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上地理第一、二章
七上地理第一、二章学习笔记,适用于预习、复习的参照。适用于考前复习,也可以综合其他资料使用。
九上历史时间线的思维导图,整理了公元前35世纪古埃及国家兴起和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兴起,到19世纪拿破仑帝国建立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总结,非常详细的思维导图,需要的自取。
八上生物第五、六章学习笔记,适用于预习、复习的参照。适用于考前复习,也可以综合其他资料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七上地理第一、二章
地球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天圆地方(猜想)→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推测地球是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拍摄(科学证明)
地球的大小
极半径:6357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仪和经纬网
地球仪
地轴:假象的地球旋转轴
北极:地州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赤道: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经线和经度
经线(子午线)
连接南北两级半圆形的弧线,指示南北方向
0°经线(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
纬线
与赤道平行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维度的划分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赤道为0°,把地球平分为南、北半球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常见纬线:
极圈:66.5°N/S
温带:23.5°N/S
地球的自传
自传的方向和周期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天
时间的差异
每隔经度15°划分一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相差一小时
地球的公转
周期:一年
现象
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照射赤道
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照射北回归线
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照射赤道
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照射南回归线
五带的划分
北寒带:北极圈以北
南寒带:南极圈以南
地面获得热量少,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北温带:北回归线以北,北极圈以南
南温带:南回归线以南,南极圈以北
四季变化明显
热带:南回归线以北,北回归线以南
地面获得热量多,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
地图
地图基本要素
比例尺:根据比例尺可以量算出图上两点间的实地距离(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指向标:根据指向标可以确定方向(如果没有指向标,则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或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
注记:根据注记可以知道图中标识的地理事物的名称,以及陆高和水深等数字
图例:根据图例可以知道图中符号的含义
地形图的判读
海拔(绝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基本地形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坡度较陡,沟谷幽深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起伏缓和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阔平坦
高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地面广阔,起伏缓和
盆地:四周被山岭、高原环绕,中间为平原或丘陵
等高线
山峰:中间高,四周地,等高线呈闭合状态
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
山谷: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高处突出
山脊:中间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突出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陡坡:等高线密集
缓坡:等高线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