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儿童文学
这是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儿童文学的概念和范围、儿童文学的特征、儿童文学的基本文本。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英语词性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的概念和范围
儿童文学的学科归属
学科分级
一级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二级学科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文艺学
汉语言文字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儿童文学不作为独立学科存在
属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个方向
用汉语作为阅读语言的文学(包括翻译文本)
中国作家抒写的文学
描写中国当下文化生活的文学
贴近中国儿童生活情境的文学
儿童文学的概念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是对儿童具有审美、认知、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儿童文学的分类
婴幼儿文学
童年文学
少年文学
读者对象年龄层面的划分
儿童文学的范畴
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不是专门为儿童创作,而是来自民间文学、文人(成人)文学领域
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为适应儿童的文学欣赏特点,满足审美特点而创作
儿童文学: 从“自在”到“自觉”
自觉:有明确“儿童文学”创作意识 世界范围:16-18世纪萌芽,19世纪成熟 (夏尔·贝洛、安徒生) 中国范围: 五四时期
从“自在”到“自觉”是一种发展过程,但与此同时,“自在”的儿童文学始终存在
儿童文学的特征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纯真、稚拙、欢愉、变幻、质朴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故事性
语言特点
形象性
简洁性(寓言)
音乐性
叙述性
插图
特征:直观性、依附性、延伸性、趣味性
功能:助读功能、再创造功能
儿童文学的功能
认识、娱乐、教育、审美
儿童文学的基本文本
儿歌
定义
儿歌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于低幼孩子聆听吟唱的简短的“歌谣体”诗歌。
来源与演变
来源:民间文学、作家创作
演变:
1、古称童谣、童子谣、儿童谣、孺子
2、谣谶。 我国第一部儿歌集: 明代吕坤搜集改编《演小儿语》。
3、儿歌: “五四”歌谣运动大发展时期开始普遍使用
现实用途
安抚儿童
培养儿童的语感
拓展儿童的知识面
儿歌的类型
摇篮歌
问答歌
连锁调
颠倒歌
数数歌
子主题
儿歌的内容
1、认知性知识
例:《谁会飞》、《十二月菜》
2、通灵万物
例:《小猴滚楼梯》
3、“我”的参与感
例:《我给小鸡起名字》、《坐火车》
儿歌的形式
儿歌的押韵
1、句句押韵:一韵到底,用韵范围窄
例:《数蛤蟆》《鸭与霞》
2、隔句押韵: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例:《大实话》、《数数歌》
3、中途换韵:每两句换一个韵脚
例:《三国刘备打草鞋》、《过年歌》
4、一字韵:用同一个字押韵
儿歌的节奏
1、节拍、字数一致
例: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过年歌》)
2、节拍一致,字数不一致
例:小板凳|摆一排|小朋友们|坐上来| 我们的火车|跑得快|我当司机|把车开 (《坐火车》)
3、节拍不固定
例:《摇摇摇》《小小的船》
儿歌的结构
1、不分节
偶数句,奇数句(根据内容,自然即可) 《小猴滚楼梯》、《摇摇摇》
2、分节
两节:对比或反复 《我给小鸡起名字》
多节:结构自由,可长可短 《坐火车》、《数蛤蟆》
儿歌的句式
1、二言:《娃娃长了》
裤衩,短了!//鞋子,/小了!//妈妈/笑了!//娃娃,/长了!
2、三言四言五言六言
3、杂言:以三三七句式为典型
小小雀/小小鸟/小小哥儿地上跑 妈来扶/爹来抱/小小哥儿哈哈笑
儿歌的特点
音韵性
互动性
原生性
无逻辑性
儿歌创作注意事项
除了符合前面涉及的内容、形式、特点,还可以注意:
1、集中的画面感。 2、集中的小情节。 3、集中的游戏内容。(歌戏互补)
儿童诗
儿童诗定义
儿童诗是为儿童创作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它是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但又具有陈述性特点的文学语言来抒写儿童情感的文学形式,也包括儿童自己为抒怀而创作的诗。
抒情性、叙述性、趣味性、音乐性
儿童诗的演变
古代诗歌:《三字经》、《千家诗》
五四以后,出现自觉的儿童诗: 叶圣陶、冰心、刘大白、圣野、金波、柯岩、任溶溶、郭风、杨唤、林良、林焕彰、谢武彰、张继楼、傅天琳、高洪波、徐国志、蒲华清、薛卫民、徐鲁。
儿童诗的类型
叙事诗 讽刺诗 抒情诗 自然诗 生活诗
童话诗 寓言诗 故事诗 散文诗 科学诗 戏剧诗
儿童诗的类型(内容)
(一)、情感型:纸船——寄母亲(冰心)
(二)自然型:《蘑菇》(林良)
1、干净简短的句式和结构。 2、简洁的意象营造的画面感。 3、寂寞与忧伤的审美情感 ——以儿童能够理解的故事呈现。
(三)顽童型:早安(佚名)
1、语言的游戏感 2、套路的翻转——太阳都晒屁股了,还在早安 3、可想象的生活化场景
(四)意境型
《世界甜美的那部分》(童子)
(五)思维型:《我和小鸟和铃铛》(金子美铃)
儿童诗艺术特点
语言(听觉、时间)特点:叙述性、故事性
1、叙述性: 语言线性 因果思维(且为儿童逻辑因果)
《消沉的古伽蓝》(冯乃超)
2、故事性
例:《作业机》
画面(视觉、空间)特点:意象、动作、色彩
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
童话
寓言
儿童小说
儿童散文、报告文学
儿童科学文艺
图画书
儿童戏剧文学、影视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