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梁启超的朋友圈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此篇导图详细的总结了梁启超的人物关系介绍
编辑于2022-12-02 21:55:18 吉林梁启超
郑天挺
宋子文
陈乔年
陈延年
陈延年(1898年—1927年),又名遐延,安徽省怀宁县在城乡(今属安庆市)人。革命烈士。陈独秀长子。 [2] 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为中国解放革命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 [1] 。
陈独秀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陈庆同 [1] ,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 [1]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
李大钊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0] ,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11] ,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3] 李大钊同志一生的奋斗历程,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紧密相连 [3] 。
卫立煌
梅祖彦
钱昌照
钱昌照(1899年-1988年),江苏张家港鹿苑(原属常熟)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著名爱国民主人士。
沈性元
沈怡
蒋介石
黄郛
黄郛(1880年一1936年12月6日),字膺白,号昭甫,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上虞县百官镇(今绍兴市上虞区百官街道),毕业于日本东京振武学校,民国时期著名政治人物、同盟会会员、蒋介石的盟兄弟、曾任北伐军兵站总监、上海特别市首任市长、外交总长、教育总长、新中国建设学会理事长、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代理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
沈性真
沈性仁
叶毓芬
鲁桂珍
鲁桂珍(英文名:Lu Gwei-Djen,)(1904年—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营养学博士。是英国剑桥大学中国古代科技史权威李约瑟(Joseph Needham)主持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国科学技术史》)项目的重要研究员和作者。经常以李约瑟的长期助手、合作者、汉语教师和第二任妻子为人所知。
李约瑟
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5日),出生于英国伦敦,生物化学和科学史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首任所长
童第周
童第周(T.C.Tung,1902年5月28日~1979年3月30日),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奠基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
周均时
周均时(1892.11-1949.11),字君适,原名周烈忠,出生于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金桥乡蛇亭咀村。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党员,曾任国立同济大学校长(1940.7-1942.2) [1] 、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校长。
蒋廷黻
蒋廷黻(fú)(1895年12月7日-1965年10月9日),字绶章,笔名清泉,湖南邵阳(今邵东)人,中国史学家、外交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蒋廷黻是南开历史系的创建者,主持历史教学长达6年之久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构建了南开西方史学的课程体系,发挥先导示范的作用。他最早开始中国近代外交史料的收集研究工作,并率先在历史系讲授中国近代外交问题,成为中国近代外交史教学研究的先驱者。他提出了建立研究和写作中国外交史的新标准,形成了区别于中国传统史学研究的新学派。他编著的《评<清史稿 邦交志>》《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选辑》《最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中国近代史》等,为民国外交史新学科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查良铮·穆旦
唐景崧
唐筼
胡传
吴梅
吴梅(1884年—1939年),字瞿安,号霜厓,江苏长洲(今苏州)人。现代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诗词曲作家。度曲谱曲皆极为精通,对近代戏曲史有很深入的研究。吴梅弟子很多,南京大学以研究戏曲闻名的诸位先生大抵都是吴梅门下后学。1922年秋至1927年春,在南京大学的前身国立东南大学(后改为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任教五年。1928年秋至1932年春,1932年秋至1937年秋在中央大学任教8年半。培养了大量学有所成的戏曲研究家和教育家。吴梅在文学上有多方面成就,在戏曲创作、研究与教学方面成就尤为突出,被誉为“近代著、度、演、藏各色俱全之曲学大师”。
朱自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 [1-5] ,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戴季陶
戴季陶(1891年—1949年2月11日),男,初名良弼,后名传贤,字季陶,笔名天仇。原籍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 [1] ,生于四川广汉,中国国民党元老,国民党理论宣传家。
钱玄同
钱玄同(1887年9月12日—1939年1月17日),原名钱夏,字德潜,又号疑古、逸谷,常效古法将号缀于名字之前,称为疑古玄同。五四运动前夕改名玄同。汉族,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1887年9月12日(农历清光绪十三年丁亥月十二日)出生,吴越武肃王钱镠之后。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字学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中共党员, [64] 九三学社社员, [72]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赵忠尧
赵忠尧(1902年6月27日—1998年5月28日),浙江诸暨人,物理学家,中国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业的开拓者。
钱三强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原名钱秉穹,出生于浙江绍兴,原籍浙江湖州,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赵九章
赵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生于河南开封,籍贯浙江湖州,九三学社社员 [49] ,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研究院院长。
叶企孙
叶企孙(1898年7月16日—1977年1月13日),男,名鸿眷,字企孙,上海人,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1-3] 他积极创办清华大学物理系、理学院和北京大学磁学专门组,并与竺可桢先生一起创办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培养出一大批著名科学家,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张大千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四川省内江市人,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中国近现代国画家,景星学社社员。 [8] [28] 代表作品《荷花图》《爱痕湖》《长江万里图》《秋曦图》等。
李瑞清
李瑞清(1867年-1920年),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温圳镇人,清末民初诗人、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后任翰林院庶吉士、江宁提学使、两江优级师范学堂(今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校前身)监督(校长)、江苏布政使等职。
胡小石
胡小石(1888年—1962年),名光炜,字小石,号倩尹,又号夏庐,斋名愿夏庐,晚年别号子夏、沙公,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浙江嘉兴,文字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艺术家、国学大师。
曾昭抡
曾昭抡(1899年5月25日—1967年12月8日),湖南湘乡人,化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生前是武汉大学化学系教授。
曾昭燏
曾昭燏,(1909年1月27日——1964年12月),是曾国藩的大弟曾国潢的长曾孙女。中国杰出的女博物馆家、考古学家,生前曾任南京博物院院长。为了祖国的考古、博物馆事业,终身未嫁,对中国文物的发掘和保护作出了突出贡献。1964年12月在南京灵谷寺跳楼自杀。
狄克逊
夏鼐
夏鼐(1910年2月7日—1985年6月19日),字作铭, [12] 浙江温州人,考古学家、埃及学家,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
杨绛
钱钟书
钱锺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 [3] [8-9] 中国现代学者、作家,被誉为“博学鸿儒”“文化昆仑” [12] ,与饶宗颐并称“南饶北钱”。
许渊冲
许渊冲(1921年4月18日-2021年6月17日),男,汉族,江西南昌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1944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983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 [1] 。从事文学翻译长达80余年 [25] ,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六十本,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西南联大求学日记》记录其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点滴生活。
黄昆
黄昆(1919.9.2-2005.7.6),浙江嘉兴人,出生于北京 [1] ,九三学社社员 [19]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之一。
罗广斌
杜聿明
朱光亚
朱光亚(1924.12.25~2011.2.26),汉族,湖北武汉人,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吉林大学物理学创始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入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
李政道
杨振宁
吴大猷
吴大猷(1907年9月29日—2000年3月4日),笔名洪道、学立,广东高要人,出生于广州府番禺县(今广州),祖籍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县水坑乡(今鼎湖区水坑村)。 [16] 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
饶毓泰
饶毓泰(1891年12月1日—1968年10月16日),名俭如、字树人,江西临川钟岭人,中国现代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第一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
朱启钤
朱启钤(1872年—1964年),字桂辛、桂莘,号蠖公、蠖园,祖籍贵州开州(贵州开阳), [4] 中国政治家、实业家、古建筑学家、工艺美术家、中国北洋政府官员、爱国人士、北洋政府代理国务总理。
吴宓
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1]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吴文藻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
吴晗
吴晗(1909年8月11日—1969年10月17日),原名吴春晗,字辰伯,笔名语轩、酉生等,浙江义乌人,中国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其所著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遭到残酷批斗,含冤去世。“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其冤案才得以平反昭雪。
毛新宇
邵华
刘思齐
毛岸龙
毛岸青
毛岸英
毛泽东
杨开慧
杨开慧(1901年11月6日—1930年11月14日),字云锦,乳名霞 [9] ,湖南长沙板仓人(现长沙县开慧镇),杨昌济之女。1920年冬,杨开慧和毛泽东结婚,1921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6]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去领导秋收起义,开展井冈山根据地斗争;杨开慧则独自带着孩子,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坚持革命整整3年。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随之被害。1957年毛泽东为纪念杨开慧特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首,赞其为“骄杨”。 [6] 杨开慧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杨昌济
受陶孟和之邀建立北大哲学研究会。 杨昌济(1871年4月21日-1920年1月17日),男,汉族,又名怀中,字华生,湖南长沙人,伦理学家,教育家。1871年4月2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清泰都隐储山下的板仓冲,后求学于岳麓书院,拥护康梁变法主张,参加南学会、不缠足会等组织。先后留学日本、英国,主攻教育学、哲学、伦理学。 1913年后回国任教于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支持新文化运动,宣传《新青年》的主张。先后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发表论文,介绍西方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宣传新道德。关心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一批进步青年,促成新民学会的成立。参加筹备湖南大学,撰《论湖南创立省立大学之必要》,被誉为“湖南大学蓝图设计第一人” [1] 。1918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病逝于北京德国医院,葬于长沙县板仓。
陶孟和
社会学家、中科院图书馆的创始人
冯友兰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师从约翰·杜威。 [1-2] 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第六至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取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3] 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称誉为“现代新儒家” 。 [4] 1949年,冯友兰获得“儒莲奖”。 与金岳霖创建清华哲学系。
金岳霖
金岳霖(1895年7月14日~1984年10月19日),男,汉族,字龙荪,原籍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近现代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1984年10月19日,金岳霖在北京寓所病逝,时年89岁。 与冯友兰创建清华大学哲学系。
钱伟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力学、应用数学家
闻一多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盟盟员、民主战士
钱穆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 [1] ),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江苏无锡人,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国学大师。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竺可桢
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
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 [1] [22-23] 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罗家伦
罗家伦(1897年12月21日—1969年12月25日),字志希,笔名毅,祖籍浙江绍兴柯桥钱清镇江墅村,生于江西进贤 [1] 。他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 [2] 和命名者,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中国近代教育家、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1928年8月,出任国立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
蒋梦麟
蒋梦麟(1886年1月20日-1964年6月19日),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 1886年1月20日,蒋梦麟生于浙江余姚。曾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1912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学本科毕业 [1] ,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并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也是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1949年随国民党政权去台湾。
严范孙
严范孙(1860年4月2日—1929年3月14日) [1] ,名修,字范孙,号梦扶,别号偍屚生,直隶天津(今天津)人,出于直隶三河(今河北三河),祖籍浙江慈谿(今浙江慈溪)。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学者,与华世奎、赵元礼、孟广慧并称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也是革新封建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先驱。 [2] 严范孙早年入翰林,后出任贵州学政、学部左侍郎等职。后来戊戌变法失败后,辞职返乡,但仍坚持认为中国需要改革。后来与张伯苓一起创办了南开系列学校,1919年又创办了南开大学,被称为“南开校父”
周恩来
张伯苓
张伯苓(1876.4.5-1951.2.23),原名寿春,字伯苓,后以其字行世,天津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家,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 [19] [21] 。西方戏剧以及奥运会的最早倡导者,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张伯苓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后获得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曾受教于美国教育家、哲学家杜威、桑代克等人。 [1] 张伯苓是南开大学创办人之一(与严修),1919年至1948年出任南开大学校长。 [20] 1948年6月,曾出任中华民国的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前夕,张伯苓婉拒蒋介石赴台要求而留守大陆。 张伯苓把教育救国作为毕生信念,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接办四川自贡蜀光中学,形成了著名的南开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包括周恩来在内的大批人才,被尊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梅贻琦
梅贻琦(1889年12月29日-1962年5月19日),字月涵,直隶省天津府天津县(今天津市)人,祖先于明朝永乐时期从武进迁至北京,落籍天津。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年至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并任校长。
罗斯福
马寅初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 北大第一任教务长
张光直
林语堂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景星学社社员。
萧红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许广平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175] 、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朱家骅
胡适
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景星学社社员。 曾任驻美大使
顾颉刚
顾颉刚(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 ),原名诵坤,字铭坚, 号颉(jié)刚;小名双庆,笔名有余毅等: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 ,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
傅斯年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 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景星学社社员。 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
俞大维
吴金鼎
中国龙山文化和南诏文化的发现者,著名考古学家。
李济
人类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
丁文江
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 中国地质学之父。
陈封怀
植物分类学家,是中国现代植物园的主要创始人,被誉为“中国植物园之父”。
陈师曾
中国近代美术家、艺术教育家。
陈宝箴
被光绪帝称为“新政重臣”的改革者,系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地方督抚中唯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 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陈封怀四代出五位杰出人物,后人称之“陈氏五杰”。
陈三立
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
陈寅恪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
赵元任
现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音乐家。 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 中国现代音乐学之先驱,“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之一。
王国维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张幼仪
徐志摩
中国现代诗人、作家、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景星学社社员。
陆小曼
中国近代文化名人
王庚
徐中舒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雍正
启功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陈垣
中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
蔡元培
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景星学社名誉主席 ,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曾任北大校长,北大之父 五四元老 中国新文化运动之父
蔡尚思
著名历史学家,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
金庸
钱学森
钱均夫
蒋百里
蔡锷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军事家
林觉民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林孝恂
清末进士
林长民
清末民初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书法家。
吴鲁强
中国化学史家
林洙
清华大学建筑师、教员、作家。
梁从诫
领导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完全民办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
梁再冰
新华社记者
林徽因
中国现代建筑师,诗人,作家。
梁思礼
导弹控制专家,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
章太炎
章柯
梁思宁
梁思懿
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梁思达
著名的经济学家
王桂荃
梁思庄
著名图书馆学家 生于日本
梁思顺
袁世凯
李福曼
梁启雄
著名哲学家
李蕙仙
康有为
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梁思忠
梁思永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梁思成
著名建筑学家 生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