地区城邦恩西降为中央的地方统治者 (中央集权 阿卡德王朝开始形成-乌尔第三王朝确立)
《乌尔纳玛法典》——古代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结合了神权和王权,强调神权,将自己与神绑定
奴隶制经济发展/灌溉技术的改进/商业贸易的发展
灭亡
粮食短缺
阿摩利移民的侵扰
地区分裂势力强大
埃兰人攻陷乌尔
巴比伦文明
公元前2-1千纪两河流域地区的王国
塞姆人的移民:阿摩利人
伊新/拉尔萨时期
伊新第一王朝
乌尔第三王朝驻伊军官 伊什比埃拉
《里皮特伊斯塔法典》——最后一部苏美尔法典
拉尔萨
瑞姆辛打败伊新,统一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
兴起:苏姆阿布建国之初只是一个依附于邻国的小邦,至六代王汉谟拉比时,巴比伦逐渐强大
汉谟拉比的统治
《汉谟拉比法典》——已知最古老的保存最完备的成文法典,迄今所发现篇幅最长的文献之一
目的:宣扬王室权威
内容:282 刑法 商业合同 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
特点:等级差别,同态复仇 商业发达
又一次统一两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是上古两河流域文明的全盛时代
设立完备的中央和地方机构
君主政治达到最高水平,国王成为统一的象征
国家土地所有制广泛发展,王室经济发达
配备了强有力的军队
灭亡 赫梯人攻破巴比伦城
政治
确立了专制统治
伊尔库制度
巴比伦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社会结构:自由人(阿维鲁:贵族,平民),依附民(穆什钦努),奴隶(瓦尔杜)
中巴比伦(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
建立:赫梯灭亡古巴比伦-两河南部陷入无政府状况-加喜特人在巴比伦建立新王国史称“中巴比伦王国”
中巴比伦的统治
入主巴比伦之前:游牧——加喜特人国家形成时期——国际关系活跃时期(与埃及/与亚述和赫梯/与亚述和埃兰)
布尔那布瑞亚什二世——中巴比伦国家交往中最活跃的国王
灭亡
巴比伦与亚述的冲突:均有胜负,都被第三者所灭
巴比伦与亚述联手对抗 势力壮大的阿拉米亚人
埃兰人入侵——洗劫巴比伦,掠走汉谟拉比法典石碑
伊新第二王朝的短暂复兴——尼布甲尼撒一世 战胜过埃兰人和亚述人
阿拉米亚人再次入侵,直到七世纪之前才重新统一在新巴比伦帝国统治下
新巴比伦
迦勒底人那布珀拉沙尔 光复巴比伦 与米底一同夹击亚述 亚述灭亡
尼布甲尼撒二世
出征耶路撒冷 巴比伦之囚
重视对巴比伦城的建设,“空中花园”
那布尼德 最后的辉煌 而后 被波斯人所灭
新巴比伦创造了星期
亚述文明
古亚述(=阿卡德 乌三 古巴比伦/埃及古中)
阿淑尔城邦与古亚述时期
阿淑尔城邦沿袭苏美尔城邦的专制国家制度
古亚述王国——与古巴比伦为敌
建立者:阿摩利人 沙姆什阿达德一世
统治中心:阿淑尔
灭亡:被巴比伦汉谟拉比吞并
中亚述——与中巴比伦为敌(=埃及的新王国和赫梯帝国)
阿淑尔乌巴里特
建国者,被米坦尼统治 到 使中亚述进入强国之列——与赫梯帝国,巴比伦,埃及平起平坐
沙尔玛内塞尔:加强对北部的统治
图库尔提:巴比伦文化要素出现在亚述中,名年官制度(国王权力达到鼎盛)
灭亡:提格拉特皮莱塞尔一世 短暂复兴 末期在与巴比伦对峙中失败,阿拉米亚人再次入侵,亚述衰落
亚述帝国
重建 至阿淑尔丹二世 创立亚述军事统治体系 成为帝国统治的重要标志
鼎盛:阿淑尔巴尼拔 结束了埃及D25王朝
君主权力进一步极权化/稳定和改革贵族阶层的特权地位/建立内外有别的管理机制/建立强大的军队体系 亚述帝国建立早期帝国的雏形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改革:缓和了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矛盾,使亚述帝国成为奴隶制大国
阿拉米亚、腓尼基、以色列
阿拉米亚人
多次侵扰两河流域(中巴比伦,中亚述),最后被亚述帝国所灭
语言
阿拉米亚语——波斯帝国的官方语言
最早的圣经语言
公元前九世纪开始,阿拉米亚语取代楔形文字成为该地区的通用语言
善于经商
腓尼基人
会生产紫色
犹太-以色列人及其国家
大卫王
南 犹太
亡于新巴比伦
巴比伦之囚
波斯开国皇帝居鲁士释放
北 以色列
被亚述帝国所灭
犹太继承
公元前2-1千纪:赫梯、米坦尼、叙利亚、埃兰
赫梯
印欧人的移民
古王国
哈图西里一世统一安纳托利亚高原,以哈图沙为首都,建立王国 “锡的战争”
穆尔西里一世攻陷古巴比伦城
铁列平王颁布王位继承法——所知最早的王位继承法(铁列平改革)
中王国 稳步发展
新王国
赫梯、埃及、巴比伦共同孤立米坦尼
苏皮路里乌玛一世灭亡米坦尼 vs埃及拉美西斯二世(在卡代什)——是历史上第一场保留了详细资料的战役 订立攻守同盟(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最早的两个强国之间的平等条约)
米坦尼
胡里人 米坦尼人
叙利亚 乌加里特 迦南语——拥有早期字母文字特征
埃兰国家——被视为外族 波斯帝国早期,埃兰语是官方文字
悲喜索斯铭文 大流士改革
琐罗亚斯德教是世界上最早具有一神教崇拜观念的宗教,最早的帝国国教 至高神:阿胡拉马兹达
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两河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地理位置现今的伊拉克,伊朗、土耳其、叙利亚和科威特的部分地区。灌溉农业为其文化发展的主要基础,曾出现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苏美尔人具有精湛的创造力与高度发达的社会,是已知最早用文字记录思想与文学的民族,
赫梯 最早发明炼铁技术
乌鲁卡基那改革——所知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一次社会改革
大流士 世界第一横跨亚非欧 确立了君主专制
冈比西斯 建立埃及27
居鲁士 米底 埃兰 巴比伦
城邦首领 贵族会议 公民大会
上古西亚文化
文字
最主要的文字: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所创,演变自象形文字 两河流域唯一的文字体系
苏美尔语-阿卡德语-阿拉米亚语(最早的犹太和基督经典都用阿拉米亚语书写)-希腊语(希腊化时代)-阿拉伯语
宗教:原始自然崇拜-多神崇拜-主神崇拜-一神崇拜
城邦首领 贵族会议 公民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