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护理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
这是一个关于护理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的思维导图,潜意识是人能自觉得到的部分,与语言有关,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那陪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概述、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常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主要理论流派
精神分析与心理动力学理论
十九世纪奥地利弗洛伊德创立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内容
潜意识理论
意识
是人能自觉得到的部分,与语言有关,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
前意识
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主要包括目前未被注意到或不在意识之中,但是通过自己集中注意或级他人的提醒,又能被带到意识区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潜意识
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主要包括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的事件
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
与生俱来的动物式的活动
相当于潜意识的内容(不理性)
服务于快乐原则
自我
现实化的本能
大部分存在于意识中,少部分无意识(理性)
遵循着现实原则
超我
道德化了的自我
大部分存在于意识层(最理性)
遵循至善原则
两个组成部分
自我理想
良心
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口唇期(0-1岁)满足是通过口腔部位的咀嚼、吸允、吞咽等活动来获得
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行为。自卑、依赖
肛门期(2-3岁)靠排泄和控制大小便时所产生的刺激快感获得满足
过严:顽固、吝啬、冷酷
过松:浪费习性
性器期(4-6岁)满足主要集中于性器官的部位,此时儿童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恋父恋母情结)
潜伏期(6-12/13岁)不再通过躯体某一部位获得快感,在外界环境社会中活动
两性期(青春期之后)生理与心理上所显示的特征使两性差异变得显著性,心理发展趋于成熟
焦虑及自我防御机制理论
压抑
个体在不知不觉中将所不能接受的经验或冲动从意识中抑制到潜意识中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痛苦的事情,就会下意识的将它压抑遗忘
否认
个体通过扭曲在创伤情境下的想法或情感否定事件的存在,缓解心理痛苦
我们碰到难以接受的事情,通常会说“这不可能,这不是真的”
退行
个体在遭遇挫折时表现出与其年龄所不匹配的幼稚行为反应
当遭遇重大变故时,我们变得好哭或是想躲在父母怀里等
投射
把自己的性格,特质等投射到别人身上
自己喜欢某个明星,也幻想别人也喜欢这个明星
反向形成
当个体欲望和动机无谓意识或社会接受,就会表现出相反的行为
一个想要吸烟,但是觉得吸烟不好的人,往往会表现的比常人更抗拒吸烟
置换
因事物引起的情绪和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丈夫和妻子吵架,丈夫心里不愉快,顺手给旁边吵闹的儿子一巴掌
合理化
追求的目标不能实现时,找理由为自己开脱,掩饰行为和不愿承认的事实
考试不理想,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说是老师教的不好
认同
个体认同比自己成功的人,以消除个体在现实中因为无法成功的挫折所带来的焦虑
没有自信的人,在加入了某一优秀团体后,逢人便说自己是那个群体的成员
理智化
通过思考去掩盖不快,保证情绪中理智应对,逃避不想承受的情感痛苦
夫妻吵架妻子表达情感,丈夫理智分析,避免体验情绪
升华
将一些本能的冲动转移到自己或社会能接受的范围中
你有克制不住的暴力冲动,那么你可以去拳击卧摔跤,用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欲求
释梦理论
通过做梦释放潜意识里的压力,自我调节
现代精神分析的发展
行为学习理论
内容
经典的行为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铃声、肉与狗(巴甫洛夫)
实验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习得性行为是大脑皮质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
重要现象
强化:中性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结合的过程
泛化:是反复强化的结果(近视刺激也可引起条件反射的效果)例如:害怕打针,看见白大衣也会感觉恐惧
消退: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和桑代克
斯金纳箱(老鼠、箱子、食物、开关)
类型
正强化:行为的结果使积极的刺激增加,行为也增强
负强化:行为的结果使消极的刺激减少,行为也增强
消退:行为的结果导致了积极的刺激减少,从而使行为反应减弱
惩罚:行为的结果导致了消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反应减弱
意义
重视行为反应结果对行为本身的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
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间接进行学习,不需要亲身经历
内脏操作条件反射
米勒
证明内脏可以通过操作性学习加以改变
认知理论
主要的理论内容
关于认知
认知疗法理论基础
埃利斯的ABC理论
贝克的情绪障碍认知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
现代认知理论的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理论
核心观念
相信人性本善(自我实现倾向)
放任天性则产生积极的、亲社会的、建设性的效果
天性追求完美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
目标:去除外部经验,找回自己
成为完善的人
要素:共情理解、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罗杰斯的主要理论
心理生物学理论
主要理论内容
情绪的丘脑假说
坎农
子主题
赛里
不受个体随意控制、操作,反应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