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内容有人类需要、人类行为、社会环境、人生发展,快来看。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第四章:个案工作方法,整理了4个理论模式、5个阶段程序、5个常用技巧的内容,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自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党章建设思维导图
国考地理高频考点知识汇总
公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选词填空
公务员省考图形推理
法理学笔记
公考申论命题点
法理学
国考判断课总结【注意】
我的行测痛点
公务员考试:申论
社会工作
人类需要
层次
马斯洛
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
顺序性:低级需要满足后才产生高级需要
最占优势的需要支配一个人的意识行为
高级需要出现后,低级仍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减弱
低级人与动物共有,但高级人独有
阿尔德福尔
生存→关系→成长
3种需要没有先后顺序性
高级需要受挫折,会退而求其次
某种需要基本满足后,不会减弱反而会增强
莱恩·多亚尔+伊恩·高夫
基本需要→中介需要
基本需要:身体健康+自主:只有身体健康才有自主性去完成各种事情
中介需要:有营养的食物;洁净的水;保护功能的住房;无害的工作/自然环境;适当的保健;童年期的安全;重要的初级关系;环境/经济上的安全;适当的教育;安全的生育控制与分娩
类型
起源划分: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
内容角度: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迫切程度:生存性需要+发展性需要
人类行为
人类行为起源:本能行为+习得行为
对社会作用消极/积极:反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
是否符合正常模式和社会规范
正常行为+偏差行为
统计学标准:题干中有数据、量表等
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是否符合当地社会规范、价值观念
行为适应性标准:侧重做事行为
个体主观体验:因人而异,主观性强
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外显内隐行为、遗传习得行为);发展性(过去+未来);可控性(有意识调节控制);整合性(各种特征协调一致的结果)
影响因素:生理(遗传);心理(内驱力);社会(家庭/群体/经济政治/社会文化)
社会环境
与人类行为的基本关系
人们要适应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
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
特点:多样性(各种子系统);复杂性;层次性(对人影响间接直接,有大有小);稳定性(相对一段时间内);变动性(动态变化)
主要构成要素
家庭
核心家庭:一对夫妇+未婚子女(最稳定)
主干家庭:父母+一对已婚子女
联合家庭:父母+多对已婚子女
单亲家庭:父母一方+未婚子女
丁克家庭:夫妇均有收入+没有孩子
失独家庭:失去独生子女
空巢家庭:子女上学或外出工作形成
教养模式
民主型:家庭成员互相尊重,平等交流
骄纵型:父母盲目溺爱+疏于管束;孩子骄横跋扈小霸王
支配型:父母过分溺爱+严加管束,孩子怯懦胆小清高孤傲
专制型:父母管理方式粗暴;孩子不信任戒备重消极暴躁
放任型:父母缺少爱心耐心责任感,孩子自制力差做事敷衍
冲突型:家庭成员人际关系紧张;孩子缺乏安全感
影响:家庭内部互动
纵向影响:家庭背景+家庭过去发生的事情对家庭成员的影响
横向影响:家庭成员的互动对个体的影响
功能:情感支持+性爱满足+繁衍后代+社会化+经济功能
学校
影响:校园文化(学习氛围)+班级规模+教学模式(应试/素质教育)+师生关系
工作单位
类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社会组织
影响
促使个人学习和实践专门的职业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
建立各种社会关系,正确调适自我行为,以适应相应工作需求和社会需求
社区
基本功能
经济、社会化、社会参与、社会控制、成员间相互支持的功能
类型:地域性和功能(精神)性社区;农村和城市社区;传统和现代社区
影响:①社区成员有共同特征;②社区成员存在复杂社交关系;③约束社区成员行为;④社区成员有强烈认同和归属感
文化
类型:主流+亚文化(小众文化,部分人接受);传统+现代文化;物质+非物质文化
同辈群体
特点:平等性;开放性;认同性;独特性
大众传媒:一定要有媒介(信息平台、报纸等);新旧传媒;影响(消极/积极)
人生发展
婴幼儿(0-3)
生理发展:发育最快;动作发展最为迅速
心理发展:认知发展:以无意识记忆为主,机械记忆能力发达
社会性发展:婴幼儿自我意识的产生:游戏伙伴阶段→退缩阶段→自我意识出现阶段;依恋是其重要原因
主要问题:哺乳问题、母爱剥夺、弃婴问题
学龄前阶段(3-6)
生理发展:6-7岁脑重量已达成人水平
心理发展:以表达机能为中心向思维机能为中心转换
社会性发展:学会区分他人与自我,性别认同和道德发展
主要问题:挑食偏食、攻击行为、电子产品依赖、自闭症
学龄阶段(6-12)
心理发展:儿童意外伤害、校园欺负、儿童性伤害
青少年阶段(12-18)
生理发展:具备生育能力
心理发展:情绪两级发展、叛逆期、性意识发展
主要问题:网络成瘾、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性行为
青年阶段(18-35)
生理发展:生理发展的黄金时期
心理发展:成熟水平/最高水平
社会性发展:人生观稳定成熟、由于和爱情的发展、心理适应
主要问题:婚恋问题、性别歧视问题、就业问题
中年阶段(35-60)
心理发展:更年期
社会性发展:婚姻中责任感>情感,婚姻更加务实
主要问题:早衰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婚外恋、家庭暴力
老年阶段(60+)
社会性发展:原来较为活跃的社会角色逐渐消退
主要问题:失智和失能、精神健康问题、死亡问题、老年人被歧视和被虐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