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纪录片-启示录:第一次世界大战
纪录片第一次世界大战笔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编辑于2023-01-13 13:23:01 青海省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前各国殖民地情况
英国(世界大陆面积四分之一)
缅甸,老挝,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澳洲,北美洲,南非,以及巴勒斯坦,以色列还有非洲的另外一些国家
法国(1200多万平方千米)
东南亚的法属印度支那。北非的突尼斯、利比亚。中非的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几内亚、马里、科特迪瓦、贝宁、尼日尔、乍得、中非共和国及刚果共和国以及吉布提一带东非的狭长海岸。还有南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亚、法属波利尼西亚一带的群岛以及新海布里地群岛
德国(259万平方千米)
西南非洲(纳米比亚)、德属西非(包括多哥、喀麦隆等地)、德属东非(包括坦噶尼喀、卢旺达和布隆迪等地)、德属新几内亚、西萨摩亚、马里亚纳群岛等地
意大利
利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等地、地中海和东非的部分领土
战前各国其他情况
德国
1914年建立初具规模的海军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1905年与日本战争失败
第一次人民革命
国土面积达到2288万平方公里
英国(乔治五世)
《英法协约》
法国
缺少重型武器
美国(伍德罗·威尔逊)
保持中立
奥匈帝国
立宪制二元君主国,奥匈两国为两个平等独立的国家,总体财政、外交和国防交由帝国的中央政府管理。
一战前面积为欧洲第二
奥斯曼帝国
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国
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
15-19世纪唯一能挑战欧洲国家的伊斯兰势力
帝国继承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
用百余年征服几乎所有伊斯兰国家
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国家政权必须符合沙里亚精神,国家元首必须遵循伊斯兰教法治国
塞尔维亚
黑山在历史上一直被塞尔维亚征服,其1878年独立后,南部大部分领土还是被塞尔维亚控制。在一战中作为协约国一方,帮助塞尔维亚对抗奥匈帝国,被奥匈帝国占领。一战后结束后并入塞尔维亚。
三国同盟:德、奥、意
利益点
德、奥反俄
意大利与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
三国协约:英、法、俄
俄需外资修建铁路,法国需要资本输出,向俄国放贷款
《法俄军事协定》
《英法协约》协调两国殖民地纠纷
日俄战争后俄国被削弱,英对俄畏惧心理消除
德巴格达铁道计划针对英和俄
英俄原有矛盾退至次要地位
《英俄协约》
战前各国矛盾
英德矛盾
英想维持平衡
不愿德国强大也不愿俄国势力膨胀
德想建立从东非到西南非洲的“赤道非洲帝国”
修建从君士坦丁堡、柏林到巴格达、波斯湾的巴格达铁路
损害英国在中东利益,威胁着英属印度
德法矛盾
普法战争击败法国
获得法国阿尔萨斯-洛林大部分地区
法国想收复洛林
法德争夺北非殖民地
德俄矛盾
德国禁止俄国牲畜输入,限制俄国粮食进口
俄国限制德国工业品进口
俄奥矛盾
俄向巴尔干半岛斯拉夫人居住地区扩张
奥匈帝国向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扩张
战争起因
20世纪初两次摩洛哥危机
英法协约加强,英德矛盾加深
1912年、1913年两次巴尔干地区大规模战争
同盟国协约国插手巴尔干事务
第一阶段:进攻
1914/6/28: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遇刺
行刺者:塞尔维亚学生
盟友:俄国
1914/7/28: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1914/7/30:奥匈帝国炮击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
俄国向奥匈帝国边境派军
德要求俄撤军
1914/8/1:德国向俄国宣战
1914/8/3:德国向法国宣战
德“施里芬计划”:穿过比利时先击败法国
比利时为中立国,是英法德三国的缓冲地
英国对德国宣战
1914/8/7:法军夺回阿尔萨斯的米卢斯
德军进攻夺回米卢斯
1914/8/16:俄军进攻东普鲁士
1914/8/20:德国进攻坦能堡俄国第2集团军
俄军溃败
1914/8/23:日本对德国宣战
为相应1902年的“英日同盟”协约
为在东亚扩张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
1914/9/5:马恩河战役
1914/9/9:英法击退德军
德军退向法国北部并占领比利时大量地区
1914/9/15:英法于埃纳河进攻德国失败
双方自运动战转向阵地战
1914/10/29: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
在高加索地区向俄进攻
向萨勒卡默什地区进攻但失败
将亚美尼亚人驱赶至叙利亚集中营
11月初:奥匈帝国入侵塞尔维亚
第二阶段:僵持
1915/2/19:英法发动加里波利之战
为防保加利亚加入德军与奥斯曼阵营
欲强行通过达达尼尔海峡并攻占君士坦丁堡
行动失败,策划者丘吉尔被免除海军大臣职务
1915/4/26:德国盟友意大利倒戈加入协约国阵营
因英法承诺给予奥匈帝国的特兰托和里雅斯特
1915/5/7:德齐柏林飞艇轰炸伦敦
新的战争形态:工业化战争(以最快速度杀死最多人)诞生
6月:阿拉伯大起义 中东英军对奥斯曼帝国发起总攻
导致1918年阿拉伯半岛、叙利亚等地彻底脱离奥斯曼帝国统治
8月:英军占领德属东非的行政中心莫罗戈罗
10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
联合德国、奥斯曼帝国占领塞尔维亚全境
12月:德突袭法国巴黎门户凡尔登防线
1916/2/21:德发动针对凡尔登的“审判”行动
使用新型武器火焰喷射器
1916/7/1:英法发动索姆河战役
为减轻法军在凡尔登的压力
英军初次使用新型武器坦克
1916/10/21:法国反攻
至12月18日收复全部失地
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
第三阶段:反攻
1917/2:德国发动“无限制潜艇战”
袭击包括中立国在内的所有商船
美国不满开始参战
参战另一原因:英法欠美国数十亿,若德国胜利则美国拿不回这些钱
参战另另一原因:美国希望此战后在全球取得引领作用
参战另另另一原因:1917年初英破解一封德国电报:德允诺墨西哥助其夺回德克萨斯州和亚利桑那州
1917/3/8:俄国二月革命
3月1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
罗曼诺夫王朝覆灭
建立克伦斯基临时政府
1917/6:美军抵法
美军为获得足够资金购入武器→发行大量债券
1917/7/31:英军于佛兰德斯发动进攻
欲突破德军在比利时帕斯尚尔的防线
1917/10/24:德奥发动卡波雷托战役
攻占卡波雷托
意军溃败
协约国增援意大利
击退奥匈帝国军队
1917/11/7:十月革命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推翻历史政府
建立苏维埃政权
沙俄成为一战中第一个瓦解的帝国
12月15日与同盟国签署停战协议
1918/3/3:《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和约》签订
苏俄放弃对波兰等广大地区的管辖及主权
德军得以将更多兵力投向西线
1918/7/15:德国发动第二次马恩河战役
1918/8
亚眠战役
英法使用大量坦克重创德军
协约国在巴尔干半岛猛攻奥匈帝国
英军向奥斯曼帝国的大马士革进攻
英军在阿拉伯军队支持下攻占巴勒斯坦地区
叙利亚、黎巴嫩归法国
英在其托管地建立伊拉克王国
1918/10:协约国全面反攻
美军
攻打阿戈纳地区
法军
攻打默兹省香槟地区、皮卡第大区
英、澳
攻打康布雷
比、加
攻打蒙斯
1918/11/9:德威廉二世退位
德国帝制终结
1918/11/11:德国签署停战协议
战争影响
1919/6/28:《凡尔赛条约》签订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协约国瓜分德国殖民地
奥匈帝国瓦解为奥地利共和国、匈牙利王国
波兰、罗马尼亚、意大利接管部分匈牙利和保加利亚领土
其他地区1919-1922年陆续建立新的国家
奥地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今天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
遗留问题
解体导致当地局势更不稳定,成为法西斯主义渗入的源头
大多国际地位、经济状况、军队实力都无法与奥匈相提并论
为21世纪初的东欧和巴尔干问题埋下祸根
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纷纷独立
大部分是从俄罗斯帝国分裂出来的
德国被“波兰走廊”一分为二
波兰独立,获得出海通路
比利时、丹麦分的部分德国领土
法国夺回阿尔萨斯-洛林地区
大英帝国是战后唯一幸存的帝国
德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俄因内战成立苏联被排除在条约之外
美国拒绝签订条约
欧洲四大帝国被摧毁
欧洲东部基督教国家俄罗斯帝国
欧洲中部基督教国家德意志帝国
欧洲中部和巴尔干西北部基督教二元制君合国奥匈帝国
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奥斯曼帝国
英国吞并埃及和苏丹
法国占领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
意大利占领利比亚
交出也门、麦地那、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
欧洲列强国力下降
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
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俄国无产阶级的诞生
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
世界分裂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相互对立又共处的社会体系
1929年美国股价崩盘
大萧条时期
特大经济危机
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密切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转变
德国国内复仇情绪日益滋长
纳粹主义发芽
现代军事技术大发展
科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