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言语理解与表达(霍克)片段阅读
言语理解与表达(霍克)片段阅读学习笔记,适用于预习、复习的参照。适用于考前复习,也可以综合其他资料使用。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说话、演讲、作报告)及书面语言(回答申论问题、写文章)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二者均以语言为基础媒介,虽然书面语言可以是对口头语言的归纳总结,但是两者并无直接关系,口才不好不一定笔才也不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党章建设思维导图
国考地理高频考点知识汇总
公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选词填空
公务员省考图形推理
法理学笔记
公考申论命题点
法理学
国考判断课总结【注意】
我的行测痛点
公务员考试:申论
片段阅读
中心理解题
【题型辨别】
主要、主旨、主题、观点
意在、想要
概括
关键词、主题词
【解题思路】 寻找中心句
有中心句——同义替换 或 适度推演
无中心句——全面概括
【解题技巧】
表达方式(议论、说明、记叙)
【议论文】以理服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法来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主观性,找观点
【说明文】以知授人——介绍食物等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
【记叙文】以事感人——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关注对人的启示
客观性,找结果(好、坏)——启示
重点词语(关联词、主题词、程度词)
递进关系——程度词
【解题要点】起到强调作用,程度词所在的语句通常为重点
【标志词】
更、尤其、正是、特别是、真正、根本
最(核心、突出)
而且(与“并且”相区分)
不仅仅依赖程度词,还要联系下文
转折关系
【解题要点】转折之后是重点
若转折后没有答案:转折前+转折后,进行综合概括
典型:但是、可是、然而、不过、却、其实、事实上、实际上
非典型:殊不知、截然相反、截然不同、相对而言、一种误读、一个全新的研究
【干扰选项】转折之前
【解题技巧】逆向思维
若转折后的内容不好判断,可运用逆向思维辅助解题
文段特征:“很多人都认为”、“传统观点认为”+转折表述
理论依据:转折前后语义相反
解题思路:把转折之前别人的观点反过来
因果关系
【解题要点】结论是重点
【典型格式】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干扰选项特征】结论之前
【引导结论的标志词】
所以、因此
由此、因而、故而、正因如此等
【文段特征】
1.若尾句出现结论词,大部分情况下是对前文的总结,尾句通常为文段的中心句
2.若“因此”句在开头/中间
后为解释说明,“因此”句为重点
后有因果,结合行文脉络把握最终结论
后有转折,转折后是重点
后有并列,需全面概括
⚠️选择原因还是结果
主要描述事实、现状(客观性)——原因
对策、下判断(主观性)——结果
条件关系
【典型格式】只有······才······
【理论要点】必要条件是重点;必要条件即“只有”和“才”之间的部分
【干扰项】“才”之后的内容
【对策常考,很重要】
对策标志词
应该、应当、必须、需要、亟须、亟待+做法
通过/采取······手段/途径/措施/方式/方法/渠道,才能······
呼吁、倡导、提倡、提醒、建议+做法
前提、基础、保障、关键
对策行文脉络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对策+正反论证/原因分析/解释说明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意义效果
选项对比
1.本身是对策,优选对策
2.表达是否准确
⚠️多层面,宁可笼统,绝不片面
⚠️当文段中只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时,“解决问题通常会作为正确答案出现在选项里
【反面论证】
反面论证也是论据,可以反推出观点
【典型格式】如果/倘若/一旦······+不好的结果
【具体应用】把前面的做法反过来,即为正确答案
并列关系
【解题要点】概括全面完整
宁可笼统,绝不片面
包含并列关联词,如此外、另外、同时、以及、“;”
句式相同或相近
无其他关联标志词——分句表达意思相同,提取共性
【正确选项特征】
两方面:和、及、与、同
多方面:许多、一些、多种、不同、一系列
【干扰选项特征】表述片面
主题词
【解题要点】正确选项中需包含主题词
【特征】
文段围绕其展开
一般高频出现(尤其注意开头、结尾)
多为名词
前有引入后有解释说明
行文脉络(中心句、分述句)
【理论要点】把握中心句及分述句的特征
【中心句特征】观点
对策(做法)
结论(下判断)
评价(好/坏——主观性)
【分述句特征】
举例子
调查报告、数据资料等
正反论证
原因解释
并列分述——概括
【分类】
总——分
观点+解释说明
中心句后为不同类型的解释说明
干扰选项:分述句内容
分——总
【典型标志】文段最后出现换言之、简而言之、换句话说等标志词
【解题要点】标志词之后是对前文的概括总结
结论、对策
代词(“这”“此”)引导的尾句需要关注
【常考标志词】对此、有鉴于此、在这个意义上、从这个角度来说等
总——分——总
首尾一致
分——总——分
分——分
参考并列
【错误选项特征】
只描述转折前的内容
背景······
无中生有
绝对表述
与文意相悖
标题填入题
【提问方式】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标题特征】
契合中心——当作中心理解题来做
短小精悍、吸引读者——锦上添花即可,不重要
【文段类型】
【议论文】突显论点,尤其是对策
【说明文】明确说明“对象”及属性
【记叙文】注重“结局”及给人的启示,有正能量就更好了
【新闻】
关注题干首句
概括事件,内容大于意义,意义不重要
⚠️X和Y式的标题正确率较低
细节判断题
【提问方式】
以下对文段理解正确/不正确的是······
符合/不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
没有提到/未提及······
从文段中可以得知/推出的是······
【错误选项类型】
偷换概念
偷换时态
将来时:将要、立刻、趋势、以后
完成时:已、已经、了、完成
进行时:正在、在······中、着
偷换语气
⚠️并列偷换
【文段】A同时/加上B——AB是并列关系
【干扰选项】
A导致/反应/影响B
以A为主、B是核心
⚠️无关对比
A比B更······
A高于/优于B
利大于弊
【小技巧】相对绝对法 (细节题选项验证顺序)
【选是题】
优先验证表述温和的选项
含:可能、之一等
【选非题】
优先验证表述绝对的选项
含:任何、所有、最、全面取代等
词句理解题
【提问方式】这段文字中“······”指的/含义/意思是······
【理论要点】
词句出现在文段首尾,需整体把握文段内容
词句出现在文段中间,联系前后语境把握词语含义
【理解类词句理解题】
一定要通篇、全文理解
注意修辞
比喻
明瑜:本体、喻词、喻体
暗喻:本体、喻体(省略“喻词”)
借喻:只有喻体
拟人、排比、反问······
【指代类词句理解题】
重点关注代词前的内容,如纠结再看其后的内容
一定要代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