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基于课标的作业设计
基于课标的作业设计的思维导图,整理了目前存在的与新课标理念不符合处、突破方向、具体实践的内容,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稻草人》读书笔记
《童年》读书笔记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春晓》思维导图
亡羊补牢
一张思维导图帮您读懂唐诗《咏鹅》!
现场展示课(肖玮绘制)
学议导练展 教学模式
作业设计
目前存在的与新课标理念不符合处
一、分科设计严重,跨界力度太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视野大多局限于语文学科之内,与艺术、科学、数学、体育的交集较少。
二、理性设计盛行,感性化指数偏低。语文教师习惯于用教材中的大概念来设计作业。这样的设计,理性的成分更高一些,而少有追求具象、合身、浅语的感性设计。
三、基础性设计比重过大,创美化设计被忽视。很多教师在设计时,习惯于从“双基”的角度来考量。而最能激发学生美感创意力的提升型作业,因在学业测试中出现的概率较低,导致教师设计的动力不足。
四、规范严肃的设计多,融入嬉乐元素的设计少。小学语文作业面孔严肃的多、循规蹈矩的多,这种比较正统的作业设计较为普遍。稀缺的是嬉乐化设计,即用游戏化的方式来设计作业。
五、短点的设计多,长线的设计少。一次性、短时间内完成的作业多;长线观察、接力完成的作业少。
六、静态的设计多,活动化、思辨型的设计偏少。教师设计的作业偏重于语言积累,往往采用单纯书写的方式,教师应把信息的搜索梳理转化成动态的活动任务,提升其思辨性。
突破方向
1. 常规型设计要最优化:常规的作业一般是直取型的,从文后练习或试题集中选择。
增强新课标所倡导的发展性、情境性、实践性,实现作业内容设计的具体化、序列化、活动化,使其具有更高的核心素养指数。
2. 稀缺型设计要增强化
增加作业中跨界、创美、统整、长线的作业。对接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可以增强教学价值;更是与学生兴趣点、创美点对接的项目,可以让学生实现从“愿做”到“爱做”的升级转变。
3. 素养型设计要均衡化
对应三层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具体实践
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设计讨论: 这首诗中独特的“美”,用音乐、图画等方式加以转化、呈现,设计出感性化的作业:
(1)如果把这首诗改成:“月儿像船,船儿两头尖。我在船里坐,只看见星星和天。”你比较一下,在朗读的时候,两种写法,哪一种更容易拍手打节拍?试着边拍手边朗读,比较一下效果的不同,并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如果把这首诗改成:“弯的月儿小的船,小的船头儿尖。我在小船里坐,只看见星星和蓝天。”意思和原来几乎一样,但是哪种写法能让你感觉到月夜里的一切都在变动、都在呼唤、都很神奇、都很亲切,给你一种看动画片的感觉?
(3)读着叶圣陶爷爷的这首诗,你好像欣赏着一首什么样的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②《小小的船》就像一首用笛子(或箫)演奏的乐曲,如《摇篮曲》,显得神秘、悠长、宁静。 ①《小小的船》就像一首用打击乐器演奏的乐曲,如《铃儿响叮当》,显得真切、热闹、短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