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贫穷的本质》听书笔记
《贫穷的本质》由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经过连续15年对全球经济与贫困问题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而著。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知道穷人的生活和思考模式,通过了解穷人如何应对饥饿,穷人如何应对健康,穷人是如何应对风险的?他们产又是如何自救的?从而避免我们的生活也陷入贫穷。
编辑于2022-12-11 17:10:23 湖北省简介:张士诚这几年只干了一件事情-修城,就是为了能做最好的防御,抵挡朱元璋的进攻,朱元璋毕竟是朱元璋,在平江城外设置了十一支军队,从不同的角度方位攻打,八个月后平江被攻陷。最后被俘的张士诚对朱元璋说了唯一一句并且是最后一句话:“天日照尔不照我而已”,大意就是你打赢我并不是你有多了不起,只是天保佑你而不保佑我而已。朱元璋正享受着成功战绩,哪受得了这种侮辱,杀死了他。(张士诚宁死不愿被虏,所以故意激怒朱元璋杀掉自己)
简介:朱元璋即将面对下一个敌人-张士诚,也就是在这个关键时点出现了一件让朱元璋意想不到的事情,朱文正(朱元璋的亲侄子)背叛了朱元璋与张士诚勾结,朱元璋丢下手中的工作,气急败坏地来到洪都,见了朱文正就一顿猛抽,最终,因为马皇后的劝阻才没杀他,这个战功卓著,颇具军事天才的将领就这么荒唐的结束了自己光辉的一生,最后在囚禁中死去。
简介:军事上的失败已经让陈友谅几近崩溃,而他手下的将军带领自己的军队投降了朱元璋让他彻底陷入了绝望,于是他下了最后一道命:“凡是抓到朱元璋的士兵和将领,就地处决。”他或许临死也想不通为什么落到今日地步,论实力、装备、决策,他没有一样是输给朱元璋的,可为什么自己却输得如此彻底。他忽略了一位首领最需要凝聚的-人心,我想他还是了解的历史还是太少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简介:张士诚这几年只干了一件事情-修城,就是为了能做最好的防御,抵挡朱元璋的进攻,朱元璋毕竟是朱元璋,在平江城外设置了十一支军队,从不同的角度方位攻打,八个月后平江被攻陷。最后被俘的张士诚对朱元璋说了唯一一句并且是最后一句话:“天日照尔不照我而已”,大意就是你打赢我并不是你有多了不起,只是天保佑你而不保佑我而已。朱元璋正享受着成功战绩,哪受得了这种侮辱,杀死了他。(张士诚宁死不愿被虏,所以故意激怒朱元璋杀掉自己)
简介:朱元璋即将面对下一个敌人-张士诚,也就是在这个关键时点出现了一件让朱元璋意想不到的事情,朱文正(朱元璋的亲侄子)背叛了朱元璋与张士诚勾结,朱元璋丢下手中的工作,气急败坏地来到洪都,见了朱文正就一顿猛抽,最终,因为马皇后的劝阻才没杀他,这个战功卓著,颇具军事天才的将领就这么荒唐的结束了自己光辉的一生,最后在囚禁中死去。
简介:军事上的失败已经让陈友谅几近崩溃,而他手下的将军带领自己的军队投降了朱元璋让他彻底陷入了绝望,于是他下了最后一道命:“凡是抓到朱元璋的士兵和将领,就地处决。”他或许临死也想不通为什么落到今日地步,论实力、装备、决策,他没有一样是输给朱元璋的,可为什么自己却输得如此彻底。他忽略了一位首领最需要凝聚的-人心,我想他还是了解的历史还是太少了。
撰稿人 | 黄小普 内容来源 | 简知听书 制作软件 | MindMaster亿图脑图 制作 | 婉婉不晚
贫穷的本质 ,在于人们所秉持的思维及由此做出的选择行为导致的最终结果。正如书中所言:“穷人会更加怀疑那些想象中的机遇,怀疑其生活发生任何根本改变的可能性。他们的行为常常反映出这样的想法,即任何值得做出的改变都要花很长时间。这就导致他们只关注当前,却失去了未来。”因此,无论面对任何境况,始终怀抱一份希望及愿意为此付出努力,才是我们摆脱困境的最好选择。
穷人是如何应对风险的?
对于穷人而言,每一年都过得像身处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中一样。穷人不仅过着风险更大的生活,而且同样一场灾难,对他们造成的伤害可能会更大一些。
首先,对于本来手里就没几个钱的穷人来说,大大削减收入可能就意味着一些必要开销的削减,而削减消费是极为痛苦的。
其次,一场灾难对于穷人的影响或许会更糟,甚至会原本在向好发展的家庭脱离通往中产阶层之路,转而踏上永久贫穷之路。
穷人应对风险的方式:
方式一:在面临工资或收入下降时,穷人的一个自然反应就是,增加工作量。然而,这有时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在时局不好时,所有的穷人都想增加自己的工作量,他们会相互竞争,导致工资水平进一步下降。
方式二:他们常通过业务多元化来缩小风险范围。
方式三:他们还会保守地经营他们的农场或生意,以及利用一些富有创意的方式来分散风险,比如婚姻,还有就是生很多孩子。
穷人是否尝试自救呢?
根据作者调研发现,在农作物丰收至耕种期间,肯尼亚的农民很难存在一点点钱。因为他们总会有要用钱的问题出现,比如有家人生病、有人需要买衣服、有客人需要招待,人们很难对这些问题说“不”。
有些人即使能够获得良好的存钱机会,也存不住钱。
存钱的障碍并非都来自外部压力,部分原因还在于人类的心理因素。本质上,我们似乎可以预见自己将来的行动,但这常常与我们今天的行为方式不一致。
穷人的很多存款方式似乎都是为了保障钱的安全,既要防别人,也要防自己。
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很难决定要存多少钱,因为做决定需要他们考虑很多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需要与配偶或孩子商量。一般来说,我们越富有,这些决定就越容易做出;而对于穷人来说,想象未来可能是不愉快的。
摆脱贫穷
要想摆脱贫穷,首要的步骤就是对长期目标进行思考,并习惯为此做一些短期的牺牲。
另外,当你想要的一切看上去都很遥远时,你很难感受到动力,将目标设置得近一些,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方式。
穷人是如何应对健康问题的?
在针对18个国家的研究数据中,很多国家的穷人会将自己手中的大部分钱花在健康上,比如在印度农村,对于那些极度贫穷的家庭来说,他们平均会将每月预算的5%花在健康上。当家里有人不幸患上重病,他们会节衣缩食、卖掉资产或借高利贷去治病。
他们常常把钱花在昂贵的治疗上,而不是廉价的预防上。
作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发展中国家,大多存在医生诊断不足、用药过度的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还具有潜在危害。
首先,针头消毒问题。
其次,抗生素的滥用。
穷人为什么会拒绝那些便宜而有效、能大大改善人们健康的预防方法,非要等生病了再花很多钱去治疗呢?
首先,作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有效的成果都是通过预防取得的,而这一领域的主导者长久以来都是政府,但有的政府,总是将简单的事情变得不那么简单,导致人们尽量避免到公立医院就诊。
其次,作者提出需要关注人们的求医行为。
1、预防手段是廉价的。
2、人们对于健康是很容易产生错误的观念 。
3、穷人在他们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希望变得至关重要。
健康问题常会使很多家庭由当前的不幸转化成未来的贫穷。而健康观念的偏差,导致人们常常做出本末倒置的行为,最典型的就是把钱花在昂贵的治疗上,而不是廉价的预防上。正如《皇帝内经》所讲:“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预防大于治疗,者每个人应该树立的正确健康观。
穷人是如何应对饥饿问题的?
“穷人”的定义就是吃不饱饭的人。
2005年的时候,全球约有8.65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3%)每天的全部支出,仅仅是16印度卢比(约99美分)。
一组对18个国家的穷人生活调查的数据显示:食品消费只占农村极度贫困人口总消费的36%-79%,占城市贫困人口消费的53%-74%。也就是说,这些人每天的16印度卢比,并没有全部用在吃饭上,甚至购买食物的预算不足50%。
即使是对于十分贫穷的人来说,就算有更多的钱可以花,他们也不会用来买更多的食物,而是用来买价格更高、口味更好但营养价值不高的食物。
大多数人的贫穷状态,并非是由他们吃不饭造成的,而是基于他们的思维与选择。
首先,贫穷家庭的父母没有长远意识,没有在孩子的童年时期为他们做正确的选择。
其次,穷人在选择食品时,主要考虑的并不是价格是否便宜,也不是有无营养价值,而是食品的口味怎么样。
最后,在生活中,人们认为还有比食物更重要的东西。
贫穷状态与饥饿之间并不构成必然的联系,穷人即使在收入增加的情况下,也不会花更多钱在吃饭上,除了食物外,他们还需要面对太多其他的压力和欲望。而怀疑其生活会产生根本改变的思维,让他们只关注眼前的生活,这是导致他们难以摆脱贫穷的主要原因。
本书由两位极负盛名的经济学家阿比吉特·班纳吉与埃斯特·迪弗洛,经过连续15年对全球经济与贫困问题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而著。他们关注宏观经济,更探寻贫穷的核心问题;他们对穷人生活做了大量的个性化描述,反映了贫困人群如何在艰难环境中做出选择,以及所做选择背后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知道穷人的生活和思考模式,了解穷人为什么穷,从而避免我们的生活也陷入贫穷。
《贫穷的本质》
作者:阿比吉特·班纳吉
2019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作者:埃斯特·迪弗洛
2019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