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七年级上册历史之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知识梳理,包括军机处的设立、文化专制、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闭关锁国政策四部分。
第4课——洋务运动 思维导图,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思维导图,介绍了英法再次发动清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土地的知识。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思维导图,介绍了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的知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军机处的设立
清朝初期的中央权利机构
议政王大臣会议:清朝初期,还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而且一旦作出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
南书房的设立:到康熙时,为了抑制满洲贵族的一些权利,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南书房,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从而绕开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撤销
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被撤销。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文字狱
文化专制政策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官僚体制腐败
官场
在清朝的君主专制通统治下,官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千方百计地利用官场上的各种关系,贿赂上级,结党营私。
乾隆以后,贪风更胜,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各级官吏为了一己私利,想尽办法中饱私囊,对上蒙骗朝廷,对下敲诈百姓。
军队
八旗兵久无战事,昔日的尚武精神荡然无存,军风军纪日益败坏,将领贪污兵饷现象十分普遍。
军队长期养尊处优,军备废弛。
八旗的子弟百无一能,好逸恶劳,十分颓废。
财政危机
表现
到乾隆后期,由于皇帝好大喜功,花费无度,财政虚耗非常严重。
各级官吏大肆贪污,截留税款,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嘉庆以后,朝廷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而支出却不断增多,出现了财政危机。
影响: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
社会危机
背景:清朝中期以后,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变成地主的佃户和雇工,向地主交纳高额的地租。很多农民变为流民,以乞讨为生。
表现:社会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通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实质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主要表现
颁布“禁海令”: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限制对外通商: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1757年,清政府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管理外国商人。
影响
积极影响: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影响: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