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这是一篇关于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的思维导图,包括: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思维导图,介绍了英法再次发动清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土地的知识。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思维导图,介绍了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的知识。
关于欧洲的思维导图,分享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
背景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第一次下西洋时在位皇帝
明成祖。
目的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取海外的奇珍。
概况
评价
地位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影响
增进了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戚继光抗倭
“倭寇”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倭患严重
时间:明朝中期。
原因: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
表现: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
地点:东南沿海。
贡献
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
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组建“戚家军”。
台州九战九捷
背景: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
战绩: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歼灭倭寇10000多人,烧毁倭船无数。
结果:平定了浙江地区的倭患。
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153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