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分享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思维导图,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思维导图一张图帮你了解分子与细胞的相关知识,提供工作学习效率,赶紧试一试思维导图吧~
编辑于2022-11-16 17:48:08 江苏省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走进细胞
1.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子主题1
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施莱登和施旺
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动植物的结构有显著的一致性。
细胞学说的意义
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揭示了生物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 3.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过程,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基础。 更多 >
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1.①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课后题答案
1. (1)√;(2)√;(3)× ;(4)√。
2. C。
3. 本题提示如下。
1. 提示:可用学生已学过的植物或动物的分类、细胞所具有的结构进行举例,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举例。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时,要审慎地接受所得出的结论,归纳时需要注意抓住所归纳对象的本质特征。
2. 病毒尽管没有细胞的结构,但病毒必须寄生在细胞中生活,依靠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自己需要的物质,离开了细胞,病毒就不能长时间生存,因此说,病毒的生活是离不开细胞的。
3. 如果“新细胞都是从老细胞中产生的”不成立,细胞一直可以从无机环境中自然发生,生物进化论中生物都起源于共同原始祖先的观点就会受到质疑。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说明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这也支持生物有着共同起源的观点。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区别
①原核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②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真核细胞含有染色体。③原核细胞没有像真核细胞那样的细胞器。原核细胞只具有一种细胞器,就是核糖体。真核细胞含有多个细胞器。④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同。
相同点
1、都有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一般是DNA,原核仅一条,且成细胞核,真核有细胞核。这是重要区别) 2、都具有核糖体,但真核细胞有其他细胞器,原核细胞仅有核糖体。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不同点: 1、大小不同,原核比真核小。 2、真核细胞有膜性细胞器,原核细胞没有。 3、最主要的差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 真核生物包括: 动植物以及微小的原生动物、单细胞海藻、苔藓等 。
课后题答案
概念检测
1. (1)× ;(2)√;(3)√。
2. D。
3. 提示:根瘤菌是细菌,属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植物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 拓展应用
4. 提示:细胞之所以会有统一性,是因为细胞来源于细胞,即新细胞是从老细胞通过分裂而形成的,所有细胞都来自一类共同的祖先,所以具有统一性。细胞的多样性是在进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等原因,细胞出现结构分化、分别承担不同功能而产生的。
5. (1)支原体与动物细胞结构的区别是:支原体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游离的DNA和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支原体与细菌的细胞结构的区别是:支原体没有细胞壁。 (3)支原体是原核生物。 复习与提高答案 一、选择题
6. C。2. D。3. D。4. C。 二、非选择题
7. 画概念图 三个问号所表达的连接词,从左到右为:不具有、具有、具有。
8. (1)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或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 (2)眼虫、衣藻 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衣藻还有细胞壁 变形虫、草履虫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不具有细胞壁。 (3)眼虫有叶绿体,与植物细胞类似;眼虫有眼点能感受光的刺激,有鞭毛,能运动,这些特征与动物类似。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眼虫与植物和动物都有相同之处,说明眼虫可能是与植物、动物共同祖先很接近的生物。
9. (1)提示:可以有不同答案。因为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科学家一般将人工合成生命定义为人工组装细胞,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还不能称为人工合成生命。 病毒由生物大分子构成,并且能自我复制,具备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因此在生物学上一般认为它是不同于动物、植物、真菌和原核生物的一类特殊的生物,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也可以视为人工合成生命。本题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在知识层面获得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活跃思维,认识生物界的复杂性。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从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作生物武器,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实验
课后题答案
练习与应用
1. (1)√;(2) × ;(3)√。
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虽然组成细胞的元素来自无机环境,但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C、H、O、N含量与无机环境差异很大,这与细胞内的有机化合物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有关。
2. 不能。因为生命系统内部是一个严谨有序的结构,不是由物质随意堆砌而成的
2.2细胞中的无机物
细胞中的水
自由水
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种物质溶解在这部分水中;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自由水的自由流动也能促进细胞物质的运输
后面会有补充
结合水
1、结合水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成分;2、稳定大分子结构;3、在生物体系中,质子的传递对能量的转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结合水所形成的有序水的网络,为这种质子传递提供了必要的结构基础;4、生命活动:生物体系中结合水对于生命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后面会有补充
课本新添要注意
细胞中的无机盐
相关无机盐的作用
2.3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糖类
功能:糖类是为细胞提供能量的主要能源物质。
脂质
1.化学特点 (1)元素组成:主要是 C、H、O,有些脂质还含有 P 和 N。 (2)化学性质:脂质的分子结构差异很大,通常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 2.种类和功能 种类 功能 脂肪 (l)细胞内良好昀储能物质 (2)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皮下的脂肪层起到保温作用 (3)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作用,保护内脏器官 磷脂 构成细胞膜及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 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课后题答案
暂无
2.4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作用
作为酶,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
2.5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核算的种类及其分布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生物大分子
多糖
蛋白质
核酸
课后题答案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3.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功能
1.高中生物细胞膜的功能是: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出入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还有分泌,排泄,和免疫等功能。
对细胞结构的探索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课后题答案
1.× × ×
3.2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熟练掌握细胞器各个功能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实验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
1、分泌蛋白的合成是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细胞膜参与了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2、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后运送到高尔基体进入高尔基体进行修饰加工,后高尔基体排出囊泡,囊泡与细胞膜结合分泌到细胞外。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定义
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生物膜系统作用
分隔、形成细胞和细胞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膜的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发生在膜上的生物功能
课后题答案
1.√ × 2.A 3.C 4.B 5.提示:上图是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细胞右下方的叶绿体应该去掉;图中标注的内质⽹与高尔基体反了,应该对调图中标注的染⾊质应改为核仁,下图为成熟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图中标注的核糖体是中⼼粒,高等植物细胞中不含有中⼼粒,应该去掉;图中标注的核仁应改为高尔基体;标注的叶绿体应该改为细胞质基质。 拓展应用 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但溶酶体膜却不会被⽔解。根据这一事实,可以作出多种合理假说,例如,膜的成分可能被修饰,使得酶不能对其发挥作用;溶酶体膜可能因为所带电荷或某些特定基团的作用⽽能使酶远离自身;可能因膜转运物质使得膜周围的环境(如 pH)不适合酶发挥作用;等等。
3.2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和输出
4.1 被动运输
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总的来说就是渗透作用
实验
注意实验对象和使用的器材
自由扩散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的方法叫做自由扩散
特点
不需要能量
协助扩散
借助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做协助扩散
4.2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答案
1.√ × ×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酶的作用和本质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效率更高
酶的特性
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使得更快。
答案
一、概念检测 1.D 2.D 二、拓展应用 1.本小节“探究·实践”涉及的自变量并非只有⼀个,而是包括温度和催化剂两个变量,1号试管中仅放置了过氧化氢溶液,可以起到对照作用。2号试管与1 号试管的区别在于温度,3号试管和4号试管与1 号试管的区别在于多了催化剂。3号试管与4号试管之间也可以起相互对照作用。分别加入2 滴煮沸过的肝脏研磨液的5号试管,可以与加入新鲜的肝脏研磨液的4号试管做对照;同理,加入2 滴蒸馏水的6 号试管可以作为3 号试管和4 号试管的对照组。 2.巴斯德: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 李⽐希: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是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毕希纳: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萨姆纳:酶是蛋白质 3.提示:可用第2章中学过的检测蛋白质的方法。在萨姆纳之前,之所以很难鉴定酶的本质,主要是因为细胞中酶的提取和纯化非常困难。
5.2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
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又称腺苷三磷酸
ADP与ATP可以相互转化
ADP+pi+能量=ATP
ATP的利用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细胞呼吸方式
有氧呼吸
总式:C6H12O6+6O2+6H2O→6CO2+12H2O+大量能量(38ATP)
无氧呼吸
1、 C6H12O6 →(酶)2C2H5OH + 2CO2 + 能量 2、 C6H12O6 →(酶)2 C3H6O3(乳酸)无氧呼吸一般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动植物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细胞呼吸的应用
5.4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体的结构适于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光合作用的原理
有很大的受光面积 叶绿体的每个基粒都含有两个以上 的类囊体,有的甚至多达100个以上。 这些类囊体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据 统计,1 g菠菜...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6.1 细胞的增殖
细胞增殖
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场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有丝分裂
注意理解
6.2 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及其意义
定义
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产生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与其从前的状态有所不同
意义
经过细胞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细胞群,从而使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使生物体的代谢更高效,从而使个体更能适应环境的生存。
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仔细研读,注意理解
答案
一、概念检测
6.3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细胞衰老的特征
一大:细胞核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细胞衰老的原因
自由基学说
自由基是指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自由基含有未配对电子,表现出高度的反应活泼性
端粒学说
认为细胞在每次分裂过程中都会由于DNA聚合酶功能障碍而不能完全复制它们的染色体,因此最后复制DNA序列可能会丢失,最终造成细胞衰老死亡。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由许多简单重复序列和相关蛋白组成的复合结构,具有维持染色体结构完整性和解决其末端复制难题的作用。
作为常考知识点,理解
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
细胞死亡
凋亡
坏死
细胞自噬
作为高考必考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