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寄生虫总论
寄生虫总论
生物学
共生
共栖
互利共生
寄生
寄生关系的演化
1. 形态结构变化
2. 生理功能变化
3. 繁殖能力增强
4. 侵袭力的变化
5. 免疫逃避功能的形成
6. 基因变异或重组
生活史
寄生虫类型
根据中间宿主
直接型(土源性蠕虫)
间接型(生物源性蠕虫)
根据生活史
专性寄生虫
兼性寄生虫
体内寄生虫
体外寄生虫
机会性致病寄生虫
宿主类型
终宿主
中间宿主
保虫宿主/储存宿主
转续宿主
寄生虫与宿主
寄生虫的损害
掠夺营养
机械性损伤
毒性 & 免疫损伤
宿主的抵抗
极少全歼
大多清除部分,对再次感染部分抵御
无法控制,放弃抵抗;许多机会致病性寄生虫如此
生理学
营养与代谢
营养
简单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胞吞
代谢
能量代谢
取决于寄生环境及其氧分压
物质代谢
合成代谢
大多有限,主要依赖宿主营养
分解代谢
核苷酸代谢
大多不能从头合成嘌呤,依赖补救途径
可从头或依赖途径合成嘧啶
氨基酸代谢
/
免疫学
寄生虫抗原
排泄-分泌抗原最重要
感染
带虫者
无明显症状,可传播病原体
慢性感染
同时伴有损伤和修复
隐性感染
无明显症状且不易检获病原体
多寄生现象
人体同时感染多种寄生虫
不同虫相互促进或制约
幼虫移行症
不适宜宿主(保虫宿主)内,幼虫保持存活并移行
皮肤幼虫移行症
内脏幼虫移行症
异位寄生
异位损害
类型
消除性免疫
非消除性免疫
疟疾——带虫免疫
占多数
人体因感染而具免疫力,而当寄生虫清除,免疫力消失
血吸虫——伴随免疫
固有免疫
适应性/特异性免疫
自我限制
保护性免疫
免疫病理损伤
免疫逃避
解剖位置隔离
依赖宿主生理屏障
表面抗原改变
抗原编译
分子模拟&伪装
表膜脱落、更新
抑制宿主免疫应答
特异性B细胞克隆的耗竭
Treg细胞的诱导和激活
虫源性淋巴细胞毒性因子
封闭抗体的产生
流行病学
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1. 经水
2. 经食物
3. 经土壤
4. 经空气
5. 经节肢动物
6. 经人体
感染途径
1. 经口
2. 经皮肤
3. 经媒介昆虫
4. 经胎盘
5. 经呼吸道
6. 经输血
7. 自体感染
易感者
未感染者
带虫感染后清除寄生虫者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地理、气候等
生物因素
中间宿主或节肢动物等是否存在
社会因素
流行特点
地方性
季节性
自然疫源性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防治原则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寄生虫总论
医学原虫概论
胞膜
形态
胞膜/表膜/质膜
胞质
基质
内质
外质
细胞器
内含物
胞核
生活史
阶段
滋养体
致病阶段
包囊
感染阶段
分类
人际传播型
只有一种宿主
直接接触/水、食物等中间媒介
循环传播型
有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
虫媒传播型
吸血昆虫体内 → 感染阶段 → 虫媒叮咬/吸血 → 传播
生理
运动
伪足、鞭毛、纤毛、扭动、滑行等
生殖
无性生殖
二分裂
多分裂
出芽生殖
内出芽
外出芽
有性生殖
接合生殖
配子生殖
营养
小分子——渗透、扩散
大分子——胞饮(胞口/微胞口)
代谢
主要:无氧糖代谢
致病
宿主抵抗力
治病特点
增殖作用
破坏细胞
播散作用
毒性作用
分泌物、排泄物、死亡分解物的毒性作用
机会性致病
吸虫
生活史
世代交替
宿主转换
终宿主(脊椎动物、人)、第一(淡水螺类等软体动物)、第二中间宿主(鱼类、甲壳类、节肢动物)
转续宿主
虫卵需要入水才能发育成毛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