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初中数学目录
教师资格证面试 教招考编,初中数学七-九年级目录。初中数学框架。熟悉教材,初中学习在孩子的求学生涯中是一个重要的呈上启下的阶段。数学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其成绩的好差直接影响着其它科目的学习。而知道初中数学需要学习的内容十分重要,为此,小编整理了初中..
编辑于2022-11-28 22:41:13 湖南初中数学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
正数与负数
有理数
1、分类: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
4绝对值:数轴上a点与远点的距离
有理数的加减法
1加法
符号相同(符号不同)的两数相加
运算法则:交换律、结合律
2减法
加法的逆运算(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的乘除法
1乘法
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运算法则: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2除法
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先将除法化为乘法)
3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先乘除 后加减
有理数的乘方
1乘方
幂
指数:n
底数:a
先乘方 再乘除 最后加减
2科学计数法
3近似值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整式
单项式:数或字母的积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
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整式的加减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同类项合并成一项(系数相加,字母、指数不变
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掉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从算式到方程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一个未知数,未知数次数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
等式的性质
2解一元一次方程
合并同类相与移项: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去括号与去分母
去括号: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去分母: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3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章:几何图形的初步
1几何图形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
平面: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
含开图
点线面体
2直线、射线、线段
3角
角的形成
量角器
角的比较与运算
角的平分线
余角和补角
余角:90°
补角:180°
同角的补角相等,同角的余角相等
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
1相交线
邻补角
对顶角
对顶角相等
2垂线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线段最短
点到直线的距离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二、平行线及其判定
1平行线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b∥a c∥a 推出 b∥c
2平行线的判定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性质
两条直线被第三天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4平移
第六章:实数
一、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
被开方数
平方根(二次方跟)
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
二 、立方根
立方根: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a的立方根
三、实数
实数的分类1
正实数
0
负实数
实数的分类2
有理数
正有理数
0
负有理数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无理数
正无理数
负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有序数对
有顺序的两个数a和b组成的数对叫有序数对
2平面直角坐标系
组成:横轴、纵轴、原点
二、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
一、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有两个未知数(x和y),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
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
二、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消元: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思想,叫消元思想
带入消元法(代入法)
加减消元法(加减法)
三、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四、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三元一次方程组:有三个未知数,每个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三个方程,这样的方程组叫三元一次方程组
求法:三元一次方程组——(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一元一次方程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一、不等式
1不等式及其解集
不等式:用“大于”或“小于”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
2不等式的性质
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号式方向不变
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3:不等式两边乘(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求一元一次不等式: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采取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相类似的步骤
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把两个不等式合起来,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的解:各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同大取大
同小取小
大小 小大 取中间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一、统计调查
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
总体、个体、样本
只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
简单随机抽样
每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
二、直方图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变化范围)
决定组距和组数
组数=(最大值-最小值)/组距
列频数分布表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小长方形的面积=频数=组距*(频数/组距)
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三角形的边
三角形按边分类
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中线:连接顶点A和它所对的边BC的中点D,所得线段AD叫三角形ABC的边BC上的中线
三角形的重心:三条中线的交点
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三角形的内角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三、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多边形
多边形、多边形的对角线、正多边形
多边形的内角和
正方形长方形——任意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任意多边形
利用对角线分割成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推出多边形
n边形内角和=(n-2)*190°
多边形的外交和等于360°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一、全等三角形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
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边边边(SSS)
边角边(SAS)
角边角(ASA)
三、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第十三章:轴对称
一、轴对称
轴对称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直线的垂直平分线上
二、画轴对称图形
三、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垂直重合(三线合一)
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且等于60°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应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四、最短路径问题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一、整式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
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幂的乘方
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积的乘方
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整式的乘法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加,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同底数幂相除
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单项式相除
把系数和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子,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二、乘法公式
平方差公式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a+b)(a-b)=a²-b²
完全平方公式
两个数的和(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减去)它们积的2倍
三、因式分解
提公因式
公式法
第十五章:分式
一、分式
从分数到分式
什么是分式
A/B,B中含有字母,A、B都是整式,B≠0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乘(除)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约分、最简分式
通分、最简公分母
二、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乘除
分式的加减
整数指数幂
三、分式方程
八年级下册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一、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根号a
二、二次根式的乘除
最简二次根式
被开方数不含字母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
根号a*根号b=根号ab
三、二次根式的加减
先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一、勾股定理
必达哥斯拉、赵爽弦图
直角三角形 => a²+b²=c²(证明)
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a²+b²=c² => 直角三角形 (证明)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一、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角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对边相等
对角相等
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条边,且等于第三条边的一半
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
矩形性质
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相等
由矩形性质推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矩形的判定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有一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
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角菱形
菱形的性质
四条边都相等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的判定
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
定义: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即使矩形又是菱形,既有矩形的性质,又有菱形的性质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一、函数
变量与函数
发生变化的量叫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常量
自变量、函数、函数值、解析式
函数的图像
描点法
列表(列出对应数值)
描点
连线
二、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
y=kx(k是常数,k≠0)
k>0时,x增大y增大,k<0时,x增大y减小
一次函数
y=kx+b(k b是常数,k≠0)
k>0时,x增大y增大,k<0时,x增大y减小
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设函数解析式,找满足条件的两个点,得出函数)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平移(上加下减)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用函数的角度看一元一次方程
某个一次函数y=ax+b的函数值为0时,求自变量x的值
用函数的角度看一元一次不等式
某个一次函数y=ax+b的函数值大于0或小于0时,求自变量x的值
用函数的角度看二元一次方程
求自变量为何值时相对应的两个函数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多少。从“形”的角度来看,相当于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一、数据的集中趋势
平均数
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加权平均数
中位数
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是偶数个,则称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更好的反映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能更好的反映其集中趋势
二、数据的波动程度
方差
记作 S²
计算1/n[(X1-平均数)²+(X2-平均数)²+……+(Xn-平均数)²]
方差越大,数据波动越大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一、一元一次方程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zz
二、解一元二次方程
配方法
公式法
因式分解法
根与系数的关系
三、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
一、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y=ax²
y=x²
y=1/2x²
y=2x²
a>0时,抛物线y=ax²开口向上,对称轴是y轴,顶点式原点,a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y=a(x-h)²+k
y=2x²+1
y=2x²-1
由y=2x²平移的来(上加下减)
向上平移一个单位
向下平移一个单位
y=-1/2(x+1)²
y=-1/2(x-1)²
由y=-1/2x²平移(左加右减)
向左平移一个单位
向右平移一个单位
y=a(x-h)²+k与y=ax²形状相同,位置不同,把抛物线y=ax²上下左右平移可以得到y=a(x-h)²+k
y=ax²+bx+c
y=1/2x²-6x+c
配方得:y=1/2(x-6)²+3
先画出y=1/2x²的图像,向右平移6单位,再向上平移3单位
配方化成:y=a(x+b/2a)²+(4ac-b²)/4a
对称轴:x=-b/2a
顶点:(-b/2a,(4ac-b²)/4a
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利用二次函数y=ax²+bx+c讨论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位置关系
没有公共点
没有实根
有一个公共点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有两个公共点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三、实际问题与二次方程
第二十三章:旋转
一、图形的旋转
旋转的性质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二、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这个点是对称点
中心对称的性质
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中心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180°,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
关于原点对称的坐标
坐标符号都相反
三、图案设计
第二十四章:圆
一、圆的有关性质
圆
圆上各点到顶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
垂直于弦的直径
圆是后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弧、弦、圆心角
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应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优弧(大弧)和劣弧(小弧)分别相等
圆周角
顶点在圆上,且两边都与圆相交
定理、推论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式直径
圆内接多边形
多边形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圆上,这个多边形角圆内接多边形,这个圆角这个多边形的外接圆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二、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
点在圆外
d>r
点在圆上
d=r
点在圆内
d<r
外接圆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圆
外接圆的圆心是这个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
相交
d<r(d等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相切
d=r
相离
d>r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他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三角形的内心
三、正多边形和圆
中心、半径、中心角、边心距
四、弧长和扇形面积
弧长
圆的周长:C=2ΠR
圆心角1°对应的弧长:2ΠR/360°=ΠR/180°
n°对应的弧长:L=nΠR/180°
面积
圆的面积:s=ΠR²
圆心角1°的面积:ΠR²/360°
n°对应的面积:nΠR²/360° = LR/2
圆锥的母线:连接圆锥顶点和底面圆周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随机事件与概率
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概率: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我们把刻画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的数值,称为随机事件A发生的概率
古典概型
每一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有限个
每一次实验中,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用列举法求概率
掷骰子(出现的结果只有有限个,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相等)
用频率估计概率
硬币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概率,要通过反复多次的实验得出
九年级下册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一、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k≠0)
图像和性质
k>0时,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在第每一象限递减
k<0时,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在第每一象限递增
二、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第二十七章:相似
一、相似的图形
相似多边形:边数相同,角分别相等,边成比例(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二、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三个角分别相等,三条边成比例
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愿三角形相似
判定三角形相似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三、位似
位似图不仅相似,而且有特殊的位置关系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一、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A:对边比斜边
余弦cosA:邻边比斜边
正切tanA:对边比邻边
利用相似三角形相似比证明
二、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除了直角外还有其他五个元素,即三条边两个锐角
由已知元素求其他未知元素的过程叫解直角三角形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一、投影
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
二、三视图
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主与俯的长对正,主与左的高平齐,左与俯的宽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