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作者:周岭,如果你对自己的现状没有清晰的认知或者觉得自己陷入停滞状态不知道该如何改变,可以看下这本关于个人成长的书籍。 主要讲解了“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等思维规律,帮助读者看清自己。介绍如何借助“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情绪力”等外力提升自己。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运用认知的力量去克服天性,从而获得长久而清晰的内在动力。
编辑于2022-12-21 21:34:32 福建省《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作者:周岭,如果你对自己的现状没有清晰的认知或者觉得自己陷入停滞状态不知道该如何改变,可以看下这本关于个人成长的书籍。 主要讲解了“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等思维规律,帮助读者看清自己。介绍如何借助“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情绪力”等外力提升自己。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运用认知的力量去克服天性,从而获得长久而清晰的内在动力。
《如何高效学习》原名《learn more study less》作者:斯科特·扬(Scott Young)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商科毕业,如今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博客之一。一位因为快速学习而成名的神奇小子,他应用自己发明的学习方法,完成了10天搞定线性代数,1年学习4年MIT课程的“不可能任务”。本书就是对他学习方法的全面介绍,其中包括整体性学习策略的核心思想和具体技术。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了解高效学习的具体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掌控习惯】实操流程思维导图包含:明确身份、区分习惯(创建习惯记分卡,记录现有的习惯、根据想要的身份来界定是好习惯、坏习惯还是中性习惯)、养成好习惯、戒除坏习惯、后续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作者:周岭,如果你对自己的现状没有清晰的认知或者觉得自己陷入停滞状态不知道该如何改变,可以看下这本关于个人成长的书籍。 主要讲解了“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等思维规律,帮助读者看清自己。介绍如何借助“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情绪力”等外力提升自己。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运用认知的力量去克服天性,从而获得长久而清晰的内在动力。
《如何高效学习》原名《learn more study less》作者:斯科特·扬(Scott Young)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商科毕业,如今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博客之一。一位因为快速学习而成名的神奇小子,他应用自己发明的学习方法,完成了10天搞定线性代数,1年学习4年MIT课程的“不可能任务”。本书就是对他学习方法的全面介绍,其中包括整体性学习策略的核心思想和具体技术。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了解高效学习的具体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掌控习惯】实操流程思维导图包含:明确身份、区分习惯(创建习惯记分卡,记录现有的习惯、根据想要的身份来界定是好习惯、坏习惯还是中性习惯)、养成好习惯、戒除坏习惯、后续等等。
认知觉醒
认清自己
大脑
人的大脑
理智脑:源于灵长动物时代,主管认知
情绪脑:源于哺乳动物时代,主管情绪
本能脑:源于爬行动物时代,主管本能
需要知识启明理智脑,让它驱使本能和情绪做事
焦虑
焦虑就是因欲望和能力之间差距过大而产生,想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1、克制欲望,不要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太满,内在欲望涉及面太广就很难做到深入;2、面对现实,不要在零基础阶段就直视该领域的能人,看清自己的真实能力水平;3、要事优先,想办法只做最重要的事;4、接受环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直面难题,下定决心死磕突破
耐心
在舒适区边缘扩展自己的行动范围
舒适区:容易因无聊而走神
拉伸区:既有成就感又有挑战,进步最快
困难区:容易因畏惧而逃避
每件事都会有平台期,要继续坚持,把目光放在5年、10年后,盯着长远价值,不要被别人的进展牵动心绪,跟着自己的步调走
理智脑要想办法让本能脑和情绪脑感受到攻略困难事物的乐趣并上瘾
潜意识
先用感性能力帮助自己选择,再用理性能力帮助自己思考
捕捉潜意识发出的信号进行感知
多做那种大致能看出点思路但有要动点脑筋的题目,这是拉伸区
凭感觉能帮我们感知真正适合自己并需要的东西,让自己处于学习的拉伸区
小事听你脑,大事听你心
凭感觉寻找人生目标
目标是存放热情和精力的地方,没有附随价值的真正的内心动力
你最想帮助哪些人;什么事让你废寝忘食;在做什么事情最让自己感动;如果没有经济压力,你会如何度过余生;闲暇时,关注最多的是哪方面信息
设想你即将离开世界,回首一生会为什么事情后悔;最喜欢的人物是谁;年轻时怎么度过闲暇时光
元认识
塑造站在另一个视角看待事件发生的灵魂伴侣,从高处、远处、深处反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否明智,如何纠正,做出更好地选择
获取元认识能力
从过去端获取,学习前人的智慧和反思自身的经历
反思复盘,积累经验、汲取教训
启用灵魂伴侣,未来视角是当前行动的指南针
冥想,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需要关注的地方
元时间分布在“选择的节点”上,比如一件事情、一个阶段或一天开始结束时,善用时间点会极大程度优化后续时间质量,做选择是要想清楚,对模糊零容忍
针对当下的时间,保持觉知,审视第一反应,产生明确主张
针对全天日程,保持清醒,时刻明确下一步要做的事
针对长远目标,保持思考,想清楚长远意义和内在动机
提升自己
专注力
情绪专注
让感受回归行动,身心合一的要领是专注于当下,享受当下
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
学习专注(深度沉浸的方法)
定义明确的目标
目标越明确,感知精度越高,精力越集中
练习时极度专注,做A的时候只关注A,做B的时候只关注B,两者界限很清晰;事前聚精会神,让意识极度投入,事后完全忘记,让意识彻底撒手,就会出现灵感和答案
学习力
匹配自己的舒适区边缘
要花大量时间去梳理那些内容处于自己的拉伸区,会做但特别容易错,不会做但稍微努力能懂的内容,在这个区域努力
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这样就必须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在最短时间做最多的正确的题,把自己推到舒适区边缘
背单词不是一遍遍重复,而是看完后合上书自我测试,找错误的单词,重复记出错的单词,直到全部掌握
做选择很耗能,一定要明确目标,然后拆解目标
拆解任务,将困难区转移到拉伸区
相反,从舒适区到拉伸区就是提炼目标
深度学习
获取高质量知识,尽可能获取并钻研一手知识,看原文
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把作者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重构,结合自身经历、学识、立场,去解释延伸,指提取最触动自己的观点
每日复盘反思,提高生活感知力
只有在领域内探索足够深入时,灵感才可能在潜意识的帮助下显现,深度之下的广度才是有效的
关联
将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识关联衔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要关注信息之间的关联
这个关联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或强烈需求,比如将佛像关联成舞蹈
每感悟一个有用的知识或触动自己的观点,就停下寻找联系,看有什么其他现象能够被这个理论解释,找出5个关联别处的点,让自己的行动发生改变
个人知识体系
只有当知识能够帮助你做实际决策的时候,它才是你的知识,有效地知识能帮助我们判断、选择、行动、改变和解决问题,没有最优的观点只有最合适自己的观点
学习是为了发生真实的改变,践行知识
不要在意形式上的完整,只学触动到你的知识
寻找触动点,在触动的地方做标记,在空白处写大量能联想到的思考
打碎各家认知体系,取最触动自己的点,将其拼成自己的认知网络
每日反思,留意每天最触动自己的事情,不管好坏,写下复盘越详细越好
强化与触动点的关联,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清楚新知识,需要时提取出来,在生活中练习使用
打卡
打卡本意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目标,但随着时间推移,打卡就容易变成形式主义,动机转移了
除了细分任务,还要反复明确总目标及设立细分任务的原因,不要本末倒置,专注做好眼前事
用记录代替打卡,记录学习轨迹,免于每周复盘
设下限,不设上限,很轻松,规避任务闭合需求
反馈
产出作品,获取反馈,驱使本能脑和情绪脑为理智工作
尽最大力气将作品打磨成自己当前能力范围内可完成的最好的样子
批评是正常的,关注有效批评或建议,这会驱使进步
仰仗反馈和错题本
休息
精力有限,保持极度专注学习外还要主动休息,使精力快速回升
番茄钟,25分钟极度投入,5分钟看风景,拆快递等不耗费精力的事情,如此反复
行动力
清晰观念
每天起床后的选择很重要,也是最轻松的
在初始阶段,强迫自己先做最重要的事,进入正向的增强回路
花大量时间想清楚自己的目标,看明白问题在问什么,再做
不要计较得失,如果不够清楚也可以先行动起来,进一步接近目标就会有新发现
要专注、持续行动从而突破阈值,看到更高层次的风景
将目标细化、具体化,并将其写出来
做规划的目的不是让自己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只是为了让自己心中有数
行动
技能学习
仅仅“知道”无法形成反馈闭环,只有经过大量练习,才能“做到”
认知学习
明白了道理还需要在真实场景里运用它,大量的练习积少成多,不断强化神经元关联突破阈值
减少欲望,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自己懂得多少道理,而在于自己改变多少
情绪力
心智带宽
任何能制造压力的事件都会挤占我们的心智带宽
当一个人同时面临很多任务的时候,他的心智带宽就会降低,失去行动力和自控力
抵制诱惑和欲望都在消耗我们的心智带宽
心智富足,增强心智带宽
保持环境觉知,理智选择,运用元认知能力在压力环境中尽可能保持较大的格局和远见
保持目标觉知,少即是多,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站在一生的高度审视自己真正要做的是什么,打破思维定式,拒绝所有不做天也不塌的事
保持欲望觉知,审视决策,减少欲望和大量任务,避免同时做很多事
保持情绪觉知,谨慎决定,不要再极端的情绪中做决定,及时关注并清理平日里恐惧、担忧、害怕的小情绪,让自己心气平和
保持闲余觉知,自我设限,适当的闲余是应对压力和意外的宝贵资源
游戏心态
积极心理学
关系需求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别人的爱与尊敬
能力需求
有独特的本领、技能,为他人带去独特价值
自主需求
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将有难度的事想象成游戏
为自己而做
不会为外界的奖励或评价而可以表现,只会为自己的成长而努力进取,坚持输出和成长,收获的反馈和奖励都是意外和惊喜,不是必然和期待,这样就不会被所想的困难击倒
为了应对外部的压力和要求
为玩而做
我不是在阅读,而是设想自己和智者聊天,每本书都是一个人,我的书架就是智者的朋友圈。把困难的事情拆解成小块,一步步攻克
为了应对重复、枯燥的事情
人生五件套
早起
人在睡眠后的3小时、4.5小时、6小时、7.5小时醒来,会觉得神清气爽
规划
罗列全天的工作,排序,保持头脑清醒,掌控全天时间
跑步
起床后跑步可以激活大脑,享受晨间静谧,改善体质
反思
复盘工作,梳理思绪,记录心得
困难的工作
早上的精力旺盛的时候,适合攻克难点
冥想
集中注意力的冥想练习,闭眼静坐,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每天持续15分钟以上,一种健脑操
脑中有无数念头,不断幻想改变
过轻的球,保持专注就能加码,让其稳定
跳脱的念头
过重的球,冥想时正视他们
经济压力、职业困境、情感危机、社交恐惧
把心中的困惑写出来,那些负面情绪就会在清晰的观察下无所遁形
阅读
读书要先选书
读的书要贴合自己的需求
留心认为好的书里作者反复提到的书,以便发现更多好书线索
多关注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书籍
阅读是为了改变
读好一本书,需要花费数倍于阅读的实践去思考和实践,并输出自己的东西,可能是一篇文章或养成一个习惯
阅读量<思考量<行动量<改变量
紧盯“改变”这个根本目标,只要有一句话触动自己并为之发生改变,那就没白读
高阶读书法
注意自己在阅读时产生的关联,如果一个知识点让你想起其他知识,引发关联,一定要留意,并记录下来
读写不分家,阅读后把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重新阐释
写作
费曼技巧
通过自己的语言把知识变成有实际意义的东西
无论学习什么,都要琢磨它们究竟在讲什么,实际意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讲其重新讲出来
通过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把事情讲清楚,最好让外行人也能听懂
先用合适的故事引起对方“感性小人”的兴趣和注意,然后把想要表达的道理通过“感性小人”转达给“理性小人”把写作当做是和一位老友聊天
运动
好的模式就是“运动+学习” 运动不是关键,运动之后的活动安排及环境刺激才是关键,在运动后,1-2小时内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脑力活动
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
详细记录自己的日程,每日反思,提高对时间的敏感度
对当天最触动自己的事情或感悟进行复盘,保持对生活更深的觉知
触动学习法:关注那些最触动自己的点,避免把日记当成反思
运用元认知:审视自己的感受和思维,发现不足加以改进,认识角度,消除情绪模糊地带,改变本能的默认选择
遵循刻意练习原则,带着清晰的目标去学习
每日反思的好处
节省我们的生命,及时捕捉记录灵感、顿悟时刻
提高对感知细节的能力,越是好的反思,着眼点往往越细微
它可以让我们正视痛苦,痛苦是上天给我们的成长信号与提示
注意事项
不要被形式束缚
反思的最终目的是改变,不是形式上的完美
尽量提炼认知点或行动点
尽可能提炼出具体可操作的认知点和行动点,否则反思就会变成日记,无法带来改变
列行动清单
建立行动清单,把最重要的行动点单列出来,时不时看一眼,可以保证我们能持续地行动下去
对自己极度坦诚
一定要把心底最真实的想法挖出来,承认它,接纳它
多阅读
多与智者交流,获得触动你的观点和信息
选择合适的记录载体
为便于搜索,用电子文档做笔记
认知觉醒
认清自己
大脑
人的大脑
理智脑:源于灵长动物时代,主管认知
情绪脑:源于哺乳动物时代,主管情绪
本能脑:源于爬行动物时代,主管本能
需要知识启明理智脑,让它驱使本能和情绪做事
焦虑
焦虑就是因欲望和能力之间差距过大而产生,想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1、克制欲望,不要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太满,内在欲望涉及面太广就很难做到深入;2、面对现实,不要在零基础阶段就直视该领域的能人,看清自己的真实能力水平;3、要事优先,想办法只做最重要的事;4、接受环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直面难题,下定决心死磕突破
耐心
在舒适区边缘扩展自己的行动范围
舒适区:容易因无聊而走神
拉伸区:既有成就感又有挑战,进步最快
困难区:容易因畏惧而逃避
每件事都会有平台期,要继续坚持,把目光放在5年、10年后,盯着长远价值,不要被别人的进展牵动心绪,跟着自己的步调走
理智脑要想办法让本能脑和情绪脑感受到攻略困难事物的乐趣并上瘾
潜意识
先用感性能力帮助自己选择,再用理性能力帮助自己思考
捕捉潜意识发出的信号进行感知
多做那种大致能看出点思路但有要动点脑筋的题目,这是拉伸区
凭感觉能帮我们感知真正适合自己并需要的东西,让自己处于学习的拉伸区
小事听你脑,大事听你心
凭感觉寻找人生目标
目标是存放热情和精力的地方,没有附随价值的真正的内心动力
你最想帮助哪些人;什么事让你废寝忘食;在做什么事情最让自己感动;如果没有经济压力,你会如何度过余生;闲暇时,关注最多的是哪方面信息
设想你即将离开世界,回首一生会为什么事情后悔;最喜欢的人物是谁;年轻时怎么度过闲暇时光
元认识
塑造站在另一个视角看待事件发生的灵魂伴侣,从高处、远处、深处反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否明智,如何纠正,做出更好地选择
获取元认识能力
从过去端获取,学习前人的智慧和反思自身的经历
反思复盘,积累经验、汲取教训
启用灵魂伴侣,未来视角是当前行动的指南针
冥想,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需要关注的地方
元时间分布在“选择的节点”上,比如一件事情、一个阶段或一天开始结束时,善用时间点会极大程度优化后续时间质量,做选择是要想清楚,对模糊零容忍
针对当下的时间,保持觉知,审视第一反应,产生明确主张
针对全天日程,保持清醒,时刻明确下一步要做的事
针对长远目标,保持思考,想清楚长远意义和内在动机
提升自己
专注力
情绪专注
让感受回归行动,身心合一的要领是专注于当下,享受当下
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
学习专注(深度沉浸的方法)
定义明确的目标
目标越明确,感知精度越高,精力越集中
练习时极度专注,做A的时候只关注A,做B的时候只关注B,两者界限很清晰;事前聚精会神,让意识极度投入,事后完全忘记,让意识彻底撒手,就会出现灵感和答案
学习力
匹配自己的舒适区边缘
要花大量时间去梳理那些内容处于自己的拉伸区,会做但特别容易错,不会做但稍微努力能懂的内容,在这个区域努力
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这样就必须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在最短时间做最多的正确的题,把自己推到舒适区边缘
背单词不是一遍遍重复,而是看完后合上书自我测试,找错误的单词,重复记出错的单词,直到全部掌握
做选择很耗能,一定要明确目标,然后拆解目标
拆解任务,将困难区转移到拉伸区
相反,从舒适区到拉伸区就是提炼目标
深度学习
获取高质量知识,尽可能获取并钻研一手知识,看原文
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把作者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重构,结合自身经历、学识、立场,去解释延伸,指提取最触动自己的观点
每日复盘反思,提高生活感知力
只有在领域内探索足够深入时,灵感才可能在潜意识的帮助下显现,深度之下的广度才是有效的
关联
将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识关联衔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要关注信息之间的关联
这个关联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或强烈需求,比如将佛像关联成舞蹈
每感悟一个有用的知识或触动自己的观点,就停下寻找联系,看有什么其他现象能够被这个理论解释,找出5个关联别处的点,让自己的行动发生改变
个人知识体系
只有当知识能够帮助你做实际决策的时候,它才是你的知识,有效地知识能帮助我们判断、选择、行动、改变和解决问题,没有最优的观点只有最合适自己的观点
学习是为了发生真实的改变,践行知识
不要在意形式上的完整,只学触动到你的知识
寻找触动点,在触动的地方做标记,在空白处写大量能联想到的思考
打碎各家认知体系,取最触动自己的点,将其拼成自己的认知网络
每日反思,留意每天最触动自己的事情,不管好坏,写下复盘越详细越好
强化与触动点的关联,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清楚新知识,需要时提取出来,在生活中练习使用
打卡
打卡本意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目标,但随着时间推移,打卡就容易变成形式主义,动机转移了
除了细分任务,还要反复明确总目标及设立细分任务的原因,不要本末倒置,专注做好眼前事
用记录代替打卡,记录学习轨迹,免于每周复盘
设下限,不设上限,很轻松,规避任务闭合需求
反馈
产出作品,获取反馈,驱使本能脑和情绪脑为理智工作
尽最大力气将作品打磨成自己当前能力范围内可完成的最好的样子
批评是正常的,关注有效批评或建议,这会驱使进步
仰仗反馈和错题本
休息
精力有限,保持极度专注学习外还要主动休息,使精力快速回升
番茄钟,25分钟极度投入,5分钟看风景,拆快递等不耗费精力的事情,如此反复
行动力
清晰观念
每天起床后的选择很重要,也是最轻松的
在初始阶段,强迫自己先做最重要的事,进入正向的增强回路
花大量时间想清楚自己的目标,看明白问题在问什么,再做
不要计较得失,如果不够清楚也可以先行动起来,进一步接近目标就会有新发现
要专注、持续行动从而突破阈值,看到更高层次的风景
将目标细化、具体化,并将其写出来
做规划的目的不是让自己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只是为了让自己心中有数
行动
技能学习
仅仅“知道”无法形成反馈闭环,只有经过大量练习,才能“做到”
认知学习
明白了道理还需要在真实场景里运用它,大量的练习积少成多,不断强化神经元关联突破阈值
减少欲望,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自己懂得多少道理,而在于自己改变多少
情绪力
心智带宽
任何能制造压力的事件都会挤占我们的心智带宽
当一个人同时面临很多任务的时候,他的心智带宽就会降低,失去行动力和自控力
抵制诱惑和欲望都在消耗我们的心智带宽
心智富足,增强心智带宽
保持环境觉知,理智选择,运用元认知能力在压力环境中尽可能保持较大的格局和远见
保持目标觉知,少即是多,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站在一生的高度审视自己真正要做的是什么,打破思维定式,拒绝所有不做天也不塌的事
保持欲望觉知,审视决策,减少欲望和大量任务,避免同时做很多事
保持情绪觉知,谨慎决定,不要再极端的情绪中做决定,及时关注并清理平日里恐惧、担忧、害怕的小情绪,让自己心气平和
保持闲余觉知,自我设限,适当的闲余是应对压力和意外的宝贵资源
游戏心态
积极心理学
关系需求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别人的爱与尊敬
能力需求
有独特的本领、技能,为他人带去独特价值
自主需求
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将有难度的事想象成游戏
为自己而做
不会为外界的奖励或评价而可以表现,只会为自己的成长而努力进取,坚持输出和成长,收获的反馈和奖励都是意外和惊喜,不是必然和期待,这样就不会被所想的困难击倒
为了应对外部的压力和要求
为玩而做
我不是在阅读,而是设想自己和智者聊天,每本书都是一个人,我的书架就是智者的朋友圈。把困难的事情拆解成小块,一步步攻克
为了应对重复、枯燥的事情
人生五件套
早起
人在睡眠后的3小时、4.5小时、6小时、7.5小时醒来,会觉得神清气爽
规划
罗列全天的工作,排序,保持头脑清醒,掌控全天时间
跑步
起床后跑步可以激活大脑,享受晨间静谧,改善体质
反思
复盘工作,梳理思绪,记录心得
困难的工作
早上的精力旺盛的时候,适合攻克难点
冥想
集中注意力的冥想练习,闭眼静坐,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每天持续15分钟以上,一种健脑操
脑中有无数念头,不断幻想改变
过轻的球,保持专注就能加码,让其稳定
跳脱的念头
过重的球,冥想时正视他们
经济压力、职业困境、情感危机、社交恐惧
把心中的困惑写出来,那些负面情绪就会在清晰的观察下无所遁形
阅读
读书要先选书
读的书要贴合自己的需求
留心认为好的书里作者反复提到的书,以便发现更多好书线索
多关注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书籍
阅读是为了改变
读好一本书,需要花费数倍于阅读的实践去思考和实践,并输出自己的东西,可能是一篇文章或养成一个习惯
阅读量<思考量<行动量<改变量
紧盯“改变”这个根本目标,只要有一句话触动自己并为之发生改变,那就没白读
高阶读书法
注意自己在阅读时产生的关联,如果一个知识点让你想起其他知识,引发关联,一定要留意,并记录下来
读写不分家,阅读后把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重新阐释
写作
费曼技巧
通过自己的语言把知识变成有实际意义的东西
无论学习什么,都要琢磨它们究竟在讲什么,实际意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讲其重新讲出来
通过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把事情讲清楚,最好让外行人也能听懂
先用合适的故事引起对方“感性小人”的兴趣和注意,然后把想要表达的道理通过“感性小人”转达给“理性小人”把写作当做是和一位老友聊天
运动
好的模式就是“运动+学习” 运动不是关键,运动之后的活动安排及环境刺激才是关键,在运动后,1-2小时内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脑力活动
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
详细记录自己的日程,每日反思,提高对时间的敏感度
对当天最触动自己的事情或感悟进行复盘,保持对生活更深的觉知
触动学习法:关注那些最触动自己的点,避免把日记当成反思
运用元认知:审视自己的感受和思维,发现不足加以改进,认识角度,消除情绪模糊地带,改变本能的默认选择
遵循刻意练习原则,带着清晰的目标去学习
每日反思的好处
节省我们的生命,及时捕捉记录灵感、顿悟时刻
提高对感知细节的能力,越是好的反思,着眼点往往越细微
它可以让我们正视痛苦,痛苦是上天给我们的成长信号与提示
注意事项
不要被形式束缚
反思的最终目的是改变,不是形式上的完美
尽量提炼认知点或行动点
尽可能提炼出具体可操作的认知点和行动点,否则反思就会变成日记,无法带来改变
列行动清单
建立行动清单,把最重要的行动点单列出来,时不时看一眼,可以保证我们能持续地行动下去
对自己极度坦诚
一定要把心底最真实的想法挖出来,承认它,接纳它
多阅读
多与智者交流,获得触动你的观点和信息
选择合适的记录载体
为便于搜索,用电子文档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