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宋词发展历程
思维导图包括太祖太宗的词坛、真宗仁宗朝登场的第一代词人(980- 1060)、易代之际的第六代词人(十三世纪下半叶亡国)、作为江湖词人的第五代词人、中兴词坛的第四代词人(1140- -1210最辉煌)、南渡时期的第三代词人。
编辑于2022-12-09 16:03:14宋词发展历程
词学
体式
体式分类发展过程
分类(明)
小令
字数:16(含)-58(含) [十六字令]—[临江仙]
无所谓分不分段(单调/ 双调)
中调/引/近
字数:59(含)-91(含)
一定会分段
[钗头凤][祝英台近]
长调/慢词
字数:92(含)—240(含) [莺啼序]
大部分两片,部分三片/叠
发展形式
因袭旧调
创制新调(姜夔)
技巧:“移官换羽”
自谱新腔
因旧曲造新声
词本艳科
抒情性文学体裁、以悲剧性的感伤忧患为基调、本色柔婉
内在矛盾
雅俗的矛盾
音乐性与文学性的矛盾
太祖太宗的词坛 (960—998)
与南唐、西蜀词风重叠 继承南唐幽约婉雅词风
真宗仁宗朝登场的第一代词人 (980—1060)
“承平”时代
分类
传统派
晏殊
《珠玉词》“善知人”
西昆派后期诗人
欧阳修
《六一词》
重点
情感更加真挚
沉郁之情 男女情爱
继承唐代民间词的俚俗风格 (雅俗共赏)
作品存在两种相反情绪,体现内在矛盾
踏莎行
柳永(柳三变/七/屯田)
慢词奠基者
《乐章集》
创作分期
前期多狭邪 后期减弱
题材
都市市井生活
离人思妇、羁旅行役
书写模式
铺叙句式的表现
并列四言句式的大量使用
对偶句式(多四言)
连贯式句群
结构的程序化
时间结构:黄昏—深夜
情景内容:上片悲状—下片追忆
融情入景
高旷萧疏的秋景—羁旅行愁
艺术特色
长于铺叙、层次分明
语言通俗流利,极富音乐性
贡献
上承敦煌曲 下开金元曲子词
创体
大力创作慢词 慢令并进之势
创意
大众所熟悉的人事 易于理解的方式
创法
开拓写作手法“赋”
张先
《安陆词》/《张子野词》—歌酒宴游情事、多唱和
与柳永同时进入慢词领域
艺术特色:以冷静的笔调描绘具体情事过后的闲雅情境
比柳永高在境界—言外之意
革新派的萌芽 豪放词的先声(也是传统派)
范仲淹
边塞题材:高旷意境、悲壮情调 承中唐启苏轼、王安石
易代之际的第六代词人 (十三世纪下半叶 亡国)
遗民词人群
辛派后劲
敛辛高调,多悲凉、低沉之音
人物
刘辰翁《须溪集》
多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蒋捷《竹山词》
民族意识强烈
创作自辟蹊径
合姜辛长处
含蓄明快 典雅而不晦涩
姜派后继
雅词、多亡国哀思
代表
周密
“草窗”
师周姜
王沂孙 《花外集》/碧山乐府
家国之恸 词风沉郁
张炎
《词源》
词要清空(李/姜 不要质实(吴
都是传统派范畴
虚字呼应得当 过片不断曲意
《词论》
和李清照区别
咏物词“张孤雁”
创作阶段
前期:朝歌暮嬉 酣玩岁月 描摹风月
后期:亡国悲恨 流离之痛
书写对象
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流离之困(新体验)
作为江湖词人的第五代词人 (十三世纪上半叶)
江湖名士 “业文”
继承“稼轩风”
抒情自我化 豪壮之气不足,狂傲之气有余 缺辛的深沉
戴复古
刘克庄
革新派
落梅案
题材:感时事
词风:粗豪肆放、愤慨激越
散文化、议论化倾向
师法周邦彦、姜夔
重炼字琢句、审音守律 主写恋情、状物态
代表:吴文英 《梦窗词》
传统派
特点:辞藻华丽 识律度曲
字面:秾丽质实 气势:清空神俊
词学观
友《乐府指迷》
协音律
雅字
用字不露
发意不必高
情感
题材:应酬、感旧怀人、伤今怀古
现世关怀隐微曲折
艺术手法 (融合周姜)
意象密集、神情飞潜
不用虚字
用字典丽凝涩
代字法、拆字法
局限
过于朦胧含蓄 只能传雅
情感倾向
灰心、绝望 厌世、混世
闲
中兴词坛的第四代词人 (1140—1210最辉煌) (南渡词人去世—辛去世)
多元化艺术风格和审美规范并存共竞
分类
辛派(革新派)
代表人物
辛弃疾(幼安)
罢职闲居—创作高峰
艺术手段/特色
善用比兴
熔铸各类语言,用典广博
内容广泛,风格多样
爱国主义、战斗精神
乡村
日常生活
男女之情
“稼轩体”内涵
题材:在抚时感事、登临怀古..中写志趣
风格:摧刚为柔的沉郁之气
技法:“以文为词”/用典
其他辛派词人
张孝祥(3、4桥梁) 成为稼轩词先导
习苏
风格慷慨沉雄、声情激越悲壮
指陈时事、现实批判
陆游
注重诗歌创作
集文士、战士、隐士于一身
《放翁词》
陈亮
豪侠—驱驰四方之志
特点
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鲜明的政治功利性
纵横开阖的议论性
刘过
身份:布衣游士
侠客豪纵、游士轻狂
《龙洲词》
创作倾向
秉承苏的抒情范式 延续南渡词人创作
词可抒情言志 可议论说理
以诗为词,以文为词
题材广博
增强词作表现力 确立巩固词体与五七言诗歌 分庭抗礼的独立的文学地位
姜派(传统派)
代表人物
姜夔
友:萧德藻、范成大
题材:
个人之思(比重最大)
托事咏物
感怀时事
艺术特征
意象清冷、境界幽邃
字琢句炼,归于醇雅
音节偕婉
词配小序
其他姜派词人
宁宗时期
吴文英
宋末元初
周王张
创作特征
渊源
远祖周by 近宗姜夔
格律
重可歌性 精通音律 谱长调慢词
艺术特点
擅琢句炼字 使事用典
地点
小人物
创作倾向
写“雅词”“乐化词”
与辛派双峰对峙
不足
题材狭窄
过分追求音律
脱离大众
传统派的局限已经出现
南渡时期的第三代词人 (1070—1155)
背景
前半生:绮罗丛中吟风弄月
后半生:战乱苦难忧患 个体失落的压抑苦闷
创作类型
愤世与救世的志士词人群
民族苦难、国事痛愤、英雄苦闷 词风悲壮慷慨
代表词坛新方向
后也写隐逸,仍存压抑不平
岳飞、叶梦得
朱敦儒(革新派)
前期狂傲 李白之气
遁世与玩世的隐士词人群
吟唱林泉风月的逍遥自在 相对多几分宁静、闲适
颂世和谀世的宫廷词人群
活动较晚 与辛的时代交叠
歌功颂德、应制献谀
朱淑真(传统派)
悲剧性体验
李清照(易安)
题材:日常生活细节
语言天然纯净
《词论》
词要协律
词须典雅、有情致
维护词的本色 同周
元祐年间登场的第二代词人 1060—1120
分类
革新派
王安石
继承范仲淹
题材、风格的革新
苏轼(较早)
创作分期
早(张先)中晚(淡泊)
广泛题材
个人志向/怀古/日常生活
乡村/山林/议论/爱情
以诗入词
题材上:诗化、日常生活化
创作手法:次韵、暗括、用典、回文...
苏词特征
放笔趁意的创作个性
高妙襟怀
苏门词人群
师其法:晁补之、黄庭坚
另辟蹊径:秦观 《淮海词》
传统派词人(题材)
以长调抒情、婉转铺叙(习柳)
基调:伤感(承煜、晏几道)
影响:情词相称—周邦彦、李清照
自成一家
晏几道《小山词》
情感真挚、词风跌宕刻挚(习欧)
多作令词
贺铸《东山词》
风格:缠绵近秦观 豪放似苏轼 刚柔并济 以健笔写柔情
辟南宋爱国主义先路
传统派
周邦彦(传统代表) 《清真集/片玉集)
题材:闺情、旅思、感概身世、咏物
词风:典丽精工 格律严谨
特点
重音律
重法度
章法结构(柳永)
句法炼字
言恋情,善咏物
自我化
雅化
后继
吴文英
大晟词人群
定义:供职大晟府、与周风相近
代表人物
万俟咏
《大声集》—粉饰太平
曹组(滑稽幽默词派—新)
既粉饰太平 又符合民间口味
影响
逐渐形成两种创作趋向
注重抒情言志,可读性>可歌性
“诗化词”
苏辛派
注重词律精严,可读性<可歌性
“乐化词”
周姜派
大晟词人(1100—1125)
苏门词人(1068—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