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基础知识整理、冷战 1947年的冷战的形成加剧了两极格局的形成。条件和原因:美苏实力的抗衡:二战改变了世界各国力量的对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和苏联则迅速崛起。美国:经济上,二战以前,美国已经是世界是上第一经济强国。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3课基础知识总结,内容有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大家可以学起来哦。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2课基础知识整理,内容有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一起来学习吧。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1课基础知识整理,内容有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发展中国家的成就、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大家也可以用于备考复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冷战与两极格局
什么是冷战?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冷战
冷战的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2.根本原因: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3.雅尔塔体系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为战后国际格局的形成提供了基本框架。4.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5.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推波助澜(1946.3)。6.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美苏争霸
美国
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义的苏联式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
苏联
苏联极其关心自己的安全,特别是西部边界的安全。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
冷战表示
政治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
实质:干涉别国内政,反共反苏、称霸世界的宣言书
1947年9月,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1947.7提出,开始于1948.4)。
目的:1.复兴西欧经济。2.加强对西欧控制。3.增强遏制苏联的力量,实现称霸战略。4.拉动美国经济增长。
1949年,苏联与东欧各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1949年4月,北约成立
1955年5月,华约成立
地缘政治
第一次柏林危机,导致德国分裂。
相关特点
1.大国之间的利益之争。2.有明显的地缘政治特点。3.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4.美苏自我控制,避免直接冲突。
补充:局部热战
朝鲜战争---1950~1953
越南战争---1961~1975
1979年,苏军入侵阿富汗
两极格局
不对称(美国及其盟国总体实力是中枪与苏联及其盟国)、不完全(有些国家始终处于两大阵营之外)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冷战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10.27-1961.10.17)
古巴导弹危机(1962.10.15-10.28)---人类世界最接近核战的时刻
事件说明了什么?
优势在美国
冷战具有自我控制机制
1.寻求妥协。2.防止直接碰撞。3.不冒犯至关重要的势力范围。
多极力量(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
资本主义阵营
表现
日本经济的“腾飞”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与发展
相关知识
背景:1.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国际地位下降。2.恢复经济过程中经济联系加强。3.具有共同的地缘、文化底蕴。4.吸取二战教训。5.法德和解。
影响:1.促进欧洲经济发展。2.国际地位提高。3.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冲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4.加强经济集团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5.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获得稳定原料和广大市场。
说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社会主义阵营
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
中苏关系破裂
由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导致
说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中国
自力更生拥有“两弹一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
说明中国和平崛起
第三世界
万隆会议(1955.4.18-24;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不结盟运动(在万隆会议基础上形成)
说明第三世界国家兴起
两极格局的瓦解
冷战变化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同时大搞军备竞赛(实施“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企图拖垮苏联)
1985年以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表现:会晤、对话、裁军,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
苏联解体
原因
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3.外部原因:东欧剧变,西方国家和平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
1.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2.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影响
1.严重影响国际关系(朝、德、欧、世界分裂)。2.军备竞赛、局部战争,世界处于热核战争威胁下。3.严重破坏世界和平,但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4.客观上促进科技发展。5.推动世界整体发展。
启示
1.摒弃冷战思维,实现合作共赢。2.超越意识形态,和平共处,互相尊重。3.结伴而不结盟,构建新型大国关系。4.以对话解决争端,协商化解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