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本思维导图对八年级上册科学水的知识点进行了整理归纳,包括浮力、通直流电、分布、循环、严重缺水地区、溶液等拓展知识。内容详尽,条理清晰,适合预习与复习,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中考科学常考知识点,干货笔记分享!下图内容从水的概念往物理和化学的方向分别引出浮力、溶液、水的循环利用等方面。全面而细致地梳理了有关水的知识,方便理解和记忆。需要的小伙伴们,赶紧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水
分布
资源分布
水资源情况取决于人均水资源量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不同的形式
海洋
陆地
大气
生物体
主用淡水
河流水
湖泊淡水
浅层地下淡水
循环
内因
水的物理性质
外因
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途径
①蒸发②蒸腾②水汽输送④降水⑤下渗⑥径流
水循环最活跃的是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生命 最早的生命出现在海洋中
含水量
水生植物的含水量高达90%以上 动物体内的含水量约为70%-80% 黄瓜95% 水母98%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2.5升水
氢+氧 2:1
通直流电
氢气
用点燃的火柴接近,发现气体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发现木条复燃
浮力
定义
所有液(气)体都会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一个竖直向上的力
公式
称重法 F浮+F拉=G
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F浮=F向上-F向下
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液=ρ液gV排液
沉浮条件
F浮<G 下沉
F浮=G 悬浮或漂浮
F浮>G 上浮
密度计
读数上小下大
相同物体不同状态的做法
①F浮不变,改变自身重力(潜艇) ②G物不变,改变自身体积(橡皮泥)
溶液 均一稳定
溶质(固液气)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酒精)
溶剂
被溶解的物质(砂糖、高锰酸钾、碘)
巧用
高锰酸钾+水(紫红色) 冲洗伤口、饮食用品和器皿的消毒
碘+酒精(棕色) 物理退热[25%-50% ]、燃料[95%]
汽油 去油污
分类
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物质(血液、泥水、硫酸钡)
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牛奶、汽油、肥皂水)
药品取用
固体
粉末
使用药匙或纸槽 试管倾斜,送入底部,试管竖立
块状
使用镊子 试管横放,放入管口,慢慢竖立
液体
瓶塞倒放,两口紧挨,标签朝掌
注意 眼睛要与液面层的下沿相平
仰视
读数偏小
俯视
读数偏大
溶解性
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溶解数量有限)
影响
温度(外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内因)
饱和溶液
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熟石灰)
不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蔗糖)
特殊
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热量
硝酸氨溶解时吸收热量
溶解度
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 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溶解度越大,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性越强)
温度
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硝酸钾) 个别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钙,也称熟石灰) 个别温度升高,溶解度不变(氯化钠,也称盐)
气体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溶解度=S÷100g=m质÷m剂
a%=m质÷m液=m质÷(m质+m剂)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结晶
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获得方法
温度影响变化较小(氯化钠)
蒸发溶剂
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硝酸钾)
冷却热饱和溶液
分离方法
沉淀法(体积的不同)
使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明矾或活性炭)
蒸馏法(沸点的不同)
把水加热至沸腾,产生的水蒸气经冷却形成液态水
纯净物
一种物质组成(蒸馏水)
玻璃棒的作用
搅拌(溶解)
引流(过滤)
防止飞溅(蒸发)
混合物
两种及以上的物质组成
需求
生活用水
工业用水
农业用水
严重缺水地区
华北
西北
解决方法
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
节约用水,避免浪费和污染
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
保护和节约用水的方法
水的再循环
减少水的使用
水的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