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教版八年纪下册历史提纲思维导图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进入现代史阶段。中国现代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此时国家性质还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这一阶段的重要事件就是三大改造的完成,与此同时,在国际上也有一定成就。
编辑于2019-06-09 03:53:56中国历史
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建立政权
准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文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
作用:临时宪法
地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内容
决定改北平为北京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采用公元纪年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除了国徽于1950年确定
标志
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意义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是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国家 进入社会主义国家的开端
巩固政权
西藏和平解放
时间:1951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抗美援朝
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时间:1950-1953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英雄:黄继光(堵住敌人枪口) 邱少云(忍受烈火燃烧)
精神
爱国主义
革命英雄主义
国际主义
意义
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土地改革
背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
时间:1950-1952(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
文件:《土地改革法》
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意义
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人民政权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
社会主义探索
成就
工业化起步
事件:编制“一五”计划
任务:发展重工业
成就
总体: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工业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
交通业成就:川藏、新藏、青藏公路通车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时间: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大改造
时间:1953-1956
农业
途径:农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走集体化共同富裕道路
土地所有制的转变:农村的土地从农民的私有变为社会主义公有
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现象:公私合营
方式(政策):赎买
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意义
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出价阶段
中共八大:1956年
内容:分析了我国的主要矛盾,指出将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失误
大跃进
特点:“浮夸风”,片面追求工农业的高速度,掀起大炼钢运动。
典型事例:萝卜重千金,肥猪比象重,赶英超美
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共产风“
典型事例:吃大锅饭
总结
后果: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三年经济困难)
启示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文化大革命
时间:1966-1976
江青集团(四人帮)的粉碎使得文革结束
文革最大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
开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年
内容
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将工作中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意义
伟大的历史转折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背景:安徽凤阳小岗村
形式: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意义
激发了生产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
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乡镇企业出现,为农民致富开辟了新路
城市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1992年,中共十二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988年海南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意义
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实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2年中国十二大
把马克思主义的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中共十三大
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发展才是硬道理
意义: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推动改革开放
1992年中共十四大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必须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1997年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中共十六大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
2007年中共十七大
2012年中国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
2017年中国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梦
核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阶段性目标:两个一百年
行动指南: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祖国团结统一
民族团结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前提: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实现共同繁荣
西部大开发(20世纪末)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地区发展
港澳回归
基本方针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地位: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香港回归
时间:1979
成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
殖民国家:英国
澳门回归
时间1999年
殖民国家:葡萄牙
意义
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在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为海峡统一积累了经验
海峡两岸的交往
对台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基本原则:一个中国原则
关系发展
1979年提出“三通”
1987年台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1990年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成立 1991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成立
1995年江泽民八项主张
2005年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陆
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
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2008年三通启动
统一的有利因素
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
统一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祖国统一是历史最终的发展趋势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发展成就与科技进步
科技
1965年实现原油和石油自给
大庆油田
模范人物
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
两弹元勋邓稼先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原因
党和国家的重视
人民群众的支持
科学家们的努力与付出
国防
军种
陆军
海军
1949年建立
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
建设
1971年导弹驱逐舰
2012年航母辽宁舰
空军
火箭军
建立:1966年第二炮兵部队
建设: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
战略志愿部队
新时代强军之路
2014年古田会议
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
格局:军委管总,战区主站,军种主建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四五十年代
背景: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意义: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万隆会议
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
性质: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人物:周恩来
方针:求同存异
意义: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七十年代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时间: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中美关系
1972年
尼克松访华。发表《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1979年
中美建交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中日建交
1972年
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建交
新时期的外交
拓展多边外交
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推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
总结
原因
根本: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启示
两国和则两利,争则两伤
两国关系友好有利于促进两国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土地关系的变化
土地改革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农民私有
三大改造中的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由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人民公社化运动
土地公有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仍然坚持土地公有制,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
启示
要解放农村生产力,激发农民的生产及积极性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