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叶
植物体中感受环境最大的器官、叶是植物体中感受环境最大的器官,其形态结构是最易随生态条件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以适应所处的环境。
编辑于2023-03-06 20:43:16 浙江省叶
叶序
互生叶序
对生叶序
轮生叶序
簇生叶序
叶的各部形态
叶片的全形
叶端形状
叶基形状
叶缘形状
叶片的分裂
常见叶片分裂有羽状分裂、掌状分裂和三出分裂,根据叶片裂隙深度又可分为浅裂、深裂和全裂
叶脉及叶序
网状脉序
羽状网脉
掌状网脉
平行脉序
直出平行脉
横出平行脉
辐射脉
弧形脉
二叉脉序
每条叶脉均呈多级二叉状分枝,比较原始
叶片的质地
膜质
叶片薄而透明
干膜质
质极薄而干脆
纸质
质地较薄而柔韧
草质
质地薄而柔软
革质
质地坚韧而较厚
肉质
叶片肥厚多汁
叶片的表面性质
光滑的:叶面无任何毛绒或凸起,具有较厚的角质层
被粉的:叶表面有一层白粉霜
粗糙的:叶表面具极小突起,手触摸有粗糙感
被毛的:叶表面具各种毛茸
异形叶性
植物在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的叶片,一般由于植株发育年龄不同或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形成
叶的变态
苞片
生于花或花序下面的变态叶称苞片
鳞叶
叶特化或退化成鳞片状称鳞叶。鳞叶有肉质和膜质两类
叶刺
叶片或托叶变态成刺状,起保护作用或适应干旱环境,称叶刺。根据刺的来源和生长位置的不同,可区别叶刺和茎刺。玫瑰、月季等茎上的许多刺称为皮刺
叶卷须
叶全部或部分变成卷须,借以攀援他物,称叶卷须
捕虫叶
捕虫植物的叶常变态成盘状、瓶状或囊状以利捕食昆虫,称捕虫叶
叶的生理功能
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叶片中叶绿体所含叶绿素和有关酶的活动,利用太阳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
吐水作用
叶的吐水作用又称溢泌作用,是植物在夜间或清晨空气湿度高,而蒸腾作用微弱时,水分以液体状态从叶片边缘或叶先端的水孔排出的现象
吸收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叶片中叶绿体所含叶绿素和有关酶的活动,利用太阳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贮藏作用
有些植物的叶有贮藏作用,尤其是有的变态叶
繁殖作用
少数植物的叶尚具有繁殖的能力
叶的组织构建
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多数双子叶植物由于叶横向生长,叶片上下两面在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有明显差异,称为两面叶或异面叶。有些植物生长时与地面垂直,叶片两面差异不大,称为等面叶。
叶柄的构造
叶片的构造
表皮
一般不具有叶绿体。具有气孔,一般下表皮的气孔较上表皮多
叶肉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叶脉
叶脉为叶片中的维管束,具有输导和支持叶片的作用
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叶片的构造
表皮
表皮细胞
泡状细胞
气孔器
叶肉
大多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明显分化,为等面叶
叶脉
叶脉内维管束近平行排列,为有限外韧型维管束,维管束与上下表皮之间有发达的厚壁组织
裸子植物叶的构造
表皮细胞较厚,角质发达,表皮下有多层后壁细胞,称下皮层,气孔内陷
叶肉细胞折叠凹陷,叶绿体沿褶皱分布
叶内具树脂道,在叶肉上方有明显内皮层,2个维管束居叶的中央
单叶与复叶
单叶
复叶
三出复叶
叶轴上着生有三片小叶的复叶
掌状复叶
叶轴缩短,在其顶端着生三片以上呈掌状展开的小叶
羽状复叶
叶轴长,小叶片在叶轴两侧成羽毛状排列
单身复叶
叶轴顶端具有一片发达的小叶,两侧小叶退化成翼状,顶生小叶与叶轴连接处有一明显关节
叶的组成
叶片
叶的主要部分,叶片全形称为叶形,顶端称叶端或叶尖,基部称叶基,周边称叶缘,叶片内分布有叶脉
叶柄
叶片与茎枝相连接的部分,一般呈类圆柱形、半圆柱形或稍扁平。但随着植物种类的不同和生存环境的需要,叶柄的形状有时 产生变态
托叶
托叶是叶柄基部的附属物,常对着生于叶柄基部两侧,形态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