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东亚与日本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东亚与日本知识梳理,包括它的位置、地形特征、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等等。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非洲知识梳理,包括非洲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北部非洲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区域差异等内容。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俄罗斯,包括它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三部分内容。
中亚是中亚细亚的简称,指亚洲中部内陆地区,该概念最早由德国人亚历山大·冯·洪堡于1843年提出,其所包含的范围存在多种界定,狭义上一般限于“中亚五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东亚与日本
东亚
东亚的范围、面积及组成
东亚,亚洲东部的简称
12,500,000平方公里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朝鲜(首都平壤) 半岛国:韩国(首都首尔) 岛 国:日本(首都东京)
地理位置
经纬度范围
75°E—145°E,5°N—50°N 之间,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半球位置
北半球。东半球
地形特征
1.西部内陆地区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
2.西高东低,地势起伏大,许多大河从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3.海岸线比较曲折,多半岛、 岛屿和海湾
4.东部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狭小,河流短促
自然地理特征
气候特征
西部内陆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为主。
东部沿海气候
湿润,季风气候典型。
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其差异
区域差异
东西差异:中国大陆性季风气候 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
南北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韩国北部及朝鲜、日本本州岛北部和北海道岛等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以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东亚大约有16亿人,占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
经济发展
农业:季风水田农业为主(水稻种植业),渔业发达
工业:以日韩为代表,现代化程度高,对外依赖性大,分布 偏于沿海地区。其他地区工业化程度较低。
日本
位置
纬度位置
30°N~45°N;130°E~145°E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临日本海,西南隔东海与中国相望
国土地域组成
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附近的多个小岛屿组成
地形
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分布于沿海
中间高,四周低,起伏大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多滑坡、泥石流,多火山、地震(海啸)
气候
气候类型: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北部气候:北海道属于亚寒带气候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水文
流程短
流域面积小
落差大,流速急
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于航运
资源
矿产资源贫乏
原料、燃料依赖进口
水资源、鱼类 [北海道渔场] 丰富
森林资源丰富,但很少开发——绿色王国
人口民族
国内总人口1.26亿人,人口老龄化严重
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平原一带
城市主要分布沿海地区,尤其是太平洋沿岸
农业概况
农业特点
小型机械,精耕细作,注意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单位面积产量高。农产品依赖进口但机械化水平高
布局方式
平原地区多种植水稻,日本水稻能够自给,南北两端多种蔬菜,丘陵地区多栽培果树、茶和桑
工业概况
经济特点
①经济结构以二、三产业为主,农业比重低
②经济高度发达,工业现代化程度高
③外向型经济,加工贸易为主。对外依赖性强 (进口—加工—出口)
经济发展条件
有利
①便利的海运,② 发达的科技,③高素质的劳动力,④高效率的管理
不利
①矿产资源缺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②国内市场狭小
工业区分布
阪神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京滨工业区 [日本最大工业区]
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
矿产资源缺乏,沿海分布有利于进口原料、燃料
日本国内市场狭小,沿海港口分布有利于产品出口
岛国多优良的港湾,海运便利,沿海布局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