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八上历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课堂笔记整理!探究“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整理归纳了第4-8课,涵盖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的重要内容。学习历史,勿忘国耻!
还在为物理而绞尽脑汁吗?一张思维导图带你复习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基本知识点。内容有以下几点:1.力,共有三节。分别是力,弹力,重力。2.运动和力,共有三节。分别是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摩擦力。3.压强,共有四节。分别是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流体压强与速度的关系。4.浮力,共有两节。分别是浮力的大小,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5.功和机械能,共有四节。分别是功,功率,功能和势能,机械能机器转化。6.简单机械,共三节。分别是杠杆的平衡条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机械功率。赶快收藏下图学习吧!
看这里,一张思维导图带你了解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以下思维导图给你清晰展现了从列强侵入与民族危机到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到最后的伟大的抗日战争(1931-1945)阶段的重点历史事件。如果有帮到你,不妨动动手指帮我点赞呀!
初中历史复习必看!八上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上)思维导图,完整梳理抗日战争期间多次事件相关内容,包括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等历史事件的时间、背景、结果与影响的详细分析。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八上历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四课 洋务运动
人物:奕欣(中央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均为地方代表)
时间;19世纪60到90年代
口号:自强(前期)求富(后期)
代表企业:江南制造总局(军事)、轮船招商局(民用)
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
结果:失败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启示:只学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第五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时间: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交战双方:清军、日军
结果:日本获胜,签订《马关条约》
二大战役
黄海海战
交战双方:北洋舰队,日本联合舰队
重大死者: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结果: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日军夺取制海权
威海卫战役
时间:1895年初
重大死者:丁汝昌自杀殉国
结果:威海卫军港被占领,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马关条约
时间1895年春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力量深入到中国内陆),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第六课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背景
时间:1895年春
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结果及意义:失败;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时间:1897年冬
人物:光绪帝,梁启超
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
变法内容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影响及意义: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第八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义和团
口号:扶清灭洋
口号的意义
“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扶清”: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失败原因: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
总司令:西摩尔
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
《辛丑条约》
内容:本息共计9.8亿两白银、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运动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工具: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运动
影响及特点: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