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单元:找春天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设计,包括:整体分析、单元目标、横纵向分析、设计构想、教学要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稻草人》读书笔记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找春天
整体分析
人文主题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春天”为主题,这是第一次学习关于季节的为主题的单元。关于“季节”的人文主题还有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等等。
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一: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是第一学段“阅读与鉴赏”领域的重要要求。
语文要素二:认识课文中出现的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是第一学段“阅读与鉴赏”领域的重要要求。
课文内容
本单元围绕“春天”这个主题,安排了《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和《邓小平爷爷植树》四篇课文。这四篇课文体裁各异,有古诗,有散文,有童话故事,还有记叙文。(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课文展现了春天景色的美丽、孩子们找春天的快乐、礼物花籽的神奇和美好,以及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情景,意在引导学生发现、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的美好、人物内心的美好。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的话题《注意说话的语气》意在引导学生说话的时候使用恰当的语气,不要太生硬,避免命令。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课程目标—核心素养—语言运用)、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课程目标——学段要求—第一学段—表达与交流)
语文园地及习题
《语文园地一》安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五个板块,意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积累和运用语言,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写字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热爱祖国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课程目标—核心素养—文化自信)。
快乐读书吧
快乐读书吧也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乐于与他人交流(课程目标—学段要求—阅读与鉴赏)
单元目标
核心目标:在感受春天美好的过程中朗读课文,读出语气和重音。
常规目标
1.认识62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35个词语,写好“左上包围字”“左下包围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读懂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美好。
3.能仿照例句、结合生活说句子。
4.能借助插图讲故事、讲事情的重点情景。
5.能使用恰当的语气与人交流,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
6.学会看目录,养成读后分享的习惯。
横纵向分析
课文之间的要素勾连:语文要素在四篇课文中各有要求,由渗透,到侧重某方面训练,到集中体现,整个技能习得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古诗二首》渗透
《找春天》 侧重重音训练
《开满鲜花的小路》 集中体现
《邓小平爷爷植树》 平实的基础上突出
《口语交际》自然,突出重音和语气
《语文园地一》小结,运用
学段要求的勾连
设计构想
课文教学
板块一 阅读欣赏:连读课文 初识春天
活动任务
1.自主连读第一单元中的所有古诗和文章,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字典读正确。 (自主多遍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生生互查,争得读书正确星。)
2.自主阅读,借助“学习单1”思考:春天在哪里?春天什么样儿?
3.全班分享交流各自的发现。
4.自主再读,思考:为什么把这个单元的古诗和文章放在一起读?
板块二:梳理探究:朗读课文感受春天
活动1: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看到这幅画儿,你觉得应该读古诗《咏柳》《村居》《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活动2:这两首诗中藏着怎样的画面?如果让你帮助贺知章、白居易将诗中看到的春天画出来,你会画什么?为什么?看谁画得出、说得清。
板块三:朗读挑战赛,迁移读法,美文中见春天
活动1:赛读《找春天》 怎么读《找春天》这篇文章,才能让人一听就能感受到春天来了,就能看到春天什么样儿?请大家在朗读挑战赛中大显身手。”
活动2:关联思考大发现 有重音、有语气地连读《古诗二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找春天》,讨论:为什么放在一起读?
板块五:归类中发现规律,巧住、写好生字
活动:火眼金睛我发现 按照结构给本单元的汉字分分类,记住、写好生字。
设计说明:归类识字、写字是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好方法。归类中,识、写规律的揭示和实践运用为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助力。
板块六:表达交流:逛公园畅聊春天
板块四:读读讲讲,故事中见春天
活动1:借助插图、进入角色讲故事 《开满鲜花的小路》这篇故事中也藏着春天呢。比一比,看谁能读好、讲好这个故事。
活动2:借助插图、抓住场景讲故事 比一比,看谁能讲好《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个故事。
活动3:关联思考大发现 再读(《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讨论:为什么把这两篇放在一起读?
设计说明:讲故事的学习活动以朗读、讲故事为主线,聚焦单元语文要素,针对课文不同的功能定位,在迁移运用的实践中夯实“读出重音,有语气地朗读”,落实语文要素、促朗读能力提升。归类阅读促进了对学生关联思维的培养。
活动1:逛公园,找春天、说春景 春天不仅藏在文章里,还藏在大自然中,我们一起去公园里找春天吧,看谁能火眼金睛有发现、能说会道说春天。”
活动2:解决问题,会交流,讨论春天里的事 逛公园的过程中,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请大家讨论该怎么解决。
设计说明:创设情境,在学生的实际需求中引导学生发现文中表达的密码,并迁移运用,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语文实践活动教学
模块一:阅读欣赏:小小“朗读者”展示会
活动任务:描写春天的古诗、诗歌、文章有很多。请你选择一篇(一首)自己练习朗读后来参加小小“朗读者”展示会,争当小小‘朗读者’。”
模块二:表达交流:走进自然,话(画)春天
【活动任务】课文中的春天美,大自然中的春天更绚烂。请你走进大自然,设计一份“我眼中的春天”的作品,记录下你看到的春天。这份作品既要有画儿,又要有“话”。看谁画得好、写得好、设计有创意。
教学要求
1.将课后习题落到实处
低年级的课后练习一般是4道题。除了体现语文要素的题型外,还会有“我会认”“我会写”,或者是词或句的练习,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
2.生字教学方法宜灵活多样
3.默读助思,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