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的思维导图,马克思为什么以1848年革命导入演讲?有什么特殊用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1848年革命微不足道
无产阶级革命威力无比
无产阶级不易觉察
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矛盾不可调和
起因: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
表现:各种进步、发展引发了负面效果
本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对抗不可避免
解决途径:发动社会革命
比喻、典故的运用
比喻
演讲多处巧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深邃的思想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述出来。开篇便将轰轰烈烈的1848年革命比作"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将无产阶级运动喻为"一片汪洋大海",两个比喻互相对照,无产阶级革命的磅礴气势和深远意义便不言而喻了,演讲的气势也在比喻中升腾起来。
典故
马克思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引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典故,还将革命喻为"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既风趣幽默,又拉近了与在场的英国听众的距离。
文末,马克思谈到了"菲默法庭",颇有历史庄严之感,而最后一句"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更是将演讲推向高潮,庄重有力,颇具感染力。
分析本文辩证法的运用
这篇演讲就建立在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马克思精辟地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这是整篇演讲的辩证法基础,是纲。
马克思对科学、工业生产的发展带来贫困、饥饿、道德败坏和人本身的愚钝化的概括性论断,是辩证法的具体应用,是目。
生产力大发展与社会关系不适应这种发展的矛盾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革命,是基于辩证分析得出的观点,是一个闪烁着历史辩证法光芒的结论。
在整篇演讲中,马克思总能从人所共知的正面的事实看出其包含的负面影响,并进而发掘这种矛盾的本质,给出解决矛盾的途径,这种思想的穿透力就来自对辩证法的使用。
分析第4段"在我们这个时代……工人也同机器本身一样,是现代的产物"的论证思路。
这是演讲的主体部分,重点围绕"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矛盾"展开,从这种矛盾的起因(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说起,既而谈到这种矛盾的具体表现(各种进步、发展引发了负面甚至反向的效果),接下来点出矛盾的本质,最后指出解决这种矛盾的根本途径(发动社会革命,由工人阶级掌握"社会的新生力量")。
马克思为什么以1848年革命导入演讲?有什么特殊用意?
从《人民报》的创立背景及其创立者的身份推断,四周年创刊纪念会上听演讲的听众应主要为英国和其他国家无产阶级运动的领导者和参与者。
此时距离1848年革命已有八年之久,而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可以说无产阶级革命处于低潮。
当年的革命战友中,也出现了对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持怀疑论者。
马克思在演讲开篇的回顾和高度评价,将那场声势浩大、场面壮阔的革命从听众的回忆中拉至眼前,极易引起听者的共鸣,激发战友的战斗豪情,惊醒处于低潮中的怀疑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