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上 第3~4单元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上 第3~4单元内容整理,包括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建立、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新文化运动等等,一起来学习下吧。
编辑于2023-03-07 22:43:35 浙江省革命史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 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意义:兴中会成立,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 后来成立华兴会和光复会。 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革命纲领。 民族主义 民主主义 民生主义指导思想 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影响:是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创立《民报》
辛亥革命
性质:中国历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人物:资产阶级革命派 1906年,萍浏醴起义,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 意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1907年,安庆起义,光复会。 1907年,孙中山与黄兴领导广西起义,失败。 1911年,孙中山与黄兴,黄花岗起义。 意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的斗志。 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 1911年10月11日,成立湖北军政府。 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的潮流。 局限性:未发动人民,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中华民国的建立
地位: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 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评价辛亥革命 成功原因:①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 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华民族的思想, 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失败原因:①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二次革命(辛亥革命的继续) 1912年,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复辟帝制。 1915年,护国运动爆发。1916年6月,袁世凯死去。 军阀割据
新文化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 内容: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白话文 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 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 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 有在有一定片面性,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 但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运动
第一阶段: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罢课。 第二阶段:上海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工人阶级 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知识分子为先锋、 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 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 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 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 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革命性、群众性、进步性) 意义: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 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 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 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 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 内容: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革命力量——无产阶级 新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意义: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全国工人运动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失败原因: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自身力量弱小,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革命史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 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意义:兴中会成立,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 后来成立华兴会和光复会。 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革命纲领。 民族主义 民主主义 民生主义指导思想 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影响:是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创立《民报》
辛亥革命
性质:中国历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人物:资产阶级革命派 1906年,萍浏醴起义,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 意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1907年,安庆起义,光复会。 1907年,孙中山与黄兴领导广西起义,失败。 1911年,孙中山与黄兴,黄花岗起义。 意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的斗志。 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 1911年10月11日,成立湖北军政府。 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的潮流。 局限性:未发动人民,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中华民国的建立
地位: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 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评价辛亥革命 成功原因:①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 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华民族的思想, 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失败原因:①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二次革命(辛亥革命的继续) 1912年,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复辟帝制。 1915年,护国运动爆发。1916年6月,袁世凯死去。 军阀割据
新文化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 内容: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白话文 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 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 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 有在有一定片面性,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 但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运动
第一阶段: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罢课。 第二阶段:上海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工人阶级 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知识分子为先锋、 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 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 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 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 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革命性、群众性、进步性) 意义: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 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 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 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 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 内容: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革命力量——无产阶级 新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意义: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全国工人运动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失败原因: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自身力量弱小,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