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物选修一(传统发酵技术)
生物选修一(传统发酵技术),介绍了制作腐乳、制作泡菜、制作酸奶、制作酱油、制作果醋、制作果酒,快来看看吧。
编辑于2023-03-05 13:24:36 四川省传统发酵技术
制作腐乳
基础知识
毛霉
还有曲霉,根霉,酵母菌
物种类型
丝状真菌
直立菌丝(外部)
生殖
匍匐菌丝(内部)
吸收营养物质
假根
支持作用
繁殖方式
孢子生殖
代谢类型
异养需氧型
来源
空气中毛霉孢子(还常见于土壤,蔬菜,谷物)
实验设计
制作原理
“闻着臭,吃着香”
臭是因为有蛋白质分解物(含氨及少量硫化合物)
香是因为有小分子肽,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芳香气味物质
产生微生物
蛋白酶
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脂肪酶
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有机物变化
质量变小、种类变多,能量表少
发酵温度
15°c~18°c
温度过高
菌丝已老化和死亡,影响品质
温度过低
菌丝生长缓慢,不能进入豆腐深层
发酵时间
半年
时间过短
发酵不充分(蛋白质未完全水解,加盐后脱水,蛋白质变性而变硬
时间过长
豆腐软化不成形,影响腐乳口味
保持一定湿度
操作提示
材料选择
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
>70%
豆腐不宜成形
<70%
不利于毛霉生长
具体步骤
毛霉生长
严格无菌条件下直接接种毛霉菌种
避免其他菌种污染,保证产品质量
加盐腌制
毛霉已死
m豆:m盐=5:1
逐层加盐,随着层数增加而增加盐量
越接近瓶口表面盐要铺厚一点
避免瓶口杂菌污染
作用
析出豆腐水分,使豆块变硬,后期不宜酥软
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豆腐腐败变质
配置卤汤
酶起作用
酒(黄酒,高粱酒,料酒)12%
作用
抑制微生物生长
使腐乳具有独特风味
酒用量
过高—对蛋白酶抑制作用大,腐乳成熟时间将延长
过低—杂菌繁殖迅速,豆腐易腐败
香辛料
作用
调味
杀菌消毒
无菌操作
用来腌制的玻璃瓶
洗刷干净用沸水消毒
装瓶时
迅速小心
用胶带密封
实验结束后
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
无害
“皮”是发酵时生长的匍匐菌丝
腐乳口感不好,豆腐较硬
选择豆腐含水量不当
毛霉菌丝深入程度
发酵时间短
菌种不纯,变异,老化
调味品加入不足
制作泡菜
基础知识
乳酸菌
物种类型
原核细菌
乳酸杆菌
乳酸链球菌
繁殖方式
二分裂生殖
代谢类型
异养厌氧型
来源
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动物肠道内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
性质
白色粉末状,易溶于水
含量
一般不危害人体健康
达到0.3~0.5g
引起中毒
超过3g
引起死亡
作用
一般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
特定情况下(适宜的PH,温度,一定微生物作用)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
检验亚硝酸盐
盐酸酸化条件下
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反应
见光易分解
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
形成玫瑰色染料
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比色液比较
比色法
需用提取剂:氯化镉和氯化钡
增大亚硝酸盐溶解度
吸附剂:氢氧化铝乳液(吸附杂质,色素)
氢氧化钠(中和过多的酸)
实验设计
制作原理
C6H12O6----酶-----2C3H6H3+能量
发酵温度
常温
发酵时间
半个月
时间长短受发酵温度影响
具体步骤
选择新鲜蔬菜
亚硝酸盐含量少
洗涤晒干
防止发霉
装入至半坛
放入香辛料至八成满
注入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
泡菜坛选择
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盖子吻合好
配置盐水(1:10)
盐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
煮沸
杀死水中微生物
除去水中氧气
冷却
保证入坛蔬菜表面微生物可以存活
盖坛盖
在坛盖边沿水槽注满水(且要定时补充水分)
保证发酵所需的无菌环境
操作提示
需要注意的点
日常生活为何要多吃蔬菜而不宜多吃泡菜
蔬菜含有大量营养物质
泡菜中的硝酸盐会被微生物转化为亚硝酸盐
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腌制时间过短
食盐用量过少
发酵温度过高
把握最佳取食时间
热水短时间处理原料
可以抑制果胶酶活性,使成品泡菜口感较脆
发酵后液面有一层白膜
是由于产膜酵母菌的繁殖,发酵液营养高且氧气含量充足适合酵母菌生长
坛盖边沿水槽中的”气泡“
是因为发酵初期酵母菌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经细胞呼吸产生
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坛里增加的液体?
蔬菜在盐水中失水,植物液泡中的水
实验检验
亚硝酸盐的变化
先增加
硝酸盐还原菌促进硝酸盐变为亚硝酸盐
后降低
腌制时间较长,乳酸菌大量繁殖,对还原菌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分解了部分亚硝酸盐
乳酸菌的变化
先增加
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乳酸菌产生大量乳酸,抑制了其他菌种的生长,乳酸过多,又抑制了自已的生长
制作酸奶
基础知识
乳酸菌
操作提示
含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做酸奶
酸奶发酵需要乳酸菌
抗生素会杀死抑制乳酸菌生长
相比牛奶酸牛奶营养价值更高
牛奶发酵把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更宜人体吸收
制作酱油
“不断搅动缸中的酱
以利于黑曲霉正常生长繁殖
通风供氧降温,混合均匀
制作果醋
基础知识
醋酸菌
物种类型
原核细菌
繁殖方式
二分裂生殖
代谢类型
异养需氧型
好氧细菌
来源
人工接种(培养基)
实验设计
制作原理
糖原充足 氧气充足
C6H1206+2O2----酶----2CH3COOH+2CO2+2H2O
氧气充足 糖原不足
C2H5OH+O2-----酶-----CH3COOH+H2O
发酵温度
30°c~35°c
温度过高
影响酶的活性使菌种代谢缓慢甚至死亡
发酵时间
7~8天
操作提示
材料选择与处理
在果酒制作之后
要充入并维持氧气充足
接种醋酸菌
需要注意的点
排出CO2
一直打开排气口
要一直打开充气口
维持有氧环境
表面形成菌膜
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
实验检验
实验中的变化
气味变化
有酸味
液体PH降低
生成醋酸和CO2溶于水呈酸性
制作果酒
基础知识
酵母菌
物种类型
真菌
繁殖方式
通常情况
出芽生殖
环境不适
孢子生殖
代谢类型
异养兼性厌氧型
来源
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温度
20°c
生长繁殖其他条件
酸性无氧
酵母菌可以大量生长繁殖,但是大多数其他微生物无法适应
酵母菌成为优势菌种
实验设计
制作原理
酵母菌大量繁殖
有氧环境
C6H1206+6O2+6H2O----酶----12H2O+6CO2+能量
酵母菌发酵
无氧环境
开始发酵后关闭充气口
C6H12O6-----酶-----2C2H5OH+2CO2+能量
发酵温度
18°c~25°c
发酵时间
10~12天
操作提示
材料选择与处理
选择新鲜葡萄
皮上才会有大量野生型酵母菌
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
防止葡萄皮破损与杂菌污染
冲洗次数不宜过多(1~2次)
无菌操作
发酵瓶用70%酒精消毒
装置排气口需要弯曲
防止空气中杂菌的污染
每隔12h拧松瓶盖而不打开瓶盖
防止空气进入
需要注意的点
排出CO2
每隔12h将瓶盖拧松一次
一直打开排气口
装瓶时留1/3的空间
酵母菌繁殖需要氧气
酒精发酵会产生CO2,防止发酵旺盛液体溢出
发酵中葡萄皮等物质上浮覆盖在发酵液表面形成“酒帽”
降低发酵速度
葡萄皮上菌种无法入侵发酵液
发酵液密度降低
葡萄糖被消耗最终生成酒精和CO2
实验检验
酒精检验
装置出料口放出发酵液取样检测酒精等含量
酸性条件
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通过嗅觉和品尝
如何检测生成葡萄酒是因为酵母菌的作用
增设一组将葡萄汁严格灭菌直接发酵
实验中的变化
颜色变化
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葡萄皮上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使液体颜色呈现深红色
排出了气体
温度升高,释放热能
PH降低
代谢类型
同化类型
自养型
异养型
异化类型
需氧型
厌氧型
兼性厌氧型
细胞壁
植物
纤维素
果胶
细菌
肽聚糖
真菌
几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