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核医学
人卫第九版 核医学,汇总了肿痛骨骼心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泌尿、核素治疗的知识,大家可以学起来哦。
编辑于2023-04-15 01:01:11 江苏省总论
辐射防护
电离辐射
天然辐射
宇宙射线
宇宙射线感生放射性核素
地球辐射
本底当量时间
医疗辐射
火力发电厂、人工辐射
辐射剂量
照射量
1伦琴(R) = 2.58 × 10^-4 C/kg
吸收剂量
1戈瑞(Gy) = 100拉德(rad)
当量剂量
1希沃特(Sv) = 100雷姆(rem)
电子的WR = 1;α射线的WR = 20
H TR = D TR· W R
定义、意义、单位(中英)、影响因素
辐射防护辅助剂量
待积当量剂量
待积有效剂量
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
机制
自由基
水自由基
分类
确定性效应
随机效应
注意
研究对象
关系(损伤/概率——剂量、正相关/相关)
阈值
意义
辐射对机体作用的影响因素
辐射剂量(传能线密度LET)
分割次数&剂量率
照射范围
氧效应
氧增强比OER
X、γ、β射线:低LET射线——OER高
α射线、中子:高LET射线——OER低(LET接近200keV/μm时,OER=1)
相对生物效应RBE
250keV X射线作为标准
组织辐射敏感性
辐射防护
目的
基本原则
实践的正当化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个人剂量的限制
内照射防护
时间
距离
屏蔽
外照射防护
示踪、影像、体外分析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概念
分类
体内示踪技术
体外示踪技术
对象、内容、特点不同
基本原理
同一性
化学、生物学性质相同
可探测性
自发释放可探测射线
特点
灵敏度高
合乎生理条件
定性、定量、定位相结合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概念
特点
特异性高
安全、无创
可用于定量分析
能够提供组织脏器结构、功能变化,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
原理
基本原理:放射性核素示踪作用
特异性结合
合成代谢
甲状腺、心、脑、肿瘤
细胞吞噬
骨髓、肝(Kupffer细胞)、脾
选择性浓聚
病灶(心梗)
选择性排泄
肝、肾
循环通路
心、肺、大血管
通透弥散
肺、脑
离子交换&化学吸附
骨
类型
全身影像
局部影像
早期影像
显像剂注入体内后2小时以内所进行的显像,主要反映脏器血流灌注、血管床和早期功能状况,常规显像一般采用这类显像
延迟影像
显像剂注入体内2小时以后,或在常规显像时间之后延迟数小时至数十小时所进行的再次显像称为延迟显像,以达到理想的靶/非靶比值
静态影像
动态影像
三时相影像
血流灌注、血池、静态影像
阳性影像
显像剂主要被病变组织摄取
阴性影像
主要被有功能的正常组织摄取,而病变组织基本上不摄取
静息影像
受检者在没有受到生理性刺激或药物干扰的安静状态下所进行的显像
负荷影像
单光子显像
γ相机、SPECT
临床上最常用
正电子显像
PET、符合线路SPECT
主要用于代谢、受体和神经递质显像
图像分析
图像质量
正常图像的认识
异常图像的分析
静态
位置、大小、形态、放射性分布、对称性
动态
显影顺序、时相变化
核医学分子影像
概念
特点
内容
代谢显像
受体显像
放射免疫显像
反义基因显像
凋亡显像
体外分析技术
概念
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配体为示踪剂,以结合反应为基础,在体外完成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质检测技术统称为体外放射分析
放射免疫分析RIA
原理
条件
Ag与*Ag的免疫活性
Ag+*Ag>Ab
Ab、*Ag量已知
合适的反应条件(时间、温度、pH、反应介质)
特点
分离方法
步骤
加样
四类管:NSB、标准管、指控管、样品管
孵化
分离
液相分离法:PEG沉淀法、双抗体沉淀法、PEG+双抗体法
固相分离法:抗体固定在固相载体上,洗脱游离抗原后直接测定载体放射性
测量
数据处理
质量控制
免疫放射分析IRMA
原理
条件
*Ab过量
特点
分离方法
双抗体夹心法
标记第三抗体法
双标记抗体法
≥3个抗原决定簇,2个分析抗体、1个分离抗体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法
步骤
对比
1. 反应原理(竞争/非竞争)
2. 标记物质
3. 抗体用量
4. 达到反应平衡时间
5. 分离方法
6. 标准曲线
7. 应用对象范围
8. 可测量范围
非放射性免疫分析
1. 酶标记免疫分析EIA
酶标抗原——特异抗体
2. 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
发光原理:氧化反应 → 激发态 → 释放光子 → 基态
吖啶酯类:吖吡啶
3.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LEIA
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
4.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
三联吡啶钌、三丙胺(电子供体)
5. 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LICA
6.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
镧系元素Eu、Tb
7. 上转换发光免疫分析UPT
稀土元素
放射性药物
概念
特性
1. 放射性
2. 效应取决于被标记物的特性
3. 脱标&辐射自分解
4. 计量单位&化学量
放射性活度
5. 具有特定的使用有效期
分类
诊断用
显像剂&功能测定用药物
体外放射分析用试剂盒则不属于放射性药物,而是归类于试剂
治疗用
要素
治疗相比于诊断: 高T/NT 作用范围有限 持续作用(Te数小时~数天)
衰变方式
γ相机和SPECT:X射线/γ光子
PET:β+衰变产生的一对光子
治疗:α、β-、俄歇电子
有效半衰期
理想的诊断放射性药物有效半衰期应是检查过程用时的1.5倍左右
光子能量/射线能量
一定范围/越高越好
一定范围:适合γ相机和SPECT显像的光子能量范围100~250keV最为理想 PET和带有符合线路探测技术的双探头SPECT可以探测511keV的γ光子显像
靶/非靶比值(T/NT)
放射性核素来源
核反应堆生产(主要来源)
医用回旋加速器生产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生产
注意
衰变类型、射线种类
产生核素(丰中子/缺中子)、半衰期、应用
特点(成本、用途)
放射性药物标记
同位素交换法
化学合成法
生物合成法
金属络合法
质量控制
物理鉴定
1. 性状
2. 放射性活度A
3. 放射性浓度
4. 放射性核素纯度
化学鉴定
1. pH
2. 标记率
3. 稳定性
4. 放射性比活度
5. 化学纯度
6. 放射化学纯度
生物学鉴定
无菌、无热原
进行生物活性、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内辐射吸收剂量、毒性效应等实验研究
正确使用
正当性判断
放射性药品的选择
内照射剂量和用药剂量的确定
保护性措施
特殊人群的处理
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
热原反应
药物毒性反应
不良反应预防及处理
放射性探测仪
基本原理
电离
射线 → 电荷
激发
带电粒子、次级电子 → 闪烁物质激发 → 荧光 → 电信号
感光
带电粒子、次级电子 → 胶片中卤化银还原 → 潜影
固体闪烁计数器
最常用的核射线探测仪器之一
基本构成
探头(换能器)+后续电子学单元
晶体/闪烁体
辐射能 → 光能
光学耦合剂
光电倍增管
前置放大器
后续电子学线路
主放大器
脉冲高度分析器
显示记录装置
定标器
计数率仪
显像仪器
仪器
γ相机
基本构成
准直器、晶体、光电倍增管、定位电路&能量电路
SPECT
基本构成
探头:准直器、晶体、光导、光电倍增管
旋转运动机架、计算机、辅助设备
旋转、体层、小病灶、三维立体、放射性分布精确计算
需要进行衰减校正
SPECT/CT
功能、代谢、生化影像与解剖结构影像的实时融合
CT提供的图像数据还可用于SPECT的衰减校正
解剖分辨率(细微病变)不如CT
PET
湮灭辐射、电子准直、符合探测
PET/CT
CT位于PET的前方
C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
同时反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形态结构
PET/MR
最高端
代谢和生理功能上的同步
MR软组织对比度好
辐射剂量低
物理基础
基本概念
核素
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
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衰变
概念
方式
α
β
β-
β+
湮灭辐射
γ
对比
电子俘获(EC)
特征性X射线
俄歇电子
γ射线
内转换电子
规律
核衰变常数
半衰期
物理半衰期
T1/2 ≈ 0.693/λ
生物半衰期
有效半衰期
放射性活度A
1Ci=3.7×1010Bq
放射性比活度
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
电离&激发&吸收
电离密度
传能线密度
散射
β-、弹性散射
轫致辐射
β-、X射线
湮灭辐射
γ射线
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光电效应
光电子
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电子
电子对生成
产生次级电子
影响因素
光子能量
物质原子序数
核素影像
心肌灌注显像
显像原理
冠脉血流量、心肌功能&活性 → 显像剂摄取量
缺血、损伤、坏死心肌: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
缺血部位、程度、范围
显像剂&显像设备
单光子类(SPECT)
99mTc标记化合物
99mTc-MIBI
99mTc-Tetrofosmin
201Tl
再分布
正电子类(PET)
13N-NH3·H20、82Rb、15O-H2O
摄取机制、再分布、进食脂餐(排泄)、首次摄取率、半衰期等
显像方法
静息显像
单光子心肌灌注显像
心肌断层影像
门控心肌灌注断层影像
PET心肌灌注显像
分辨率高,均匀性好,图像质量好
动态采集可定量分析,评价心肌血流储备
心脏负荷试验
原理
运动负荷(首选)、药物负荷
适应症
1. 心脏疾患的心储备功能的评估
2. 胸痛综合征的病因诊断
3. 心肌缺血的范围、程度及预后评价
4. 心脏病内科/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5. 年老体弱、过度肥胖 、严重肺病、病窦综合征等情况,不能完成运动负荷试验,可进行药物负荷试验
方法
运动负荷(首选)
Bruce次级量踏车运动方案
心率达到预计最大值(190-年龄) × 85%时注射显像剂
可使正常冠脉血流量增加2-3倍
药物负荷
双嘧达莫(潘生丁)
0.56mg/kg体重,4分钟内注射完成(4~5倍)
腺苷
0.8mg/kg体重,6分钟内注射完成(4~5倍)
多巴酚丁胺
(约3倍)
201Tl 负荷再分布法 201Tl 负荷再分布再注射法 99mTc-MIBI 负荷静息一日法 99mTc-MIBI 负荷隔日法 双核素法(201Tl+99mTc-MIBI)
图像分析
正常
断层图像
短轴断层影像(SA)
垂直于长轴,心尖→心底
环形
左心室前壁、前间壁、前侧壁、后间壁、后侧壁、后壁、下壁
水平长轴断层影像(HLA)
平行于长轴,膈面向上
倒立马蹄形
侧壁、间壁、心尖
垂直长轴断层影像(VLA)
垂直于上两个层面,室间隔→左侧壁
横向马蹄形
前壁、后壁、下壁、心尖
靶心图
靶心图
心尖为中心展开,同心圆,颜色显示左心室各壁显像剂分布(原始靶心图)
变黑靶心图
为计算机辅助定量分析奠定基础,显像剂计数低于平均值2.5个标准差的部位以黑色显示
体现缺血心肌与受累血管相应关系
左前降支
左室前壁、心尖、前间壁、前侧壁
左回旋支
后侧壁
右冠状动脉
后间壁、后壁、下壁、右心室
异常
心肌灌注异常标准
在两个不同方向的断层图像上,同一室壁部位、连续两个切面出现放射性稀疏或缺损视为阳性结果,若单独在心尖或下壁出现放射性稀疏缺损,需考虑可能为生理性差异或衰减影响所致
同一节段,≥连续2个断面;同一段面≥2个节段
可逆性缺损
可逆性心肌缺血
固定缺损
冬眠心肌、瘢痕心肌、梗死心肌
部分可逆性缺损
心肌梗死伴缺血或侧支循环形成
注意
判断标准(负荷、静息差异)、提示疾病
临床应用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
心肌缺血诊断
直接证据、早期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冠脉病变部位(定性)
危险度分层
左主干冠状动脉供血区有无可逆性缺损 有无≥2支冠脉分支供血区可逆性缺损 负荷后持续性/暂时性左心室扩大 负荷后心机显像剂肺摄取↑ 门控SPECT左心室EF≤40%
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脏事件概率,确定治疗方案、预后评估
确定缺血部位、范围、程度,及冠脉储备功能(定量)
疗效评价
治疗前后心肌缺血程度、范围变化 冠脉搭桥后有无围术期心梗 有无心肌缺血残余 有无再狭窄
首选方法
改善/平稳/进展(缺血程度、范围变化)
心肌病
扩张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
糖尿病心肌损害
无症状、自发性神经病变
微血管性心绞痛
微小分支病变所致心绞痛
心肌灌注显像&相关诊断技术
心肌代谢显像(PET)
原理(缺血心肌代谢特点&心肌损害结果)
心肌代谢特点(不同情况下FFA、GLU的利用)
主要是缺血时GLU代谢↑、脂肪酸代谢↓ 空腹和运动时,缺血心肌可摄取葡萄糖,而正常和坏死心肌则不摄取 葡萄糖负荷后,正常和缺血心肌都摄取葡萄糖
空腹、低血糖状态
脂肪酸氧化
进食碳水(葡萄糖负荷)
葡萄糖代谢
缺血缺氧
无氧糖酵解
坏死
不摄取GLU
坏死心肌
即不可逆性损害,冠脉血流恢复无益
冬眠心肌
慢性持续性心肌缺血时,代谢降低,保持存活状态,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冠脉血流恢复后,可部分或全部恢复正常
顿抑心肌
短时间(急性)缺血后,心肌细胞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及代谢改变,心肌尚未发生坏死;血供恢复后,心功能的恢复需要数小时、数天或数周时间
急性/慢性缺血,恢复血供前后心肌功能改变
显像剂
18F-FDG(最常用)
检查前禁食、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insulin)
123I-BMIPP
先灌注后代谢、必要时延迟
图像分析
灌注-代谢不匹配
灌注异常,代谢正常(PET诊断“冬眠”心肌的标准)
灌注-代谢匹配
灌注、代谢均异常【无活力心肌(瘢痕组织)的标志】
临床应用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疗效预测
冬眠心肌(灌注-代谢不匹配)的疗效好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疗效评价
治疗前后,缺血面积、具有代谢的缺血心肌面积的变化
心血池显像
显像剂、显像原理、显像方法
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显像
99mTC-RBC
首次通过法心血池显像
弹丸式注射
99mTc-DTPA、99mTC-MIBI
图像分析
平衡法
室壁运动
正常
运动减低
无运动
反向运动
室壁瘤
心室功能测定
收缩功能
EF、1/3EF、PER、TPE
舒张功能
AFR、1/3FR、PFR、TPF
心室容积参数
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
时相分析
首次通过法
测定RVEF
临床应用
化疗中的心脏毒性监测
恶性肿瘤患者监测LVEF的“金标准”
室壁瘤诊断
异常传导分析
神经显像
分类
脑血流灌注显像
显像剂&显像设备
SPECT
小分子、电中性、脂溶性
99mTc-ECD、99mTc-HMPAO
99mTc-ECD:体外稳定性好、体内清除快 99mTc-HMPAO:体外稳定性差、体内滞留长且稳定
PET
15O-H2O、13N-NH3·H2O
原理
显像剂能通过血脑屏障被脑细胞所摄取
摄取的量与局部脑血流量(rCBF)呈正相关
显像方法
SPECT
显像前准备
基础状态
封闭脉络丛、封闭视听,封闭甲状腺、鼻黏膜
显像体位
仰卧位、眦耳线垂直地面,头位固定
PET
介入试验
药物负荷试验
乙酰唑胺:脑血流量↑ 20%~30%
刺激试验
视、听、认知、运动负荷等生理刺激,针刺穴位等
影像分析
正常
大脑和小脑皮质、基底节、丘脑及脑干等灰质放射性摄取较高(尤其小脑、基底神经节、枕叶皮质),白质、脑室较少,左右两侧基本对称
异常
两个或两个以上断面的同一部位呈现放射性分布异常
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或增高,两侧不对称,脑中线偏移,白质区扩大,失联络征
最常见:交叉性小脑失联络征
介入试验后病变区血管不扩张、其相应支配区血流灌注相对减低等
脑代谢显像
葡萄糖代谢显像
18F-FDG
摄取的量反映了局部脑组织的功能
枕叶、颞上回皮质,尾状核头部、壳核放射性分布最高,小脑较低,左右两侧对称
异常:局部放射性增高、减低,中线移位、失联络征、脑室扩大、脑外形失常
氧代谢显像
C15O2、15O2
测定脑氧代谢率(CMRO2)、氧提取分数(OEF)
脑血管病、痴呆诊断
氨基酸代谢及其他代谢显像
11C-MET、18F-FET,11C-乙酸,11C-胆碱、18F-胆碱,11C-胸腺嘧啶、18F-氟代胸腺嘧啶
更高T/NT比值
肿瘤诊断、分期、疗效评价
脑受体显像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神经递质或配体引入人体后,能选择性地与靶器官或组织细胞的受体相结合,通过PET或SPECT显像,显示受体的特定结合位点及其分布、密度、亲和力和功能,称为神经受体显像
分类
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系统显像(DA递质、DAT、VMAT和DA受体显像)
乙酰胆碱(ACh)受体显像
苯二氮卓(BZ)受体显像
其他受体显像 5-羟色胺(5-HT)、阿片受体等
脑脊液间隙显像
99mTc-DTPA
脑池显像
显像剂注入蛛网膜下腔后,混合在脑脊液中并参与脑脊液循环,由此反映脑脊液生成、吸收和循环的动力学改变
脑室显像
将显像剂注入侧脑室(穿刺),在体外用SPECT观察脑室形态、大小以及脑脊液的流动状况
蛛网膜下腔显像
显像剂注入蛛网膜下腔后,不同时间连续观察脑脊液流动状况,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通畅
脑血管&脑血管屏障功能显像
99mTc-DTPA、99mTcO4-
正常影像
动脉相
呈两侧对称五叉型
脑实质相
弥漫性分布
静脉相
脑实质放射性减少
异常影像
脑死亡
BBB功能破坏
临床应用
脑死亡
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Wills环始终不显影,上矢状窦也没有放射性分布,仅显示颈外动脉的头皮灌注
颈动脉狭窄、脑血管畸形
缺血性脑血管病变
临床应用
脑梗死
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亦称缺血性卒中或中风
临床辅助诊断,CT、MR为主
脑血流灌注显像呈放射性分布减低区,显示范围大于CT或MR所见(包括梗死灶周围水肿、缺血区)
脑血流灌注显像可用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临床观察和疗效监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反复发作;10%~35%发生脑梗死
临床诊断以病史为主,CT和MR常(-),SPECT rCBF 阳性率大多>50%
脑血流灌注显像呈放射性分布减低区,乙酰唑胺负荷试验可以提高检出阳性率
脑代谢显像示病变部位代谢减低
癫痫
是一组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疾病和综合征
血流灌注显像、代谢显像、BZ受体显像
发作期:血流灌注、代谢增加
发作间期:血流灌注和代谢减低、受体数目减少或密度减低
颞叶、海马部位多见
AD
一种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能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退行性变疾病 临床逐渐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和社交障碍
特征性病理改变:老年斑或淀粉样斑块、神经元纤维缠结和神经元缺失
血流灌注显像:双侧颞顶叶灌注减低,以后可累及额叶
代谢显像:局部代谢减低,有助于早期诊断
受体显像:胆碱受体缺失
放射性探针:β-淀粉样蛋白(老年斑主要成分)
PD&帕金森综合征
血流灌注显像:基底节和皮层摄取减低
代谢显像:基底节和丘脑代谢增高,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PD:双侧基底节代谢正常或代谢增高
PSP和SND:额叶和纹状体的代谢减低
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系统显像:DA递质、DAT、VMAT和DA受体显像 均表现为纹状体摄取减低
脑积水、脑脊液漏、脑脊液分流术后疗效观察
脑脊液改道分流治疗脑积水,术后疗效观察
了解导管是否通畅、梗阻部位
评价分流术的疗效
脑肿瘤、脑外伤、脑死亡、精神疾病、抑郁症、药物成瘾、颅内感染性疾病
脑功能研究
从分子水平揭示脑功能活动相关的局部脑血流、代谢、各种神经受体以及神经递质的变化
脑科学热点
揭示大脑的神奇与奥秘
认知功能评定
炎症显像
18F-FDG PET显像
原理
临床应用
1. 不明原因发热(FUO)和深部感染灶探测
2. 结核病
3. 骨髓炎
4. 人工关节感染
5. 血管感染
6. 非感染性血管炎性疾病
7. 炎性肠病(IBD)
8. 结节病
9. lgG4相关性疾病(IgG4-RD)
其他
67Ga显像
放射性核素标记白细胞显像
放射性核素标记人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G)显像
放射性核素标记抗粒细胞抗体显像
放射性核素标记亲粒细胞多肽显像
造血、淋巴系统显像
骨髓显像
红骨髓
脾显像
单核吞噬细胞
淋巴显像
不可透过毛细血管基底膜入血,只被毛细淋巴管吸收
骨骼系统显像
显像原理
骨组织组成:无机盐(主要是羟基磷灰石晶体)、有机物、水
显像剂与羟基磷灰石晶体发生离子交换、化学吸附,并结合有机成分,沉积入骨
影响因素
局部血流量
成骨细胞活跃程度
无机盐代谢速度
热区、冷区的形成
显像剂
99mTc标记的磷酸盐
不稳定,易被水解清除
99mTc标记的膦酸盐:99mTc-MDP、99mTc-HMDP
18F-氟化钠(Na18F)
显像方法
骨静态显像
全身骨显像
前位+后位
局部骨显像
平面/断层
骨动态显像/三时相骨显像
三时相基础上加做24h静态显像,即四时相骨显像
血流相
大血管血流灌注
8~12s
血池相
软组织血液分布
1~5min
延迟相/静态相
局部骨组织代谢
骨断层显像
多模式融合显像
图像分析
骨静态显像
正常
对称
松质骨(骨骺端)摄取多
双肾、膀胱影
异常
放射性异常浓聚
骨质代谢旺盛、血流丰富
恶性肿瘤、炎性病变、创伤
放射性稀疏/缺损
溶骨性病变、血供减少
骨囊肿、梗死、缺血性坏死、多发性骨髓瘤、骨转移性肿瘤、激素治疗/放疗后患者
超级骨显像
全身骨骼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双肾、膀胱不显影,软组织内放射性低
弥漫的反应性骨形成:恶性肿瘤广泛性骨转移(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
代谢骨病:甲状旁腺亢进
显像剂分布呈“混合性”
病灶中心显像剂分布稀疏、缺损,周围异常浓聚环绕(热区环绕冷区,炸面圈状)
骨无菌性坏死、镰状细胞病、骨膜下血肿、不愈合的骨折、急性骨髓炎、关节感染、骨巨细胞瘤
滤泡状甲状腺癌、神经母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肾细胞癌、乳腺癌等的骨转移
骨动态显像
正常
血流相
大血管血流灌注
8~12s
血池相
软组织血液分布
1~5min
延迟相/静态相
局部骨组织代谢
异常
血流相
放射性增高/提前显像:原发性肿瘤、急性骨髓炎
放射性减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梗死、良性骨骼疾病
血池相
放射性增高:急性骨髓炎、蜂窝织炎
放射性减低:局部血供↓
延迟相
类似骨静态显像
骨断层显像、融合显像
临床应用
1. 转移性骨肿瘤
早期诊断首选、最常用诊断方式
临床分期
疗效评价、预后判断
闪烁现象
放化疗后一过性放射性异常浓聚,后消退,提示预后良好
好发骨转移的肿瘤(亲骨性肿瘤)
肺癌
乳腺癌
前列腺癌
骨转移好发部位
脊柱、肋骨、骨盆
SPECT/CT——单个浓聚灶良恶性鉴别
2. 原发性骨肿瘤
早期诊断、范围测定、转移、疗效监测
原发性骨恶性肿瘤
一般表现、溶骨/坏死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
可有炸面圈征
骨良性肿瘤
双密度表现
放射性浓聚:病变部位边界清楚、病变周围弥散性
3. 骨代谢疾病
共同特征(8)
对称性、中轴、长骨、头盔、关节周围、领带、串珠、肾
特异性
骨质疏松症
个别锥体显像明显
骨质软化症
几乎所有特征均可见,且明显
假性骨折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迁徙性软组织钙化影
Paget病
病灶显像非常明显,非对称,多骨盆
肾性骨营养不良征
广泛性骨质疏松+对称性假性骨折
双轨征
骨膜下新骨形成
4. 骨感染性疾病
化脓性骨髓炎
局限、随时间浓聚
骨与关节结核
弥漫型、随时间显影减弱、延迟相主要显示软组织影
5. 骨缺血性疾病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炸面圈
儿童股骨头骨软骨病
骨骺部摄取减低,髋臼部摄取增高
6. 骨创伤
创伤性骨折
细小、隐蔽骨折
修复、愈合的评价、监测
新发骨折-陈旧性骨折鉴别
应力性骨折
易发现隐匿、微小病变
7. 骨关节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RA
累及多个关节(非特异性摄取增加)
骨关节炎或退行性关节病
关节部位中等程度摄取增加
人工关节松动/感染
人工关节置入后6~9月内仍然出现异常浓聚
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
双轨征(肘以下上肢骨、膝以下下肢骨)
肿瘤显像
PET/CT
显像设备&显像剂
18F-FDG,PET/CT
显像原理
瓦伯格效应
肿瘤细胞相对于正常细胞,具有较高的糖酵解和乳酸分泌水平 → GLU摄取多
糖酵解中关键酶对显像剂及其代谢物的识别
葡萄糖转运蛋白
己糖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
显像剂代谢物的细胞内蓄积
适应症
1. 诊断(4)
1. 肿瘤检测
2. 良恶性鉴别
3. 复发、转移监测
4. 寻找原发灶
2. 活检、分期、预后(3)
1. 活检部位
2. 临床分期、治疗后分期
3. 预后评价、肿瘤生物学特征评价
3. 治疗计划指导(2)
1. 介入治疗定位
2. 指导放疗计划(提供靶容积)
4. 疗效监测与评价(3)
1. 肿瘤残余与纤维化、坏死肿瘤组织的鉴别
2. 疗效监测、评价
3. 新药、新技术评价
显像方法
患者准备
基础状态、血糖控制、呼吸平稳、膀胱排空、无金属
基础状态:肌肉松弛、禁止肌肉过度运动(包括频繁说话、嚼口香糖等) 避免寒冷环境 环境安静、光线黯淡
采集病史
孕妇、哺乳禁止;主诉、现病史、糖尿病史等既往病史(过敏、结核、感染、手术)
注射显像剂
对侧注射
图像采集
时间(45~60min)、体位、视野
图像处理
OSEM
图像分析
定性分析
半定量分析
标准化摄取值SUV
概念、表示
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
靶病灶划定
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
部分容积效应
峰值标准摄取值SUVpeak
疗效评估
代谢体积MTV
疗效评估
糖酵解总量TLG
疗效评估
注意
概念
意义
影像分析
正常
异常
临床应用
诊断&鉴别诊断
头颈部肿瘤
鼻咽癌
鳞癌
鳞癌
黏液表皮样癌、囊腺癌
腺样体肥大、鼻咽炎
甲状腺癌
主要:滤泡上皮细胞 乳头状甲状腺癌、滤泡状甲状腺癌、髓样癌、未分化癌
甲状腺癌
乳头状癌
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癌结节-腺瘤
胸部肿瘤
肺癌
非小细胞癌(最多)(腺癌、鳞癌、大细胞肺癌)、小细胞癌
大部分肺癌
乳头状腺癌、黏液性腺癌、类癌
肺炎、结核瘤、炎性假瘤、血管瘤、圆形肺不张、霉菌感染
乳腺癌
乳腺癌、导管癌
原位癌、分化良好、浸润性小叶癌
纤维瘤、小叶增生
食管癌
主要:鳞状上皮、柱状上皮 中段>下段>上段 鳞癌、腺癌
食管癌
小部分未分化腺癌、黏膜下食管癌、黏液细胞及印戒细胞多者
胃食管反流性炎症、Barret食管、生理性摄取
腹部肿瘤
胃癌
胃窦、胃体,小弯侧多 管状腺癌
管状腺癌
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
正常胃代谢活动-早期胃癌
结直肠癌
管状腺癌 也有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
管状腺癌
炎性肠病、肠道憩室、肠道黏膜、淋巴组织、肠壁肌肉的生理性摄取、腺瘤、息肉
原发性肝癌
肝细胞肝癌(最多)、肝内胆管癌、混合型肝癌
肝内胆管癌、低分化肝细胞肝癌
高分化肝细胞肝癌
肝脓肿、肝腺瘤
胰腺癌
外分泌部腺体癌变 胰头好发,多胰管上皮细胞
实性假乳头状腺瘤、高侵袭导管内乳头状瘤
低侵袭导管内乳头状瘤
急性胰腺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活动性胰腺结核
盆腔肿瘤
宫颈癌
鳞状上皮癌、黏膜柱状上皮癌
鳞状上皮癌、黏膜柱状上皮癌
原位癌、高分化腺癌
感染、炎性肉芽肿、活动性结核
卵巢癌
浆液性囊腺癌(更多见)、黏液性囊腺癌 易发生腹腔转移 图像:内囊性、实性、囊实性混杂密度肿块
实性部分
囊性部分
卵巢生理性摄取、结合月经周期判断
前列腺癌
腺癌
低分化前列腺癌
一般前列腺癌、高分化前列腺癌
膀胱癌
多中心起源、易复发 尿路上皮癌/移行细胞癌 检查前呋塞米利尿,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3个月行PET/CT
总结
高代谢灶
腺瘤(局限性结节样高摄取)、管状腺癌、导管癌
低代谢灶
高分化、原位癌、囊腺瘤、黏液表皮样癌、乳头状癌、乳头状腺癌、黏液性腺癌、类癌、黏液细胞癌、印戒细胞癌、
鉴别
炎症、感染、结核瘤、炎性假瘤、血管瘤、纤维瘤、增生、息肉、腺瘤
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的淋巴结转移
边缘区淋巴瘤、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淋巴结结核、结节病、巨大淋巴结增生(Castleman综合征)
分期与再分期(TNM)
头颈部肿瘤
颈淋巴清扫术
术前分期
肺癌
原发性肺癌的TNM分期结果是临床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的直接依据
炎性纵隔淋巴结-纵隔镜
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术前分期、临床分期、脑转移外的其他转移灶、远处转移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窝淋巴结转移(N分期)、M分期、溶骨性病灶、成骨性病灶
结直肠癌
内镜、CT
肝转移情况、更多肝外转移灶、手术适宜程度及选择
淋巴瘤
淋巴结切除、淋巴结活检术
初始分期、再分期、疗效随访
TNM
T:原发肿瘤大小
N: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M:有无远处转移
生物靶区勾画
概念
肿瘤靶区定位
物理靶区
生物靶区体积(BT)
乏氧、血供
癌基因、抑癌基因改变
增殖、凋亡、细胞周期调控
浸润、转移性
靶区边界勾画
固定阈值法
拟合公式法
剂量估算和评估
放射生物治疗计划
fEUD、fDVH、fNTCP
应用
肺癌
改变靶体积、提高靶区勾画准确性、提高放射治疗计划精确性
减少正常肺组织的较高吸收剂量,降低肺炎发生率
肺癌伴肺不张
头颈部肿瘤
小肿瘤鉴别、淋巴结引流区的高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靶区勾画精确
复发性鼻咽癌
其他肿瘤
宫颈癌、淋巴瘤、食管癌等
放射治疗疗效评估
评估肿瘤治疗反应性
鉴别局部纤维化/瘢痕组织与肿瘤残余/复发
肿瘤残余-放射性炎症
疗效监测&预后评价
评估标准
PERCIST、瘦体重标准摄取值SUL、SULpeak
CMR、PMR、SMD、PMD
应用
淋巴瘤
NSCLC
乳腺癌
食管癌
其他显像
其他代谢显像
氨基酸
脂肪酸
核苷酸
胆碱
乏氧代谢显像
受体显像
整合素受体显像
2,RGD
雌激素受体显像
18F,FES
生长抑素受体显像
3个,奥曲肽
68Ga,DOTATATE
血管活性肠肽受体显像
3个,VIP
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受体显像
68Ga,Exendin-4
放射免疫显像
SPECT/CT
99m Tc标记药物
99mTc-MIBI
显像原理
P-糖蛋白系肿瘤多药耐药基因(MDR)表达产物
显像方法
SPECT/CT、BSGI
健侧前臂注射
临床应用
乳腺癌
99mTc(V)-DMSA
甲状腺髓样癌
99mTc-Tetrofosmin
乳腺癌、甲状腺癌、肺部肿瘤
67 Ga
淋巴瘤
201 Tl
前哨淋巴结(SLN)显像
原理
显像剂
99mTc-硫胶体(sulfur colloidal,SC)
99mTc-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AS)
99mTc-右旋糖酐(dextran,DX)
应用
乳腺癌
黑色素瘤
核素显像
甲状腺功能测定
甲状腺摄131 I试验
原理
甲状腺激素合成原料、摄碘功能
131I & 127I:共同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γ射线
方法
患者准备
停服含碘药物
室内本底、标准源测量
服药、测量、计算
适应症
甲状腺疾病治疗
131I治疗甲亢等甲状腺疾病的剂量计算
甲状腺疾病辅助诊断
甲亢、甲减、亚急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分离现象
高碘/缺碘性甲状腺肿(需判断碘负荷、碘代谢情况)
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促甲状腺激素兴奋试验
禁忌症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禁用
正常值
一般规律
服用131I后甲吸逐渐增高,24h达高峰
青少年和儿童略高于成人,女性略高于男性
临床意义
评估甲状腺功能(甲亢、甲减、甲状腺肿、急性/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
分离现象
测量摄碘率、131 I有效半衰期,指导甲亢用药剂量
评估甲癌术后残留甲状腺的功能
过氯酸盐释放试验
原理
过氯酸盐:阻止碘离子摄入、阻止有机碘释放、促进摄入的碘离子释放
计算释放率
方法
先做摄碘试验(2h),1h后进行释放试验
适应症
疑有甲状腺碘有机化代谢障碍的各种甲状腺疾病的辅助诊断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辅助诊断
甲减的鉴别诊断
禁忌症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正常值
<10%
正常
>10%
有机化部分障碍
>50%
有机化明显障碍
临床意义
碘有机化障碍疾病的辅助诊断
高碘性甲状腺肿的辅助诊断
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
原理
负反馈调节
临床意义
诊断甲亢(鉴别突眼的性质、功能性自主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
甲状腺显像
原理
类似摄碘试验
了解甲状腺位置、形态、大小、功能状态
显像剂
99mTcO4-:特异性略弱
可被别的组织摄取,且不参与甲状腺激素合成
显像方法
患者准备
停用含碘食物及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
寻找甲状腺癌转移灶时,需停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以提高自身TSH或外源注射TSH
显像
静态显像
血流灌注显像
99mTcO4-肘静脉“弹丸”式注射
图像分析
正常
位置:正常甲状腺影位于颈前正中
大小:每叶上下径约为4.5cm,横径约2.5cm两叶发育可不一致,甚至一叶缺如
形态:呈蝴蝶形,分左右两叶,前下方通过峡部相连约17%的正常人可见锥状叶显示
放射线分布:甲状腺内显像剂分布基本均匀
当显像剂为99mTc ,可见唾液腺,口腔、鼻咽部甚至胃的影像
异常
位置、大小、形态异常
显像剂分布异常可表现为弥漫性分布异常和局灶性分布异常
临床应用
1. 异位甲状腺的诊断
常见:舌根部、喉前、舌骨下、胸骨后等
临床主张用131 I或123 I进行显像
2. 判断颈部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
如甲状腺影像轮廓完整,肿块在甲状腺影像之外且不摄取131I或99mTcO4-,则认为肿块与甲状腺无关
如甲状腺轮廓不完整,肿块在甲状腺轮廓之内,与甲状腺显像剂浓聚(或稀疏)部位重叠,则提示肿块与甲状腺密切相关
3. 甲状腺结节的功能及性质的判定
功能高低
放射性显影高低
提示疾病
4. 甲状腺炎的辅助诊断
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5. 寻找功能性甲状腺癌转移灶
甲状腺癌以乳头状癌、滤泡状癌为主
乳头状癌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滤泡状癌以血行转移为主
甲状旁腺显像
原理
99mTcO4-只能被甲状腺组织摄取,而不能被甲状旁腺摄取
201Tl或99mTc-MIBI的图像减去99mTcO4-的图像
99mTc-MIBI能同时被正常甲状腺组织和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组织摄取
双时相法:早期影像 - 延迟影像
显像剂
99mTc-MIBI,201Tl,99mTcO4-
显像方法
减影显像
201Tl/99mTcO4- 显像减影法
99mTc-MIBI/99mTcO4-显像减影法
延迟显像
99mTc-MIBI双时相法
适应症、禁忌症
异位甲状旁腺的诊断和定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与术前定位
无明确禁忌证
图像分析
正常
甲状旁腺功能正常时甲状旁腺不显影,双时相法仅见甲状腺显影,颈部无异常浓聚灶
异常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即可显影
甲状旁腺腺瘤、增生、癌等可在其病变位置出现圆形、卵圆形、管形或不规则形显像剂浓聚区,其位置可以在甲状腺轮廓内或外
出现多个显像剂浓聚区多提示甲状旁腺增生
甲状旁腺正常位置以外出现显像剂的浓聚,结合临床可考虑功能亢进的异位甲状旁腺
临床应用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术前定位
异位甲状旁腺的定位
肾动态显像
原理
显像剂
显像方法
患者准备
排空膀胱
注射方式
肘静脉-弹丸
介入试验
利尿剂介入试验
原理
上尿路机械性梗阻:利尿剂作用后示踪剂不能排出
非梗阻性尿路扩张:利尿剂作用后示踪剂可以排出
显像方法
单次法:常规肾图检查表现为持续上升型曲线
肾动态显像15~20分钟,肾盂有明显放射性滞留且影像增大即梗阻时,嘱受检者保持原有体位,静脉缓慢注射利尿剂,并继续描记肾图曲线15分钟或动态采集影像20分钟
常用利尿剂为呋塞米
图像分析
非梗阻性尿路扩张
肾图曲线相应表现为排泄段明显下降
尿路机械性梗阻
应用利尿剂后,肾动态影像与肾图曲线无明显变化,甚至肾盂放射性浓聚影有增强,肾图曲线进一步上升
卡托普利介入试验
原理
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代偿作用,使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压降低和GFR下降
显像方法
患者准备
停用卡托普利
测量
关注血压
图像分析
单侧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典型表现
介入试验患侧肾显影延迟,影像减弱,肾实质影消退明显延缓,GFR降低患侧肾图曲线显示峰值降低,峰时后延和排泄段下降缓慢
基础肾显像左、右肾显示正常的摄取与清除影像,两侧肾图曲线基本一致
双侧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典型表现
两侧肾对比增大
特别严重病损也可对卡托普利无反应
正常肾和与肾动脉狭窄无关的高血压者
卡托普利介入肾显像与基础肾显像相比无变化
图像分析
正常
血流灌注相
60s
动态功能相
皮质功能相
2~4min
清除相
20~25min
异常
血流灌注相
肾区无灌注影像
肾灌注显影时间延迟,影像缩小,放射性分布减低
肾内局限性灌注缺损、减低或增强
动态功能相
肾实质持续显影,集尿系统及膀胱无放射性浓聚
患侧肾实质不显影
患侧肾皮质影减淡,肾实质高峰摄取、清除时间延迟
皮质功能相肾盂放射性减低区扩大,皮质影变薄,实质清除相肾盂影持续浓聚,或延迟显像肾盂明显放射性滞留,可伴输尿管清晰显影和增粗
肾功能测定
肾图
原理
显像剂
99mTc-DTPA
131I-OIH
图像分析
正常
a段/示踪剂出现段/血管段
其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动脉的血流灌注量
b段/示踪剂聚集段
上升斜率和高度反映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血液中摄取131I-OIH的速度和数量
斜率越大,高度越高,功能越好
主要与肾有效血浆流量和肾小管分泌功能有关
c段/示踪剂排泄段
排出131I-OIH的速度和数量
主要与尿路通畅程度和尿流量有关
名称、形态、意义、相关因素
定量
异常
GFR测定
GFR定义
单位时间内肾小球滤过的血浆容量
原理
显像剂
99mTc-DTPA
临床意义
GFR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评价总肾和分肾功能比较敏感的指标
能较早期发现肾小球功能的异常变化
可作为判断肾功能受损程度、选择治疗方法、观察疗效及监测移植肾术后肾功能的客观指标,同时结合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测定,有助于鉴别肾损害的主要部位
反映肾小球功能
ERPF测定
清除率定义
肾在单位时间内完全清除某种物质的血浆毫升数
ERPF定义
根据最大清除率计算所得的肾血浆容量
所以测得的肾最大清除率低于实际每分钟肾的血浆流量
原理
示踪剂经由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摄取与分泌,完全被清除而不被重吸收
每分钟该物质通过尿液排出的量应等于流经肾血浆中所含的量
显像剂
131I-OIH
临床意义
1. 早期发现肾功能异常
2. 判断肾疾病时的功能改变和肾外疾病对肾功能的影响
3. 观察受损肾功能的治疗效果
4. 监测移植肾的功能与排斥反应
5. 评价新药对肾功能的损害
6. 肾滤过分数(GFR/ERPF比值)有助于鉴别病变部位,降低提示以肾小球功能受损为主,而增高表明以肾小管受损为主
反映肾小管功能
肾动态现象&肾功能测定临床应用
1. 判断肾实质功能
2. 评价分肾实质功能
3. 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
4. 上尿路梗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5. 移植肾的监测
排斥反应
急性肾小管坏死
移植肾上尿路梗阻
尿瘘
6. 其他疾病应用
双下肢深静脉显像
原理
于双踝上方紧扎止血带阻断浅静脉回流,自双足背静脉同时等速注入等量的99mTc-MAA,通过体外核医学仪器进行连续追踪显示显像剂从腓静脉→腘静脉→股静脉→髂静脉→下腔静脉的全过程
显像剂
99mTc-MAA
显像方法
双踝上方3cm 处适当力度扎止血带,自双足背静脉注入99mTc-MAA
结束后松开止血带做下肢伸展运动2~3min后行延迟显像
然后接着进行肺灌注显像
图像分析
异常
患侧深静脉影像局部纤细/中断,浅静脉、病变远端侧支静脉显影
运动后延迟显像:患侧深静脉远侧点状/条状hang up征
临床应用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
完全阻塞型
显像局部中断、远端滞留、侧支丰富
不完全阻塞型
显像纤细较淡不规则、远端滞留、侧支形成
血栓征
延迟显像可见明显滞留(显像剂附在血栓上)
通气/灌注显像临床应用
肺栓塞诊断
肺栓塞
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发生肺出血或坏死者称肺梗死
肺灌注/通气显像不匹配
在肺灌注显像时会出现受累肺血管灌注区的放射性稀疏或缺损,而肺通气显像表现为放射性分布正常
肺栓塞疗效监测
COPD评价
肺减容手术前后功能评价与预测
肺通气显像
原理
显像剂
放射性气体:81mKr、133Xe
放射性气溶胶:99mTc-DTPA、超细碳纳米颗粒99mTc-Technegas
显像方法
患者准备
适应呼吸状态(口呼吸)
吸入微粒
显像
若同日行肺通气/灌注显像,应按先通气、后灌注顺序进行,且灌注图像的计数率应是相应通气图像计数率的3~4倍以上
若行隔日法显像,最好先灌注、后通气,这样有利于肺栓塞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因为如果灌注显像结果正常,则不需再行通气显像
图像分析
正常
异常
弥散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
两肺放射性分布不均匀,有多发散在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多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局限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
包括一侧肺、肺叶性、肺段性及亚段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多见于气道狭窄或阻塞、肺泡内存有渗出物或萎陷等
肺灌注显像
原理
直径、嵌顿
颗粒数——血流灌注量
不引起肺血流动力学、肺功能改变
显像剂
99mTc-MAA
99mTc-HAM
显像方法
静脉缓慢注射,禁止抽出血液再注回
严重肺动脉高压、肺血管床极度受损者慎用
显像
平面扫描
断层采集
图像分析
正常
异常
弥散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
两肺放射性分布不均匀,有多发散在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多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局限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
包括一侧肺、肺叶性、肺段性及亚段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多见于肺栓塞,也可见于先天性肺动脉异常、肿瘤压迫和主动脉炎综合征致使肺动脉受累等
放射性分布逆转
肺尖部放射性分布反而高于肺底部,多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和二尖瓣狭窄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唾液腺显像
原理
唾液腺的间叶导管上皮细胞能够主动摄取高锝酸盐(99mTcO4- ),留存于腺体内
反映了唾液腺细胞对99mTcO4-的摄取、分泌和排泄,可对唾液腺位置、大小、形态和功能进行全面的观察
显像剂
99mTcO4−
显像方法
图像分析
正常
腮腺、下颌下腺显影清晰,两侧对称;舌下腺显影较淡
正常时唾液腺和甲状腺摄取99mTcO4-的速率相同,甲状腺影像可作为唾液腺影像的参照
定量测定的时间-放射性活性曲线近似呈反“S”形
异常
双侧唾液腺摄取亢进
病毒或细菌感染
放疗后的炎症反应
双侧唾液腺摄取低下,或不显影
干燥综合征
摄取不对称、不均匀,单一涎腺局灶性放射性摄取增高或降低
良性肿瘤可致放射性增高
恶性肿瘤无分泌功能,放射性摄取缺损
腺管梗阻时表现为放射性唾液潴留,酸刺激时更显著
异位胃黏膜显像
异位胃黏膜
是指胃黏膜结构存在于胃以外消化道的节段,与正常胃粘膜的结构一样,也能够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引起邻近的肠道或食道粘膜的溃疡和出血
梅克尔憩室显像
Meckel憩室
多位于回肠末端,距回盲瓣约60cm
原理
99mTcO4-与Cl-相似,也可被壁细胞摄取
异位胃黏膜黏液细胞与正常胃黏膜均具有从血液中摄取99mTcO4-并分泌入胃肠道的特性
显像剂
99mTcO4−
显像方法
患者准备
禁食4小时以上
检查前三天可用西咪替丁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动态/间隔显像
图像分析
正常
异常
腹部出现位置相对固定不变的局限性放射性异常浓集区,多位于右下腹小肠区
和胃影同时或稍迟显现
多时相动态显像其位置、形态比较固定(圆形,或不规则肠型)
随时间延长影像渐浓
临床应用
造成假阴性的因素有
憩室含胃黏膜太少
异位胃黏膜因缺血、坏死、纤维化等引起功能减退等
小量出血
分泌物较多产生稀释或洗脱作用
造成假阳性的因素有
异位肾、肾积水、动静脉瘤、血管瘤、肠套叠、局部肠道炎症或肠梗阻等
下消化道出血患儿,多首选异位胃黏膜显像
Barrett食管显像
Barrett食管
食管下端
原理
慢性胃食管反流
显像剂
99mTcO4−
图像分析
贲门以上食管内出现放射性浓集,则可做出Barrett食管的诊断
随时间增强,饮水不消退
临床应用
实际常用内镜黏膜活检诊断
消化道出血显像
原理
99mTc标记的不能透过血管壁的显像剂
肠壁因血供不如肝、脾丰富,一般不显影
99mTc标记的显像剂从出血部位不断进入、聚集在胃肠道,应用SPECT显像可以作出胃肠道活动性出血诊断并判断出血程度
显像剂
99mTc-RBC
慢性、间隙性胃肠道出血
可进行多次延迟显像
99mTc-SC
急性活动性出血
不能延迟显像
显像方法
患者准备
显像前1小时口服过氯酸钾(KClO4)200~400mg封闭胃黏膜
显像
99mTc-RBC显像
立即5分钟/帧动态采集至30~60分钟
99mTc-胶体显像
立即开始1帧/2分钟动态采集20~40分钟
图像分析
正常
99mTc-RBC显像
肝、脾、肾等显影,盆腔内可见膀胱逐渐显影,腹部胃肠等基本不显影
99mTc-胶体显像
肝脾显影,大血管、胃肠道等不显影
异常
出血点:最先看到的放射性浓聚点
临床应用
下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使用胰高血糖素,可抑制肠道蠕动,从而判断小肠出血位置
小肠小量活动性或间隙性出血,出血速度在0.05~0.1ml/min,出血量达到2~3ml,消化道出血显像即能检出
放射性核素肝胆动态显像
原理
显像剂
99mTc-IDAs类——99mTc-EHIDA常用
99mTc-PAA类——99mTc-PMT常用
显像方法
患者准备
患者禁食4~12h,6H前停用对Oddi括约肌有影响的药物
显影
胆囊60分钟未显影时加3~4小时延迟像,也可进行吗啡介入试验
诊断胆漏时,更需要通过多次延迟显像、多体位或SPECT/CT融合显像确诊
适应症
1. 鉴别诊断先天性胆道闭锁和新生儿肝炎
2. 诊断胆总管囊肿等先天性胆道异常
3. 肝胆系手术、支架置入后的疗效观察和随访、胆汁漏的诊断
4. 异位胆囊和肝胆功能的诊断
5. 诊断十二指肠-胃反流
图像分析
正常
异常
胆囊不显影、肠道显影时间延迟、肠道不显影、心影持续存在而肝胆显影淡等
临床应用
婴儿持续性黄疸鉴别诊断(婴儿肝炎综合征&先天性胆道闭锁鉴别诊断)
肠道是否显影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诊断
椭圆形或梭形浓聚影
胆总管梗阻诊断
肝胆道术后评价
急、慢性胆囊炎诊断(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
核素治疗
恶性肿瘤骨转移放射性治疗
骨相关事件
疼痛
高钙血症
病理性骨折
骨髓抑制
脊柱不稳,脊髓、神经根压迫症状
原理
趋骨性(靶向性)
间接浓聚性
内照射电离辐射性
缓解疼痛
直接杀伤、减小病灶、降低骨皮质张力 抑制致痛物质分泌、损伤疼痛传出神经 抑制致炎物质产生
常用放射性药物
要求
1. 适合的Te
2. 能选择性被转移灶所摄取,且有很高的病灶与正常骨组织摄取比(高T/NT)
3. 能迅速从软组织和正常骨组织清除
4. β射线的能量以在0.5~1.0MeV之间较理想
5. 伴随有发射γ射线的放射性药物在治疗同时可进行显像,利于观察放射性药物在体内分布和病灶的浓聚情况
药物
89SrCl2、223RaCl2与99mTc-MDP的趋骨性和体内分布非常相近
177Lu-EDTMP、153Sm-EDTMP、186Re-HEDP和188Re-HEDP的配体与MDP均属磷酸盐,生物学特性相似
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可指导核素靶向治疗
适应症
禁忌症
治疗方法
准备
治疗
疗效评价&随访观察指标
骨痛反应评价标准
Ⅰ级:所有部位的骨痛完全消失
Ⅱ级:25%以上部位的骨痛消失或骨痛明显减轻,必要时服用少量的止痛药物
Ⅲ级:骨痛减轻不明显或无任何改善
疗效评价标准
Ⅰ级为显效:X射线检查或骨显像证实所有部位的转移灶出现钙化或消失
Ⅱ级为有效:X线检查证实转移灶上下径和横径乘积减小50%或钙化大于50%,或骨显像显示转移灶数目减少50%
Ⅲ级为好转:X线检查证实转移灶的两径乘积减小25%或钙化大于25%,或骨显像证实转移灶数目减少25%以上
Ⅳ级为无效:X线检查证实转移灶两径乘积减小或钙化小于25%,或无变化,或骨显像显示转移灶数目减少不到25%,或无变化
随访观察指标
1. 观察和记录食欲、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并和治疗前比较
2. 治疗后血象检查1个月内每周一次,2~3个月每2周一次,以后每个月一次
3. 生化检查治疗后1个月内查一次,如有异常则继续观察
4. X线检查或骨显像3~6个月一次
甲状腺疾病治疗
概念
甲状腺毒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
病因
经典
营养刺激
额外暴露
前体提前释放
临床表现
异常兴奋、代谢亢进
常见并发症
甲亢心
Graves眼病(GO)
肌病
周期性麻痹(PP)
局部压迫
辅助检查
TRAb
摄131I率(RAIU)
核素显像
超声
诊断
1. 甲状腺毒症所致的高代谢症状和体征
2. 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少数病例可无甲状腺肿大)
3. 血清TSH浓度降低,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
4. 眼球突出和其他浸润性眼征
5. 胫前黏液性水肿
6. TRAb或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阳性
7. RAIU增高或核素显像提示甲状腺摄取功能增强
GD的诊断标准:以上1、2、3项为诊断必备条件,4、5、6、7项为诊断辅助条件
鉴别诊断
破坏性甲状腺毒症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高甲状腺毒症
甲亢病因
无甲亢的低TSH血症
治疗方法
131I治疗甲亢
原理
治疗目标
适应症
GD甲亢:131I可作为成人GD甲亢的一线疗法
ATD过敏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ATD疗效差,多次复发
存在手术禁忌
合并疾病(如肝功能障碍、房颤、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等)
TMNG和TA甲亢:131I治疗和手术均是此类疾病的首选方法
术后甲亢症状持续存在或复发,首选131I
结节较大、需快速解决压迫梗阻症状,首选手术
禁忌症
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及未来6个月计划妊娠的患者
不能遵循放射性安全指导
中重度眼病类患者
甲亢患者合并甲状腺癌
治疗方法
准备
1. 病情评估
采集病史、完善相关实验检查
2. 沟通知情
充分告知甲亢治疗的三种方法,签署知情同意书
3. 低碘饮食
低碘饮食1~2周 ,避免外源性碘影响
4. 妊娠试验
5.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6. ATD预治疗
治疗剂量确定
治疗剂量修正
给药方法&注意事项
多采用单次剂量法(顿服给药)
口服131I前、后2小时禁食
服药后不要揉压甲状腺,注意休息,避免甲亢危象
131I治疗后半年内避孕女性患者甲功恢复正常后考虑妊娠
服用131I后宜多饮水、多排便
服用131I后应在一定时间内避免接触同事及亲属
常见治疗反应&处理
疗效评价
甲状腺癌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家族史
辐射
碘摄入过量/不足
其他
组织学分类
乳头状癌PTC
滤泡状癌FTC
髓样癌MTC
未分化癌APC
手术治疗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原理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摄碘、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DTC细胞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功能
131I是127I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及生物学代谢模式)
131I发射β-射线, 电离辐射作用(清除残留的甲状腺及DTC病灶)
适应症
1. 肿瘤病灶直径>1cm
2. 肿瘤组织侵犯到甲状腺被膜外
3. 肿瘤组织表现为高侵袭性病理亚型(如实体亚型、高细胞型等),或伴有与高侵袭性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的血管侵犯、BRAFV600E基因突变等
4. 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5. 血清Tg异常升高
禁忌症
妊娠期、哺乳期女性,计划6个月内妊娠者
无法遵从放射防护要求者
治疗方法
准备
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
131I治疗前的评估
颈部超声、胸部CT
血清 甲状腺激素、TSH、Tg、TgAb水平
肝肾功能
必要时:全身131I显像(DxWBS)
TSH准备(TSH>30mIU/L)
升高内源/外源TSH
低碘准备
应结合患者的尿碘测定结果把握治疗时机
育龄女性妊娠试验
辐射防护宣教
介绍治疗目的、实施过程、治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告知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治疗
随访&疗效评价
动态评估
增强转移灶摄取131I的方法
其他核素治疗
放射免疫导向治疗
受体介导核素治疗
基因靶向治疗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
临床应用
皮肤毛细血管瘤
局限性慢性湿疹、牛皮藓、扁平苔藓、神经性皮炎
瘢痕疙瘩
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的131I-MIBG治疗
肝癌动脉导管介入治疗
血管内放射性支架介入治疗
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
重离子治疗
放射粒子植入治疗
定义
原理
静止期、肿瘤干细胞
氧依赖小
OAR小
适应症
1. 需要保留的重要功能性组织或手术将累及重要脏器的肿瘤,缩小手术范围,保留重要组织,行局限性病灶切除与近距离放射性粒子治疗相结合
2. 拒绝或有根治手术或放疗禁忌的肿瘤患者
3. 孤立的复发灶或转移灶失去手术价值者
4. 无法手术切除或其它治疗方法无效者
5. 术后或放射治疗后局部残留病灶
禁忌症
肿瘤质脆,易致大出血者
肿瘤靠近大血管并有感染和溃疡者
一般情况差,恶病质或不能耐受治疗者
估计患者寿命不能等待疗效出现
粒子
125I
103Pd
临床应用
前列腺癌
肺小细胞癌
胰腺癌
头颈部肿瘤
总论
原理
高度靶向性
电离辐射
近距离放射治疗、持续低剂量照射
直接作用于生物大分子:DNA、Pro,H2O(自由基)
特点
高度靶向性
持续低剂量内照射
高吸收剂量
评价指标
传能线密度LET
相对生物效应RBE
T1/2
作用容积
肿瘤大小与治疗用放射性核素的选择
G0期、血管生成前病灶、亚临床病灶、临床症状明显的病灶
常用的放射性核素
发射β射线的核素
α粒子发射体
通过电子俘获或内转换发射俄歇电子或内转换电子
治疗剂量估算与辐射评估
总结
显像剂
肿瘤
18F-FDG
心肌灌注
单光子类(SPECT)
99mTc-MIBI
99mTc-Tetrofosmin
201Tl
再分布
正电子类(PET)
13N-NH3·H20、82Rb、15O-H2O
心肌代谢
18F-FDG(最常用)
123I-BMIPP
心血池
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显像
99mTC-RBC
首次通过法心血池显像
弹丸式注射
99mTc-DTPA、99mTC-MIBI
骨骼
99mTc标记的磷酸盐
不稳定,易被水解清除
99mTc标记的膦酸盐:99mTc-MDP、99mTc-HMDP
18F-氟化钠(Na18F)
脑血流灌注
SPECT
小分子、电中性、脂溶性
99mTc-ECD、99mTc-HMPAO
99mTc-ECD:体外稳定性好、体内清除快 99mTc-HMPAO:体外稳定性差、体内滞留长且稳定
PET
15O-H2O、13N-NH3·H2O
脑代谢显像
葡萄糖代谢显像
18F-FDG
摄取的量反映了局部脑组织的功能
氧代谢显像
C15O2、15O2
氨基酸代谢及其他代谢显像
11C-MET、18F-FET,11C-乙酸,11C-胆碱、18F-胆碱,11C-胸腺嘧啶、18F-氟代胸腺嘧啶
脑脊液间隙显像
99mTc-DTPA
脑血管&脑血管屏障功能显像
99mTc-DTPA、99mTcO4-
炎症显像
18F-FDG PET显像
67Ga等其他显像
甲状腺显像
131I
123I
99mTcO4-
甲状旁腺显像
99mTc-MIBI,201Tl,99mTcO4-
肾动态显像
肾功能测定
99mTc-DTPA
131I-OIH
GFR测定
99mTc-DTPA
ERPF测定
131I-OIH
肺灌注显像
99mTc-MAA
99mTc-HAM
肺通气显像
放射性气体:81mKr、133Xe
放射性气溶胶:99mTc-DTPA、超细碳纳米颗粒99mTc-Technegas
双下肢深静脉显像
99mTc-MAA
异位胃黏膜显像
梅克尔憩室显像
99mTcO4−
Barrett食管显像
99mTcO4−
唾液腺显像
99mTcO4−
放射性核素肝胆动态显像
99mTc-IDAs类——99mTc-EHIDA常用
99mTc-PAA类——99mTc-PMT常用
消化道出血显像
99mTc-RBC
慢性、间隙性胃肠道出血
可进行多次延迟显像
99mTc-SC
急性活动性出血
不能延迟显像
造血、淋巴系统显像
99mTc-SC
患者准备
18F-FDG
控制血糖
糖尿病史
脑血流灌注显像
封闭脉络丛、封闭视听,封闭甲状腺、鼻黏膜
消化道出血显像
封闭胃黏膜
梅克尔憩室显像
禁食
唾液腺显像
Vit C促唾液分泌
肾动态显像
排空膀胱
甲状腺功能测定、甲状腺显像
停服含碘药物、食物,停服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
弹丸式注射
肾动态现象
肾功能测定
甲状腺血流灌注显像
心血池首次通过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