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3跨年演讲 ——2023年经济预测
前瞻性十足的一场财经盛宴了,一直以来任老的观点都很有前瞻性,之前提出的一些对经济的预测后来很多都得到了验证。所以这场演讲可能对你看清时代的趋势、把握未来的机遇非常有帮助。任老认为世界终将属于理性乐观主义者,“最后活下来的不是最强大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快适应环境的”,时代变了,我们唯一所需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顺势而为,适者生存。
编辑于2023-02-03 17:27:58 四川省一切国家行为都是以国家利益为中心,中苏两国之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诡异波动的关系之下,是国家利益的博弈。
内循环,是指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从理念上讲,内循环是通过国产替代,完善技术和产业供应链,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通过激发和做大内需,弥补外部需求的疲弱和不足,减轻外部需求波动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冲击,提升经济运行效率,解除居民消费后顾之忧,释放消费需求空间。
中国,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前后,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 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一切国家行为都是以国家利益为中心,中苏两国之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诡异波动的关系之下,是国家利益的博弈。
内循环,是指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从理念上讲,内循环是通过国产替代,完善技术和产业供应链,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通过激发和做大内需,弥补外部需求的疲弱和不足,减轻外部需求波动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冲击,提升经济运行效率,解除居民消费后顾之忧,释放消费需求空间。
中国,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前后,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 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
2023年经济预测 ——任泽平
预测一
世界终将属于理性乐观主义者
长寿的秘诀
乐观
身心性疾病
癌症
动脉硬化
高血压
消化性溃疡
65%至90%的疾病与心理的压抑感有关
悲观
压力激素水平居高不下
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和摧毁
得病和短寿
快乐
分泌多巴胺和内啡肽
促进健康
时代变了,我们唯一所需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
预测二
我们正处于百年全球经济社会大周期的新旧交替
世界动荡
逆全球化
贸易保护主义
民粹主义
地缘冲突
经济思潮演变
全球经济大萧条
经济增长不够快
收入分配差距太大
凯恩斯主义
政府干预
货币政策
扩大内需
解决就业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上世纪80年代
滞胀
经济低迷
通胀高
新自由主义
减少政府干预
鼓励资本自由化
重视经济效率
2020
新冠疫情
新凯恩斯主义
现代货币理论(MMT)
未来中国经济走势
出清杠杆,发展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公平、安全、实体经济、自主创新、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顺势而为
新基建、新能源、新国潮、新消费等酝酿蓬勃生机
中国式现代化
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
科技自主创新解决卡脖子
调节收入分配以实现共同富裕
双实企业
企业本身起家耕耘于实体经济
智能化转型的先行者
有能力为其他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赋能
预测三
全球正迎来高成本的大通胀时代
过去
高增长
低通胀
大缓和
黄金时代
俄罗斯中东廉价的能源
中国廉价的商品
美国廉价的美元
现在
低增长
高通胀
大动荡
黑铁时代
逆全球化
美国通胀
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
无上限QE和印钞
原因
供应链问题
港口拥堵
大宗商品上涨
国际油价
粮食
美联储印钞
美元
超发货币转嫁全世界
消费者
疫情
现金转为储蓄
美股
翻倍
接近两位数的通胀
40年来的最大力度加息收紧货币
7次加息,其中4次加息75BP
全球的经济金融动荡和汇率贬值
资产保值增值
良好资产配置
预测四
未来中国经济
经济
世界
过去
美联储强力加息收紧货币
疫情反复
房地产市场调整
民营经济信心不振
未来
欧洲有可能爆发全面经济金融危机,提防欧债危机重演,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可能也难逃一劫
全球经济正在开启新一轮深度衰退,美国经济也难以幸免独善其身
如果作出科学应对,中国经济有望重新引领全球,关键是科学防控、新基建、新能源、民营经济重获信心、平台经济发挥创新作用、稳楼市房地产软着陆等
中国未来
美元强势周期进入强弩之末
美联储加息放缓
人民币汇率将重新回到升值通道
全球经济正在开启新一轮深度衰退
2023年的美国增加了经济衰退风险
中国的外需和出口面临挑战
成本推动型通胀还将处在相对高位,呈现“滞胀”特征
新旧增长动力转换
新基建、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正在酝酿新一轮技术变革
中国经济逐渐筑底,并有望重新引领全球
扩大内需政策力度
新基建新能源增长
稳楼市
七大关键词
公平
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三次分配
安全
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供应链安全、技术安全、信息安全
实体经济
高端制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房住不炒
自主创新
解决卡脖子技术、发展大国重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北交所、注册制
生态环境
绿色经济、双碳承诺、新能源
高质量发展
更平衡、更可持续
顺势而为
适者生存
预测五
中国将推出一揽子扩大内需的经济复苏计划
三大挑战
球经济衰退导致中国外需大幅收缩
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继续,将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继续不利
房地产
软着陆还是硬着陆迎来关键时刻
三大机会
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
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有望缓解
新能源产业继续爆发式增长
中国有望引领全球新能源产业革命
科学抗疫、实现房地产软着陆、平台经济完成整改
中国经济有望步入复苏轨道
一揽子复苏计划
继续降息降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用好专项债,加强财政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大力推动以新基建为代表的投资计划
因城施策调整此前过严的限购限贷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软着陆
平台经济完成专项整改,进入常态化监管,发挥平台经济在拉动就业和创新中的作用
加大对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减税力度,大力支持大国重器的科研创新,解决卡脖子技术和技术研发
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提振消费者信心
在都市圈城市群加大轨道交通建设,打造一小时都市圈
刺激绿色经济,大力发展绿色消费、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园区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
加强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安全建设,牢牢掌握发展自主权
预测六
新基建挑大梁
新基建
新能源
5G
数字经济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工业互联网
影响未来
企业数字总部
数字化工具连接每个人
智能云
脑机接口技术
意念操控的虚拟世界
星链技术
网络覆盖范围更大
快速传输信息
实现更低的联网价格
预测七
新能源革命迎来爆发增长期
新能源汽车井喷式增长
技术进步
续航里程提升
安全性能提升
环保大趋势
2030年实现碳达峰
2060年实现碳中和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可度提升
国家能源安全
中国石油的70%依赖进口
最具爆发力的领域
特征
市场空间广阔,符合行业发展大趋势,但是还存在技术等瓶颈尚待突破
行业还没有大规模商业化,但是处在黎明前夜
主打“轻降运动”的健康饮食
赛道
从电动化到智能化
自动驾驶
从煤电到绿电+储能
从锂电池到氢能源电池
人类最清洁的能源解决方案
预测八
新国潮崛起
健康化
迎合新社交功能的新茶饮
品质化
线上化
国潮化
中国元素
自主品牌手机
新能源车
打造国潮品牌
深耕细分市场、借助大单品引爆
在原料、设计和技术上打造核心竞争力
新营销通过KOL和KOC背书、社群营销、跨界营销等方式,快速打响品牌知名度
线上+线下”打通,数字化转型
情感化
单身经济
宠物喂养
一人份”餐食
迷你家电
懒人经济
智能家电
半成品养生汤
自嗨锅
预制菜
预测九
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成为国家战略
人口形势
老龄化
老龄化速度之快在全球前所未有
2033年左右进入占比超过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
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
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91亿
2057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达4.25亿人的峰值
高龄化、空巢化问题日益突出
老年抚养比大幅上升,养老负担加重
2050年
每两个年轻人需要抚养一位老人
未富先老
中国老龄化程度已经超过中高收入经济体平均水平
少子化
人口2022年负增长
鼓励生育
保障休假
经济补贴
托幼服务
女性就业支持
不婚化
年轻人数量下降
适婚人口男多女少
初婚年龄推迟
结婚成本高
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
年轻一代的婚姻观念已经发生改变
预测十
房地产步入存量分化时代
房地产拐点
中国房地产市场从增量时代步入存量时代,供求已基本平衡
房地产税替代土地财政是大势所趋
房地产置业人群需求的长周期峰值
房地产市场调整更为剧烈的深层次原因
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加速到来,导致未来购房需求大幅萎缩
中国房价收入比和一二线城市房价在国际上偏高,挤压了居民消费和实体经济投资
国内地一线城市绝对房价、相对房价位居全球前列
全球前十大高房价城市,中国已占一半
城镇化步入尾声,人均住房面积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2015-2021年,中国城镇化率由56.1%增至64.72%。
分析框架
短期看金融
中期看土地
长期看人口
从城镇化到都市圈城市群化
中国人口持续向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