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历史 通史 一轮复习 阶段一 先秦时期
高中历史 通史 一轮复习 阶段一 先秦时期重点知识梳理,本图主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展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阶段一 先秦时期 (远古时期—公元前221年)
政治
夏商的政治制度
夏朝:启继承禹的地位后,王位世袭制由此开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商朝: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行政管理: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纳贡,并奉命征讨
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内容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等级关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评价
积极: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打破了夏商的部落国家和放过联盟状态,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紧密,是一种制度创新;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和华夏民族及国家意识的形成
消极:封国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西周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增强,周天子的势力增强,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西周的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
概念: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目的:贵族之间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的矛盾,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
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度(主要特点)
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家与国紧密结合
作用
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纠纷争,强化王权;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西周的礼乐制度
目的: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内容: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
作用:维护等级制度、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实质:体现等级地位)
经济
发达的古代农业
农耕方式的发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
农业技术的进步
商周: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春秋:垄作法 战国:都江堰和郑国渠
农业经营模式的演变
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井田制)
个体劳作(小农经济)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精耕细作: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封建政府的徭役赋税
土地制度的变革
商周:井田制(实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战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肯定了土地私有
土地兼并及影响:土地高度集中普遍,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社会动荡不安;平均的口号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田亩税和人头税;公元前594年,初税亩
租佃关系:战国时产生
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经营形态及特点
官营手工业:①官府垄断;代表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不投放市场;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②生产不计成本;技术不能服务于社会;新技术难以推广;具有封闭性;匠户无人身自由
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
手工业部门与成就
纺织业①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②商代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
冶铸业①商周时,青铜制造工业水平很高,代表权力和秩序②春秋晚期出现人工冶炼的铁器③战国中期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制陶业:原始的彩陶和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
制瓷业:早期为青瓷;商到东汉是陶到瓷的过渡阶段
商业的发展
商业的活动
商:职业商人和货币已经产生,诞生了原始商业,商业初步发展
西周:工商食官,骨贝和铜贝流通
春秋战国:商业繁荣;私营商业兴起,官营局面被打破
商业政策①商:鼓励政策,支持发展②战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文化
先秦时期的思想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社会背景①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萌芽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④思想文化:出现私人讲学
流派: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
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影响①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文化: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③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作用
先秦诸子思想
儒家
孔子
1.政治①思想核心是仁(强调自我修养,自我提升)②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为政以德)③克己复礼(注重外在是客观的)2.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3.整编文献《诗》《书》《礼》《易》《春秋》等
影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学,被尊称为至圣
孟子
1.政治①仁政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2.伦理:性本善
荀子
1.政治①礼法并施,以礼教为主②君舟民水2.伦理:人性之恶
道家
老子
认为世界万物的本源是道(客观唯心主义);无为而治;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影响:开创道家学派
庄子
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影响:道家思想得到发展
法家
韩非子
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加强君主集权;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影响: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迎合了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发展趋势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提倡无等级差别的爱
影响:代表下层民众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科技
夏朝:出现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春秋战国:使用硫磺和硝石,为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战国: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汉字
起源: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成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绘画
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文学
1.诗经①内容:分为风雅颂,西周初年至春秋初期的诗歌②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现实感强,风深刻的反应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③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2.楚辞①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②代表:屈原《离骚》③影响:楚辞称为骚体
影响: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儒学体系更加完善,战国后期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