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现代史时间轴
八年级历史,中国现代史时间轴。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20年取得的成就,完整展现此阶段中学生需要记忆的重要历史事件,帮助孩子有效记忆现代史中的重要知识点。
编辑于2023-02-13 11:06:11 河南中国现代史时间轴
1949
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北平中南海怀仁堂)
目的: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毛泽东在开幕词中指出:站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内容
国家名称
临时宪法: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作为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新民主主义即人 民民主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民主集中制)
会议职能: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和其他副主席
首都、国旗等
意义:初步建立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0月1日,开国大典(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新中国成立意义
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 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国际)
1950
党和政府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年春,结束了物价暴涨局面
夏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获得土地。
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意义: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4、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0月,抗美援朝
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司令员:彭德怀
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
性质:反侵略正义战争
意义: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抵御帝国主义扩张,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神话;宣言书,里程碑
黄继光、邱少云(爱国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
1952
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基本完成
1953
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赎买政策(创举))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实质)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一五计划 (1953-1957)
背景: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我国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工业国
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其他工业,培养建设人才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飞机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 宝成、鹰厦铁路;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物质基础
1954
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解决了印度支那问题,由于美国的阻挠并未解决朝鲜问题
中印、中缅双方总理的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意义: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1955
参加亚非会议(印尼万隆)
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方针
1956
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中共八大召开(成功探索,良好开端)
内容:分析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vs 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主要任务:落后的农业国→先进工业国
意义: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1958
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失误)
原因:①急于求成 ②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③自然灾害
后果:1959——1961年,国民经济发生严重经济困难 调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开始实施:1961年;基本完成:1965年)
教训: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
1961
经济严重困难
1964
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1966
1956-1966十年建设成就
武汉包头钢铁基地,大庆、胜利、大港三油田, 结晶牛胰岛素,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
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文化大革命爆发
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刘少奇冤案
教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要坚持实事求是;要逐步健全民主法制
1967
“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
1969
中共九大召开
1971
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后被粉碎
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作为安理会 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1972
中日建交
田中角荣访华
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提高
国际环境:中国加入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
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正式签署《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1976
毛泽东逝世
中央政治局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华国锋、叶剑英),文化大革命结束
文革期间科技成就:1967第一颗氢弹;1970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1978
经济体制改革:农村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
内容: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意义:激发农民劳动热情,解放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
背景
人民要求纠正文革错误
“两个凡是”的推行引起不满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内容
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思想】:冲破“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邓小平讲话)
【政治】: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
(1)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平反冤假错案,拨乱反正(刘少奇)
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1979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中美建交,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1980
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 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1981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打下了思想基础
1982
中共十二大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
10月 城市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内容
(1)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以公 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经营方式: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 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意义: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同英国签署中英联合声明(香港回归问题)
1987
中共十三大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同葡萄牙签署中葡联合声明(澳门回归问题)
1989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1992
邓小平南方谈话 (为中共十四大做思想理论准备)
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新阶段, 对建设社会主义产生深远影响
中共十四大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
1993
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台湾问题)
1997
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地位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理论阐明了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 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999
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000
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
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发展为“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2001
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2
中共十六大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5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007
中共十七大
胡锦涛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
2010
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201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科学发展观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2015
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20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全党全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
2020
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
2013-2019,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贡献率接近30%,外汇储备超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