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年级下册 历史 思维导图
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提纲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统一(隋朝的特点:繁荣却短命) 1、隋的建立:581年,杨...
编辑于2023-02-06 20:43:16七年级下册 历史 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的统一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
以长安为都城
杨坚为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陈后主不问政事,贪图享乐
统一后的措施
发展经济
编订户籍
统一钱币和度量衡
加强中央集权
提高行政效率
促进社会发展
国力强盛
疆域辽阔
垦田增长
人口增长
开通大运河
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用工
百万人
路程
以洛阳为中心
北抵涿郡
南至余杭
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全长2700km
作用
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南北朝时期的问题
由上层贵族垄断
看中门第
不注重才能
改进
注重考察学识
作用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方面的权利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
好大喜功
不恤民力
纵情享乐
奢侈无度
营造大工程,多次发动战争
建造东都洛阳
开凿大运河
修建长城和驰道
多次巡游
乘坐浩大,华丽的龙舟
沿途护卫和拉纤的民工达十万人
三次征战辽东
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灭亡
原因
残暴统治,人民忍无可忍,爆发起义
618年,隋朝被灭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唐朝的建立
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李渊起兵反隋
618年李渊称帝
建立唐朝
定都长安
平定全国
626年李世明继位
改年号“贞观”
唐太宗
贞观之治
唐太宗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勤于政事
虚心纳谏
从善如流
广纳贤才
知人善任
大臣
房玄龄
善于谋略
魏征
敢于直言
前后进谏200多次
杜如晦
敢于决断
改革措施
政治
完善三省六部制
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制定法律
减省刑罚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鼓励士人报考
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评价
政治清明
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国力增强
文教昌盛
女皇帝武则天
唐高宗的妃子
多谋善断
废掉儿子
改国号为周
举措
打击敌对官僚
大力发展科举制
子主创立殿试制度题
亲自面试考生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扩大统治基础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
重视发展生产
结果
经济持续发展
人口持续增长
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
开元盛世
唐玄宗
武则天的孙子
多才多艺
治理国家有能力
即位之后
稳定政局
励精图治
重用贤能
姚崇
改革
整顿吏治
裁剪亢员
发展经济
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
编修经籍
开元之治
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国泰民安,被称为“开元盛世”
盛唐气象
经济的繁荣
经济发展迅速
农业
耕田面积逐渐扩大
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
重视兴修水利
手工业
纺织业
品种繁多
丝织品
蜀锦
色彩艳丽
纹饰精美
陶瓷器
越窑青瓷
如冰如玉
邢窑白瓷
类雪似银
唐三彩
造型精美
色彩亮丽
造纸业
矿冶业
造船业
商业
水陆交通发达
贸易往来平凡
出现了繁荣的大都市
长安
布局严整对称
街道宽敞整齐
商业繁荣
当时中国政治,文化交往中心
国际性大都市
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唐初
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广大地区
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
贞观年间
唐太宗发兵反击
击败东,西突厥
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开明的民族政策
周边各族的爱戴
称为“天可汗”
民族交融
杂居
通婚
朝中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担任
开放的社会风气
精神风貌
昂扬进取
积极向上
充满活力
刚健豪迈尚武
多彩的文学艺术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造的黄金时期
特点
题材丰富
风格多样
名人
诗人
李白
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
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
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
飘逸洒脱
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
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享有“诗仙”的美誉
杜甫
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历尽坎坷
诗风淳朴厚重
反应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诗史
诗圣
白居易
直面社会现实
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深受大众欢迎
书法家
颜真卿
端正精美
雄浑敦厚
柳公权
方折俊丽
笔力劲健
欧阳询
画家
阎立本
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吴道子
落笔雄劲
风格奔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平繁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被称为“遣唐使”
数量
十几批
最多有500多人
将唐朝的先进技术,文化传回日本
对日本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鉴真
扬州大明寺的高僧
754年抵达日本
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
唐与新罗的关系
朝鲜半岛上的国家,与隋唐往来密切
新罗强盛之后派遣大批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
玄奘西行
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贞观初年历经4年到达天竺
10多年后返回长安
其弟子根据其口述编成《大唐西域记》
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文献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
背景
开元末期以后
唐玄宗
追求享乐
任人唯亲
朝政日趋腐败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边疆形式也日益紧张
各地节度使集军权 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
中央与地方权利不平衡
内轻外重
安禄山
兼任三地节度使
过程
安禄山借口朝廷内出现奸臣,逼近长安
太子李亨称帝
唐朝连接外族与763年平定叛乱
影响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各种矛盾日益尖锐中央权利衰微
潘镇割据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背景
统治腐朽
宦官专权
中央无力控制潘镇
人民服役繁重,生活困苦
朱温投降唐朝后扩大势力后灭唐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组成
南方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北方
吴
南唐
吴越
前蜀
后蜀
楚
闽
南汉
南平
北汉
形式
南方
受战乱影响小
政权稳定
经济有一定发展
北方
政权更迭
战事不断
政局动荡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名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北宋的政治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的建立
赵匡胤夺取后周
改国号为宋
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
赵匡胤:宋太祖
举措
武将专权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控制了兵权
调换军队将领
切断将军与士兵的联系
宰相权力过大
分化事权
削弱相权
设副宰相
设多个机构分割军政,财政权
控制地方
派文官担任各地长官
三年一换
频繁调动州长官
设置通判
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利
设置转运使
强化中央集权 强化皇权
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的局面
措施
宋太祖
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宗
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
文臣统兵的局面逐渐形成
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
主持军务
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武将受多方面的牵制
打仗要按照朝廷的“阵图”
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改革,发展了科举制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提高进士地位
授官从优
升迁迅速
影响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促进了社会的文化素养提高
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政治局面
作用
扭转了五代十国以来轻文尚武的风气
拒绝了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社会的安定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契丹族与党项族
契丹族
隋唐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方面日益密切
唐朝末年,北方汉人避难,带来了中原先进技术
9世纪后期,契丹有了农耕,治铁和纺织,开始修建城池
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建立政权
都城:上京临潢府
举措
发展生产
创造文字
国力增强
党项族
我国西北
原属羌族的一支
唐朝时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与中原文化接触较多
社会有所发展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首领元昊称皇帝
定都兴庆府
西夏
仿效唐宋制度
鼓励垦荒
发展农牧经济
创造了西夏文字
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太宗
占领燕云十六州
辽与中原王朝的矛盾加剧
宋太祖晚期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
双方互通使节
宋太宗
向辽发动进攻失败
采取防御政策
宋真宗
辽大举攻宋
威胁都城开封
宋真宗到前线助阵,打退辽军
辽宋议和
澶渊之盟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西夏
多次进攻北宋,获胜
人力物力有限
人民困苦
向宋称臣
宋
被动挨打
节节败退
损失惨重
给西夏岁币
金与南宋的对峙
女真族的崛起
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
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11世纪末,阿骨打统一女真族
力量不断增强
12世纪初阿骨打起兵抗辽,打败辽军
1115年建立女真政权
国号大金
金太祖
模仿中原制度
颁行女真文字
发展生产
迅速壮大
金灭辽和北宋
女真
崛起
攻占辽
灭辽
1127灭宋
签订盟约,夹击辽
辽
危机重重
北宋
腐败无能
借金收复失地
签订盟约,夹击辽
南宋的偏安
赵构登上皇位
宋高宗
定都临安
南宋
金军南下
宋打败辽军
宋高宗和秦桧害怕金军
下令岳飞撤军,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
向金称臣
宋代经济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
江南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
北方人口南迁
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南方发展速度加快 超过北方
自宋代以来
经济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发展
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发展
两宋时期
人口增加
垦田面积增加
耕作技术提高
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南方水稻种植面积增长
占城稻
成熟早
抗旱力强
北宋推广到东南地区
培育出优良品种
大大提高水稻产量
在北方得到较大推广
水稻产量跃居粮食首位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
苏湖熟,天下足
苏常熟,天下足
经济作物在南方的发展
种植茶树
种植棉花
手工业的兴衰
两宋时期
南方手工业非常繁荣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北宋时期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江浙丝织业发达
南宋后期
棉纺织业兴起
海南有较先进的纺织工具
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制瓷业
河北定窑
河南汝窑
江西景德镇
江南地区
瓷业中心
造船业
广州
泉州
明州
东京郊外
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规模宏大
设计科学
还有指南针
世界领先水平
商业贸易的繁荣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
黄河,长江和运河沿岸兴起了许多商业城市
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人口多达百万
城市人口增长
商业日益繁荣
店铺不断增加
街道和宅巷内都可以开设店铺
经商时间不受限制
出现早市和夜市
都市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
草市
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为重要打的商业贸易区
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
货币交易量的增长
交子
最早的纸币
海外贸易的发展
世界上海外贸易重要国家
鼓励海外贸易
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上占有重要地位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蒙古族
中国北方的古老民族
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
善于骑射
逐水草而居
游牧生活
由铁木真完成统一
铁木真
年幼时父亲在部落纷争中离世
立志让各部族统一
多次征讨 与1206年完成统一
蒙古灭西夏与金
1227年西夏灭亡
1234年蒙古灭金
蒙古攻打南宋40余年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忽必烈
成吉思汗的孙子
1260年继承汗位
接受汉朝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
实行治国安民的政策
广开言路
整顿管理
注重农桑
依照中原王朝设立机构,建立年号
1271年改国号为元
1272年定都于大都
继续进攻南宋
1276年南宋被灭
1279年完成全部统一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基础
元朝的统治
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
元朝是我国第一个有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超越唐朝和汉朝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民族不断交融
大规模人口流动
促进了各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融
行省制度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书省掌握全国的行政事务
下设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分管各项政务
御史台负责监督
山东,山西,河北
腹里
直属中书省
其他地区
设置路,府,州,县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设置机构管理
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
西藏
统计户口
设置驿站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由宣政院管理
设置地方机构
任命官员
征收赋税
屯驻军队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都市
文化,教育,经济发达,生活方面多元
北宋开封
相国寺
场地开阔,可容万人
每月举行多次庙会
寺外人流如潮
进行各种商品交易
有各种表演
元宵节
大殿前设乐篷
供皇家乐队演奏
热闹非凡
南宋临安
娱乐文化发达
元朝大都
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市民文化丰富
瓦子
大的可容纳数千人
有许多摊位
勾栏
商业广告琳琅满目
各种艺人卖艺谋生
说书
唱曲
演杂技
蹴鞠
戏剧表演
杂剧
说唱
杂技
歌舞
傀儡
在勾栏瓦舍的地表演
成于宋代,盛于元代
宋词
词
新体诗歌
句子有长有短
便于歌唱
在唐朝出现,在五代和两宋得到很大发展
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有一定格式
词牌
念奴桥
满江红
蝶恋花
风格多样
内容广泛著名词人
苏轼
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改进词的创作
扩大词的境界
提高词的格调
词风豪迈飘逸
把写景,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
引人入胜,激发情感
李清照
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描写真挚夫妻情感
以北宋灭亡为界
血和泪
反应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
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辛弃疾
豪放诗风,报国情怀
抒情,写景,叙事,议论
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元曲
元朝戏曲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
范围
散曲
杂剧
南戏
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
综合性的艺术
元代杂剧作家有两百人左右
剧目600种左右
现存的有150多种
关汉卿
一身创作了许多剧本
现存的有10多种
代表作
窦娥冤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辽,宋,西夏,金时期刻书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
缺点
费工费时
只能印一种书籍
宋代出现了活字印刷术
由毕昇发明
此后又发明了木活字
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13世纪传入朝鲜
之后传到世界各地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指南针
司南
放置在铜制地形盘中
地盘刻有24个方位
停下来时,勺柄指向南方
罗盘
之后传到世界各国
火药
唐朝发明了火药
宋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制造爆炸性武器
制成管型火器
传到周边各国
元朝发明了火綂
比以前的突火枪威力更大
发达的中外交通
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
宋代
航海技术进步
南方海上贸易频繁
海路交通发达
元代
陆路和海路交通范围进一步扩大
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丝绸之路
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宋代驿站比较发达
元朝统治区域辽阔
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
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
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元旦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
使东西方的死神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航海技术
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
使用指南针
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海上交通发达
海外贸易繁荣
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
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了更大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了鼎盛时期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朝的统治
明朝的建立
背景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
各级管理竭力搜刮民财
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1351年
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
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
出现了多次反原队伍
朱元璋领导的队伍不强大
小米东南各地群雄
向北进军
1368年朱元璋称帝
建立明朝
定都应天府
朱元璋
明太祖
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朱元璋强化皇权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将原来生出省的权利一分为三
互不统属
是行审的权力分散
分封诸子为王
驻守各地
监控地方
巩固皇室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将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
杨军队调整和五官任命的权利归属兵部
设立锦衣卫
掌管侍卫缉捕邢狱诸事
保护皇帝
镇压官民
明成祖成立东厂
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祖制
科职考试的变化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考试的题目必须来源于四书五经
考生对于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有严格规定
八股文
内容空虚
形式呆板
脱离现实
禁锢思想
经济的发展
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
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棉纺织业由南方推向北方
南北方涌现一批纺织业基地
苏州市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商品经济活跃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
出现了有名的商帮
山西的晋商
安徽的徽商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
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西洋
目的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换取海外的奇珍
1405年~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
规模浩大
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满载着中国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机器等各类物品
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
用于送礼
展现大国风度
发展相互的友好关系
用于贸易
互通有无
互补互利
先后豪达30个国家和地区
所到之处,郑和和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
赠送物品
表达通好的意愿
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
一些国家派出使者随行
第六次航行返回时,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使团共一千二百余人随船队来到中国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闲壮举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互相了解与友好往来
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
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戚继光抗倭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抢劫
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先生等互相勾结进行抢劫
在东南oz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降临戚继光照中南沿海抗倭
戚继光大力整顿精髓,招募农民和矿工1万余人
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
训练有素
纪律严明
能征善战
戚家军
1561年戚继光英勇作战,消灭倭寇1万余人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科技名著
《本草纲目》
李时珍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
李时珍
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
出生于医药世家,从小对医药学产生浓厚信息
成年后随父行医
潜心钻研前人的医学著作
在实践中细心的治疗病人
通过自己的医疗实践,深感医生对药物的辨识和使用至关重要
有必要对古代的药物学书及加以整理和补充,编写一部新的医药学著作
实地调查,向人民请教
找深山眼中采集药物标本,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耗时27年
内容
全书190多万字
共记载药物1800多种
比前人所记载的增加了370多种
收录药方11000多个
比前人所收录的药方增加四倍
还富有1100多副药物形态图
书中的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
详细介绍他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主要疗效
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天工开物》
是一本科技巨著
作者
宋应星
自幼勤奋好学
读了很多书,知识面宽广
整理科技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
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研究,编写了天工开物一书
内容
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
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
绘有120多副插图
画面直观生动
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影响和荣誉
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被誉为了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记述了当时中国在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农政全书》
有关国际民生的科技名著
作者
徐光启
明代
内容
全书共60卷
约70万字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
宿舍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明长城和北京城
明长城
范围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总长万里
组成结构
以城墙为主体有关隘,城台,烽火台人组成
沿线设立为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
修建了相应的道路
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
目的
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北京城
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朱熹通过进难之意成为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以后先进北京为都城
从0406年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的营建
1420年基本建成
1421年迁都北京
组成
宫城
紫禁城
故宫
占地面积72万㎡
是北京城的核心
皇城
在宫城的外面
周长9000多米
设有六个门
内城
在皇城的外面
周长23km
设有9个门
外城
在内城南面
设有七个城门
整个北京城成凸字形
有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
从宫程到外城都已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
均衡布局
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以宫殿为重点,建有其他民生设施
紫禁城
建筑总面积16万余㎡
有各类殿宇等9000间
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小说和艺术
明朝时候文学艺术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结合起来
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有了突破的发展
代表
《三国志通俗演义》
成书于元末明初
俗称《三国演义》
作者
罗贯中
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
充分运用文学手段
生动描写了魏蜀吴之间的政治,军事和互相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
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结构宏伟
脉络细密
情节跌宕起伏
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水浒传》
是元末明初另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
作者
施耐庵
内容
以官逼民反为主题
结识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的丑恶嘴脸
描写了送在梁山坡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成功的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
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西游记》
出现于明代中期
作者
吴承恩
内容
一部富有浪漫色彩的神话小说
描写唐僧四人历经艰难取经的故事
语言生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
对以后的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的灭亡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背景
明朝中后期经济社会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明神宗
在位48年,有20年不上朝
不批奏折使不少机构瘫痪,政事乏力
皇室内部勾心斗角
纷乱不已
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后果
龙阳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
法纪松弛
各级官吏贪赃枉法
对百姓百般盘剥
皇室,贵族,宦官,官僚技术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
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背景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
国家财政危机深重
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提出均田免付的口号
得到了广大农民在涉猎拥护
这我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
军纪严明
不希妄杀一人
不得侵占民房
严禁抢夺
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1644年4月灭明
满收兴起和清兵入关
背景
明朝后期活动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
1616年统一了女真各族
国号大金
后金
1635年改国号为清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
随后南下消灭了明朝残余势力
政策
在政治方面基本维护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做法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在思想方面推崇儒家学说
在政治和思想上巩固自身的统治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661年,郑成功率领25000名将士乘坐400艘战舰从荆门出发
1662年2月郑成功打败荷兰军队,收复台湾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1683年,清军2万人进攻台湾,攻破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885年,台湾正式现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入藏大臣
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嘎厦
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商城名学书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
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
组长,大臣掌管军事,外交等事务
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巩固西北边疆
措施
乾隆三次率军清真平定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听清楚啥?在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雅克萨之战
17世纪中期,俄国入侵黑龙江流域
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
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意义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的领土
清朝的疆域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背景
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新出的通知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是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有了较大的发展
委曲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做法
水利
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清理
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水利设施
庄稼种植
改进种植技术
改良新品种
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经济作物种植
品种增加
种植面积扩大
效果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大片土地得到开垦
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
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放
全国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厂
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
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
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厂达2500家,织工超过5万人
清朝前期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
品种繁多
产品精良
商业
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
入入和水入的商旅往来平繁
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
形成了有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
吴江县的盛泽镇
湖北的汉口镇
商业繁荣的大城市
北京
江宁
扬州
苏州
十万烟火
财富甲于天下
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杭州
广州
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
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
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
找乾隆时专门经营汇兑存款放款等业务
在全国各自开设票号
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
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
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人口的增长
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
明末以来的金子衰败和连连战乱造成人口锐减
清朝前期的同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带来的问题
人口密度加大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进一步开垦荒田
是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地力下降
庞大的人口造成社会压力
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军机处的设立
背景
玉政王大臣会议权力过大
一旦做出决定,皇帝也不能改变
措施
设立军机处
由皇帝选派清醒大臣组成
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完全由皇帝裁决
作用
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
制造了大片怨狱
后果
造成了社会恐怖
摧残了许多人才
致使知识分子从此再不敢过问政治
不敢表露个人的思想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与进步
做法
大力提倡尊孔读经
组织人力大规模型形整理文献和编撰书籍的活动
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列为禁书,收缴并烧毁
许多珍贵的书籍被查寝和销毁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背景
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管理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
千方百计利用官场上的各种关系
贿赂上级
结党营私
乾隆以后,官僚寝室日益腐败
各级官吏为了一己私利
想办法中饱私囊
对上蒙片朝廷,对下敲诈百姓
八旗兵久无战事,军风军纪败坏
贪污兵响
养尊处优
百无一能
好逸恶劳
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
军备废弛
嘉庆以后,朝廷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支出不段增多
出现了财政危机
国力越来越虚弱
人口增长
用地景区
土地被控制在少数人手中
农民纷纷破产
贫富分化严重
跟底线上
社会危机重重
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从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青投资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机统治
举措
颁布禁海令
严厉县市海上贸易
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
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对出口商品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做出严格限制
只开放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红楼梦》
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小说
出名《石头记》
过程
生前定稿80回
后来高鹗续写了40回
内容
与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
通过假使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
深刻的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
揭露了同事阶级的说明与丑陋
从而展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
热情的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
愤怒的批判了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
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充足,有姓名的就有700多人
作者一起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简历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再多得的文学名著
昆曲与京剧艺术
背景
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
清代的戏曲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大众的喜爱
当时观看戏剧已成为城乡民众的一种主要的文化活动
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不断增多,剧目增多,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升旗,奏乐,雅俗共赏
昆曲
又称昆剧,昆腔
原始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明朝万历末期,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发展
艺术表演日趋成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举手
代表作
《牡丹亭》
《长生殿》
烤
经过艺术表演家不断场行,日趋完善,成为最主要的这种流传死亡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不同的来源
有些节日是适应人类自身发展而出现的
有些节日是农业经济的产物
有些节日具有宗教信仰的色彩
著名传统节日
除夕节
元宵节
端午节
涉及领域广
生产活动
衣食住行
鲤鱼礼仪
天文气象
宗教
娱乐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附录 中国古代大事年表 下
七年级下册 历史 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的统一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
以长安为都城
杨坚为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陈后主不问政事,贪图享乐
统一后的措施
发展经济
编订户籍
统一钱币和度量衡
加强中央集权
提高行政效率
促进社会发展
国力强盛
疆域辽阔
垦田增长
人口增长
开通大运河
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用工
百万人
路程
以洛阳为中心
北抵涿郡
南至余杭
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全长2700km
作用
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南北朝时期的问题
由上层贵族垄断
看中门第
不注重才能
改进
注重考察学识
作用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方面的权利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
好大喜功
不恤民力
纵情享乐
奢侈无度
营造大工程,多次发动战争
建造东都洛阳
开凿大运河
修建长城和驰道
多次巡游
乘坐浩大,华丽的龙舟
沿途护卫和拉纤的民工达十万人
三次征战辽东
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灭亡
原因
残暴统治,人民忍无可忍,爆发起义
618年,隋朝被灭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唐朝的建立
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李渊起兵反隋
618年李渊称帝
建立唐朝
定都长安
平定全国
626年李世明继位
改年号“贞观”
唐太宗
贞观之治
唐太宗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勤于政事
虚心纳谏
从善如流
广纳贤才
知人善任
大臣
房玄龄
善于谋略
魏征
敢于直言
前后进谏200多次
杜如晦
敢于决断
改革措施
政治
完善三省六部制
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制定法律
减省刑罚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鼓励士人报考
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评价
政治清明
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国力增强
文教昌盛
女皇帝武则天
唐高宗的妃子
多谋善断
废掉儿子
改国号为周
举措
打击敌对官僚
大力发展科举制
子主创立殿试制度题
亲自面试考生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扩大统治基础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
重视发展生产
结果
经济持续发展
人口持续增长
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
开元盛世
唐玄宗
武则天的孙子
多才多艺
治理国家有能力
即位之后
稳定政局
励精图治
重用贤能
姚崇
改革
整顿吏治
裁剪亢员
发展经济
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
编修经籍
开元之治
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国泰民安,被称为“开元盛世”
盛唐气象
经济的繁荣
经济发展迅速
农业
耕田面积逐渐扩大
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
重视兴修水利
手工业
纺织业
品种繁多
丝织品
蜀锦
色彩艳丽
纹饰精美
陶瓷器
越窑青瓷
如冰如玉
邢窑白瓷
类雪似银
唐三彩
造型精美
色彩亮丽
造纸业
矿冶业
造船业
商业
水陆交通发达
贸易往来平凡
出现了繁荣的大都市
长安
布局严整对称
街道宽敞整齐
商业繁荣
当时中国政治,文化交往中心
国际性大都市
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唐初
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广大地区
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
贞观年间
唐太宗发兵反击
击败东,西突厥
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开明的民族政策
周边各族的爱戴
称为“天可汗”
民族交融
杂居
通婚
朝中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担任
开放的社会风气
精神风貌
昂扬进取
积极向上
充满活力
刚健豪迈尚武
多彩的文学艺术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造的黄金时期
特点
题材丰富
风格多样
名人
诗人
李白
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
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
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
飘逸洒脱
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
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享有“诗仙”的美誉
杜甫
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历尽坎坷
诗风淳朴厚重
反应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诗史
诗圣
白居易
直面社会现实
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深受大众欢迎
书法家
颜真卿
端正精美
雄浑敦厚
柳公权
方折俊丽
笔力劲健
欧阳询
画家
阎立本
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吴道子
落笔雄劲
风格奔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平繁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被称为“遣唐使”
数量
十几批
最多有500多人
将唐朝的先进技术,文化传回日本
对日本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鉴真
扬州大明寺的高僧
754年抵达日本
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
唐与新罗的关系
朝鲜半岛上的国家,与隋唐往来密切
新罗强盛之后派遣大批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
玄奘西行
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贞观初年历经4年到达天竺
10多年后返回长安
其弟子根据其口述编成《大唐西域记》
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文献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
背景
开元末期以后
唐玄宗
追求享乐
任人唯亲
朝政日趋腐败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边疆形式也日益紧张
各地节度使集军权 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
中央与地方权利不平衡
内轻外重
安禄山
兼任三地节度使
过程
安禄山借口朝廷内出现奸臣,逼近长安
太子李亨称帝
唐朝连接外族与763年平定叛乱
影响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各种矛盾日益尖锐中央权利衰微
潘镇割据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背景
统治腐朽
宦官专权
中央无力控制潘镇
人民服役繁重,生活困苦
朱温投降唐朝后扩大势力后灭唐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组成
南方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北方
吴
南唐
吴越
前蜀
后蜀
楚
闽
南汉
南平
北汉
形式
南方
受战乱影响小
政权稳定
经济有一定发展
北方
政权更迭
战事不断
政局动荡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名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北宋的政治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的建立
赵匡胤夺取后周
改国号为宋
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
赵匡胤:宋太祖
举措
武将专权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控制了兵权
调换军队将领
切断将军与士兵的联系
宰相权力过大
分化事权
削弱相权
设副宰相
设多个机构分割军政,财政权
控制地方
派文官担任各地长官
三年一换
频繁调动州长官
设置通判
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利
设置转运使
强化中央集权 强化皇权
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的局面
措施
宋太祖
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宗
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
文臣统兵的局面逐渐形成
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
主持军务
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武将受多方面的牵制
打仗要按照朝廷的“阵图”
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改革,发展了科举制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提高进士地位
授官从优
升迁迅速
影响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促进了社会的文化素养提高
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政治局面
作用
扭转了五代十国以来轻文尚武的风气
拒绝了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社会的安定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契丹族与党项族
契丹族
隋唐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方面日益密切
唐朝末年,北方汉人避难,带来了中原先进技术
9世纪后期,契丹有了农耕,治铁和纺织,开始修建城池
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建立政权
都城:上京临潢府
举措
发展生产
创造文字
国力增强
党项族
我国西北
原属羌族的一支
唐朝时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与中原文化接触较多
社会有所发展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首领元昊称皇帝
定都兴庆府
西夏
仿效唐宋制度
鼓励垦荒
发展农牧经济
创造了西夏文字
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太宗
占领燕云十六州
辽与中原王朝的矛盾加剧
宋太祖晚期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
双方互通使节
宋太宗
向辽发动进攻失败
采取防御政策
宋真宗
辽大举攻宋
威胁都城开封
宋真宗到前线助阵,打退辽军
辽宋议和
澶渊之盟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西夏
多次进攻北宋,获胜
人力物力有限
人民困苦
向宋称臣
宋
被动挨打
节节败退
损失惨重
给西夏岁币
金与南宋的对峙
女真族的崛起
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
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11世纪末,阿骨打统一女真族
力量不断增强
12世纪初阿骨打起兵抗辽,打败辽军
1115年建立女真政权
国号大金
金太祖
模仿中原制度
颁行女真文字
发展生产
迅速壮大
金灭辽和北宋
女真
崛起
攻占辽
灭辽
1127灭宋
签订盟约,夹击辽
辽
危机重重
北宋
腐败无能
借金收复失地
签订盟约,夹击辽
南宋的偏安
赵构登上皇位
宋高宗
定都临安
南宋
金军南下
宋打败辽军
宋高宗和秦桧害怕金军
下令岳飞撤军,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
向金称臣
宋代经济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
江南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
北方人口南迁
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南方发展速度加快 超过北方
自宋代以来
经济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发展
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发展
两宋时期
人口增加
垦田面积增加
耕作技术提高
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南方水稻种植面积增长
占城稻
成熟早
抗旱力强
北宋推广到东南地区
培育出优良品种
大大提高水稻产量
在北方得到较大推广
水稻产量跃居粮食首位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
苏湖熟,天下足
苏常熟,天下足
经济作物在南方的发展
种植茶树
种植棉花
手工业的兴衰
两宋时期
南方手工业非常繁荣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北宋时期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江浙丝织业发达
南宋后期
棉纺织业兴起
海南有较先进的纺织工具
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制瓷业
河北定窑
河南汝窑
江西景德镇
江南地区
瓷业中心
造船业
广州
泉州
明州
东京郊外
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规模宏大
设计科学
还有指南针
世界领先水平
商业贸易的繁荣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
黄河,长江和运河沿岸兴起了许多商业城市
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人口多达百万
城市人口增长
商业日益繁荣
店铺不断增加
街道和宅巷内都可以开设店铺
经商时间不受限制
出现早市和夜市
都市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
草市
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为重要打的商业贸易区
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
货币交易量的增长
交子
最早的纸币
海外贸易的发展
世界上海外贸易重要国家
鼓励海外贸易
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上占有重要地位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蒙古族
中国北方的古老民族
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
善于骑射
逐水草而居
游牧生活
由铁木真完成统一
铁木真
年幼时父亲在部落纷争中离世
立志让各部族统一
多次征讨 与1206年完成统一
蒙古灭西夏与金
1227年西夏灭亡
1234年蒙古灭金
蒙古攻打南宋40余年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忽必烈
成吉思汗的孙子
1260年继承汗位
接受汉朝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
实行治国安民的政策
广开言路
整顿管理
注重农桑
依照中原王朝设立机构,建立年号
1271年改国号为元
1272年定都于大都
继续进攻南宋
1276年南宋被灭
1279年完成全部统一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基础
元朝的统治
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
元朝是我国第一个有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超越唐朝和汉朝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民族不断交融
大规模人口流动
促进了各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融
行省制度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书省掌握全国的行政事务
下设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分管各项政务
御史台负责监督
山东,山西,河北
腹里
直属中书省
其他地区
设置路,府,州,县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设置机构管理
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
西藏
统计户口
设置驿站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由宣政院管理
设置地方机构
任命官员
征收赋税
屯驻军队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都市
文化,教育,经济发达,生活方面多元
北宋开封
相国寺
场地开阔,可容万人
每月举行多次庙会
寺外人流如潮
进行各种商品交易
有各种表演
元宵节
大殿前设乐篷
供皇家乐队演奏
热闹非凡
南宋临安
娱乐文化发达
元朝大都
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市民文化丰富
瓦子
大的可容纳数千人
有许多摊位
勾栏
商业广告琳琅满目
各种艺人卖艺谋生
说书
唱曲
演杂技
蹴鞠
戏剧表演
杂剧
说唱
杂技
歌舞
傀儡
在勾栏瓦舍的地表演
成于宋代,盛于元代
宋词
词
新体诗歌
句子有长有短
便于歌唱
在唐朝出现,在五代和两宋得到很大发展
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有一定格式
词牌
念奴桥
满江红
蝶恋花
风格多样
内容广泛著名词人
苏轼
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改进词的创作
扩大词的境界
提高词的格调
词风豪迈飘逸
把写景,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
引人入胜,激发情感
李清照
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描写真挚夫妻情感
以北宋灭亡为界
血和泪
反应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
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辛弃疾
豪放诗风,报国情怀
抒情,写景,叙事,议论
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元曲
元朝戏曲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
范围
散曲
杂剧
南戏
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
综合性的艺术
元代杂剧作家有两百人左右
剧目600种左右
现存的有150多种
关汉卿
一身创作了许多剧本
现存的有10多种
代表作
窦娥冤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辽,宋,西夏,金时期刻书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
缺点
费工费时
只能印一种书籍
宋代出现了活字印刷术
由毕昇发明
此后又发明了木活字
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13世纪传入朝鲜
之后传到世界各地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指南针
司南
放置在铜制地形盘中
地盘刻有24个方位
停下来时,勺柄指向南方
罗盘
之后传到世界各国
火药
唐朝发明了火药
宋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制造爆炸性武器
制成管型火器
传到周边各国
元朝发明了火綂
比以前的突火枪威力更大
发达的中外交通
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
宋代
航海技术进步
南方海上贸易频繁
海路交通发达
元代
陆路和海路交通范围进一步扩大
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丝绸之路
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宋代驿站比较发达
元朝统治区域辽阔
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
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
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元旦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
使东西方的死神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航海技术
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
使用指南针
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海上交通发达
海外贸易繁荣
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
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了更大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了鼎盛时期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朝的统治
明朝的建立
背景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
各级管理竭力搜刮民财
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1351年
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
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
出现了多次反原队伍
朱元璋领导的队伍不强大
小米东南各地群雄
向北进军
1368年朱元璋称帝
建立明朝
定都应天府
朱元璋
明太祖
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朱元璋强化皇权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将原来生出省的权利一分为三
互不统属
是行审的权力分散
分封诸子为王
驻守各地
监控地方
巩固皇室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将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
杨军队调整和五官任命的权利归属兵部
设立锦衣卫
掌管侍卫缉捕邢狱诸事
保护皇帝
镇压官民
明成祖成立东厂
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祖制
科职考试的变化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考试的题目必须来源于四书五经
考生对于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有严格规定
八股文
内容空虚
形式呆板
脱离现实
禁锢思想
经济的发展
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
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棉纺织业由南方推向北方
南北方涌现一批纺织业基地
苏州市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商品经济活跃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
出现了有名的商帮
山西的晋商
安徽的徽商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
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西洋
目的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换取海外的奇珍
1405年~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
规模浩大
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满载着中国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机器等各类物品
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
用于送礼
展现大国风度
发展相互的友好关系
用于贸易
互通有无
互补互利
先后豪达30个国家和地区
所到之处,郑和和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
赠送物品
表达通好的意愿
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
一些国家派出使者随行
第六次航行返回时,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使团共一千二百余人随船队来到中国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闲壮举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互相了解与友好往来
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
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戚继光抗倭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抢劫
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先生等互相勾结进行抢劫
在东南oz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降临戚继光照中南沿海抗倭
戚继光大力整顿精髓,招募农民和矿工1万余人
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
训练有素
纪律严明
能征善战
戚家军
1561年戚继光英勇作战,消灭倭寇1万余人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科技名著
《本草纲目》
李时珍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
李时珍
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
出生于医药世家,从小对医药学产生浓厚信息
成年后随父行医
潜心钻研前人的医学著作
在实践中细心的治疗病人
通过自己的医疗实践,深感医生对药物的辨识和使用至关重要
有必要对古代的药物学书及加以整理和补充,编写一部新的医药学著作
实地调查,向人民请教
找深山眼中采集药物标本,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耗时27年
内容
全书190多万字
共记载药物1800多种
比前人所记载的增加了370多种
收录药方11000多个
比前人所收录的药方增加四倍
还富有1100多副药物形态图
书中的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
详细介绍他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主要疗效
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天工开物》
是一本科技巨著
作者
宋应星
自幼勤奋好学
读了很多书,知识面宽广
整理科技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
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研究,编写了天工开物一书
内容
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
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
绘有120多副插图
画面直观生动
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影响和荣誉
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被誉为了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记述了当时中国在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农政全书》
有关国际民生的科技名著
作者
徐光启
明代
内容
全书共60卷
约70万字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
宿舍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明长城和北京城
明长城
范围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总长万里
组成结构
以城墙为主体有关隘,城台,烽火台人组成
沿线设立为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
修建了相应的道路
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
目的
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北京城
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朱熹通过进难之意成为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以后先进北京为都城
从0406年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的营建
1420年基本建成
1421年迁都北京
组成
宫城
紫禁城
故宫
占地面积72万㎡
是北京城的核心
皇城
在宫城的外面
周长9000多米
设有六个门
内城
在皇城的外面
周长23km
设有9个门
外城
在内城南面
设有七个城门
整个北京城成凸字形
有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
从宫程到外城都已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
均衡布局
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以宫殿为重点,建有其他民生设施
紫禁城
建筑总面积16万余㎡
有各类殿宇等9000间
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小说和艺术
明朝时候文学艺术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结合起来
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有了突破的发展
代表
《三国志通俗演义》
成书于元末明初
俗称《三国演义》
作者
罗贯中
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
充分运用文学手段
生动描写了魏蜀吴之间的政治,军事和互相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
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结构宏伟
脉络细密
情节跌宕起伏
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水浒传》
是元末明初另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
作者
施耐庵
内容
以官逼民反为主题
结识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的丑恶嘴脸
描写了送在梁山坡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成功的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
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西游记》
出现于明代中期
作者
吴承恩
内容
一部富有浪漫色彩的神话小说
描写唐僧四人历经艰难取经的故事
语言生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
对以后的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的灭亡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背景
明朝中后期经济社会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明神宗
在位48年,有20年不上朝
不批奏折使不少机构瘫痪,政事乏力
皇室内部勾心斗角
纷乱不已
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后果
龙阳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
法纪松弛
各级官吏贪赃枉法
对百姓百般盘剥
皇室,贵族,宦官,官僚技术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
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背景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
国家财政危机深重
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提出均田免付的口号
得到了广大农民在涉猎拥护
这我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
军纪严明
不希妄杀一人
不得侵占民房
严禁抢夺
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1644年4月灭明
满收兴起和清兵入关
背景
明朝后期活动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
1616年统一了女真各族
国号大金
后金
1635年改国号为清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
随后南下消灭了明朝残余势力
政策
在政治方面基本维护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做法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在思想方面推崇儒家学说
在政治和思想上巩固自身的统治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661年,郑成功率领25000名将士乘坐400艘战舰从荆门出发
1662年2月郑成功打败荷兰军队,收复台湾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1683年,清军2万人进攻台湾,攻破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885年,台湾正式现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入藏大臣
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嘎厦
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商城名学书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
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
组长,大臣掌管军事,外交等事务
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巩固西北边疆
措施
乾隆三次率军清真平定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听清楚啥?在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雅克萨之战
17世纪中期,俄国入侵黑龙江流域
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
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意义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的领土
清朝的疆域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背景
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新出的通知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是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有了较大的发展
委曲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做法
水利
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清理
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水利设施
庄稼种植
改进种植技术
改良新品种
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经济作物种植
品种增加
种植面积扩大
效果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大片土地得到开垦
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
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放
全国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厂
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
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
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厂达2500家,织工超过5万人
清朝前期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
品种繁多
产品精良
商业
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
入入和水入的商旅往来平繁
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
形成了有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
吴江县的盛泽镇
湖北的汉口镇
商业繁荣的大城市
北京
江宁
扬州
苏州
十万烟火
财富甲于天下
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杭州
广州
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
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
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
找乾隆时专门经营汇兑存款放款等业务
在全国各自开设票号
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
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
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人口的增长
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
明末以来的金子衰败和连连战乱造成人口锐减
清朝前期的同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带来的问题
人口密度加大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进一步开垦荒田
是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地力下降
庞大的人口造成社会压力
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军机处的设立
背景
玉政王大臣会议权力过大
一旦做出决定,皇帝也不能改变
措施
设立军机处
由皇帝选派清醒大臣组成
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完全由皇帝裁决
作用
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
制造了大片怨狱
后果
造成了社会恐怖
摧残了许多人才
致使知识分子从此再不敢过问政治
不敢表露个人的思想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与进步
做法
大力提倡尊孔读经
组织人力大规模型形整理文献和编撰书籍的活动
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列为禁书,收缴并烧毁
许多珍贵的书籍被查寝和销毁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背景
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管理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
千方百计利用官场上的各种关系
贿赂上级
结党营私
乾隆以后,官僚寝室日益腐败
各级官吏为了一己私利
想办法中饱私囊
对上蒙片朝廷,对下敲诈百姓
八旗兵久无战事,军风军纪败坏
贪污兵响
养尊处优
百无一能
好逸恶劳
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
军备废弛
嘉庆以后,朝廷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支出不段增多
出现了财政危机
国力越来越虚弱
人口增长
用地景区
土地被控制在少数人手中
农民纷纷破产
贫富分化严重
跟底线上
社会危机重重
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从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青投资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机统治
举措
颁布禁海令
严厉县市海上贸易
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
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对出口商品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做出严格限制
只开放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红楼梦》
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小说
出名《石头记》
过程
生前定稿80回
后来高鹗续写了40回
内容
与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
通过假使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
深刻的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
揭露了同事阶级的说明与丑陋
从而展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
热情的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
愤怒的批判了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
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充足,有姓名的就有700多人
作者一起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简历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再多得的文学名著
昆曲与京剧艺术
背景
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
清代的戏曲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大众的喜爱
当时观看戏剧已成为城乡民众的一种主要的文化活动
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不断增多,剧目增多,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升旗,奏乐,雅俗共赏
昆曲
又称昆剧,昆腔
原始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明朝万历末期,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发展
艺术表演日趋成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举手
代表作
《牡丹亭》
《长生殿》
烤
经过艺术表演家不断场行,日趋完善,成为最主要的这种流传死亡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不同的来源
有些节日是适应人类自身发展而出现的
有些节日是农业经济的产物
有些节日具有宗教信仰的色彩
著名传统节日
除夕节
元宵节
端午节
涉及领域广
生产活动
衣食住行
鲤鱼礼仪
天文气象
宗教
娱乐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附录 中国古代大事年表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