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年代的小说(1917-1927)
这是一篇关于20年代的小说(1917-1927)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五四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文学革命、新文学社团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英语词性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20年代的小说(1917-1927)
五四文学革命
五四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组成部分是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
严译名著
林译小说——林纾
《荆生》《妖梦》
1915年,《新青年》在上海创办,后由沪迁京。
背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包括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和白话文运动)
理论主张
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
1918年4月,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1917年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
周作人
1918年《人的文学》
1919年《平民的文学》
钱玄同 指斥拟古的骈文和散文是“选学妖孽,桐城谬种”
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使用标点符号
双簧信
”随感录“作家群
历史意义
学衡派
甲寅派——章士钊
新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
创造社
语丝社——现代文学第一个散文期刊
湖畔诗社
新月社
其他文学社团
莽原社,未名社 20年代中期成立北京,受鲁迅扶持
南国社 田汉 戏剧社团
弥洒社 胡山源,钱江春创办于上海
浅草社,沉钟社 冯至等人创办的有连贯关系的社团,鲁迅称沉钟社“确是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最久的团体”
小说
问题小说
叶绍钧
《这也是一个人》《隔膜》《火灾》1928年《倪焕之》《潘先生在难中》
《倪焕之》被茅盾誉为“扛鼎之作”
叶绍钧小说的创作风格
王统照
《沉思》《微笑》《湖畔儿语》《沉船》《山雨》
许地山——落花生
《缀网劳蛛》,散文集《空山灵鱼》,《春桃》
特点:异域色彩,宗教氛围,爱情线索
冰心(谢婉莹)
《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超人》《烦闷》《悟》爱的三部曲】
特点:童真,母爱,大自然
语言:清新细腻,典雅秀逸,清丽淡远,努力实践“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
庐隐(黄英)
《一个著作家》《灵魂可以卖吗?》《海滨故人》
庐隐小说的特点
乡土小说
许钦文
《鼻涕阿二》
王鲁彦
《菊英的出嫁》
许杰
《惨雾》《赌徒吉顺》
彭家煌
《怂恿》《活鬼》
蹇先艾
《水葬》
台静农
《地之子》《拜堂》
乡土小说的特点
浪漫抒情小说——郁达夫
浪漫抒情小说的特点?/郁达夫小说的特点?
代表作:《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沉沦》中“他”的形象
郁达夫小说中“零余者”的形象
鲁迅
思想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后期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者
代表作品:小说《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等
《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和成熟
《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揭示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庭制度
《狂人日记》的意义
《狂人日记》的艺术特色
《阿Q正传》——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阿Q的形象——精神胜利法
子主题
重点作品和人物
《孔乙己》孔乙己
《祝福》祥林嫂
《离婚》爱姑
《伤逝》子君——唯一一篇以青年爱情为主题的作品
《在酒楼上》吕韦甫
《孤独者》魏连殳
《故事新编》
《补天》原题《不周山》,《奔月》《铸剑》等
“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
杂文
1927年为界限
1918-1926前期《坟》《热风》《华盖集》《我之节烈观》《我们怎样做父亲》等
1927-1936后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等
杂文丰富的思想内容
文明批评 社会批判 政治批判 文学批评
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