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颈椎病康复
颈推病是指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及脊前中央动脉等,并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创临床表现。
生物力学第6章,内容有肌腱的结构与生物力学特征、肌腱损伤的临床生物力学、韧带的结构与生物力学特性、韧带损伤的临床生物力学,适用于预习、复习做参照。
这是一篇关于特殊问题康复的思维导图,具体有关节挛缩、异位骨化、骨筋膜室综合征、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的临床特点和康复治疗等。
这是一篇关于运动创伤康复的思维导图,具体有韧带损伤、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肌肉损伤的临床特点和康复治疗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颈椎病康复
概述
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及脊髓前中央动脉等),并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
我国颈椎病患病率约为3.8%~17.6%,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病因
退行性变,慢性劳损,头、颈部外伤,血管因素, 咽喉部炎症,颈椎的先天性畸形
临床特点
软组织型
颈后疼痛,发僵为主,局部压痛
神经根型
颈肩部疼痛,一侧上肢疼痛、麻木。相应神经节段感觉减退、肌力减弱、反射减弱
椎动脉型
眩晕、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共济失调、甚至倾倒。椎动脉扭转试验阳性
交感型
头晕、头痛、眼胀、流泪、耳鸣、面部麻木、无汗或多汗、心律不齐等
脊髓型
双下肢无力、“踩棉花”感、持物坠落等。腱反射亢进、病理征可阳性
混合型
康复评定
颈部功能障碍评定
颈部功能不良指数(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
疼痛评定
(1)VAS (2)疼痛评分
关节活动度评定
旋转,伸展,屈曲,侧屈
肌力评定
徒手肌力评定法,握力测定
特征性检查
椎间孔挤压试验 ,臂丛牵拉实验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 经颅彩色多普勒,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电生理评定
临床治疗
手术治疗
适应证
除非具有明确手术适应证的病例,一般均应先从正规的非手术疗法开始,并持续3~4周,一般均可显效。对呈进行性发展者,则需要及早进行手术。手术术式分颈前路和颈后路手术两种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早期患者佩戴颈托活动,术后6周可去除颈托,开始颈椎功能锻炼,包括旋转及屈伸活动,但范围不能太大。12周后,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至术前工作状态。颈椎前路椎间盘置换术后可佩戴颈托2周,两周后不要再佩戴颈托。长时间的固定可使人工椎间盘前方骨痂生长,影响人工颈椎间盘的活动程度
非手术治疗
卧床休息
适用于症状严重的患者,通过卧床可减轻颈椎负荷,放松局部肌肉,减少由于头部重量和肌肉痉挛对颈椎间盘的压力,有利于局部充血、水肿的消退,有利于症状的减轻或消除
矫形支具
作用
矫正颈椎的异常生物力线,防止颈椎过度活动,减轻症状,避免脊髓和周围神经进一步损伤,减轻局部水肿,促进损伤组织修复
常用设备
颈围、颈托
颈椎病临床症状明显时,外伤后急性期,乘坐高速交通工具时等
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扩张血管药物,解痉类药物,营养神经药物,中药
颈椎牵引
放松头颈部肌肉,缓解肌肉痉挛
增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向周缘的压力
增大椎间孔,减轻神经、血管受压程度
调整关节突关节
改善椎动脉的扭曲
改善颈髓的扭曲
物理因子
治疗作用
物理因子治疗可改善颈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消除炎症、水肿,镇痛,减轻粘连,解除痉挛,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
治疗方法
高频电疗:超短波、短波、微波等
低中频电疗:低频、低频调制中频、等幅中频、干扰电等
直流电离子导入:维生素B、碘离子、中药等
磁疗:脉冲磁场
其它:石蜡疗法、红外线疗法、湿热敷疗法、超声波疗法等
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包括针法与灸法
推拿和手法治疗
运动疗法
颈椎被动活动训练
颈椎主动活动度训练
颈部肌肉等长等张收缩训练
颈部悬吊训练
康复教育与颈椎病的预防
明确认识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视青少年颈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