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魏晋南北朝
所谓的“魏晋南北朝”,它是几个朝代统称的复合词,虽然只有五个字,但其中所包括的朝代或国家,可以多达几十个。从“魏晋南北朝”一词开始,“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由于曹魏受汉室禅让,在三国时代及后世被肯定为中原王朝,而“蜀”、“吴”两国为该时代的附属割据王国,所以“魏”为正统,可以称为“魏朝”。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魏晋南北朝
政治
总体局面:国家长期分裂,朝代更替频繁
经历了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十六国与东晋对峙、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中央政治体制:三省体制逐渐形成
中央尚书省拥有实权,与中书省、门下省形成三省制度
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作为选官标准
世家大族弟子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往往轻视才能
随世家大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
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趋势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其政权文化落后,为缓解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冯太后与孝文帝先后进行改革
内容
概况
前期-均田制、租调制、三长制、俸禄制
转折点-迁都洛阳
后期-汉化政策 (易服、讲汉话、改汉姓、通婚、改籍贯)
四项新制
俸禄制 (整顿吏治)
背景:官吏无俸禄规定,任意搜刮民财,吏治黑暗
内容: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发放,严惩贪污
作用:吏治好转,矛盾缓和,农民安心从事生产
均田制 (土地制度)
背景:长期战乱,百姓流亡,政府控制大量无主荒地
内容:国家将无主荒地分配于民,土地不得买卖
作用: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北方经济恢复发展;限制了土地兼并;推动北方少数民族转化为定居的农耕居民;保证政府赋税收入与劳役征派
租调制 (赋税制度)
前提:均田制的实行
内容:农民按户口人口向政府缴纳一定的粮食(租)、绢帛(调)
作用:改变了税收征收乱象,增加政府收入
三长制 (基层行政组织)
目的:配合均田制实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内容:设领长、里长、党长,负责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和徭役
作用:健全基层政权,完善行政体制,取代了宗主督护制
意义:推动北方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加速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经济
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士族庄园经济占重要地位、占田荫户制的设立
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
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农业方面
江南农业得到开发
北方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
曹魏在纺织中心设专门的纺织机构
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
蜀汉产蜀锦
冶炼技术
发明了灌钢法
制瓷业
南青北白
造纸业
产量大增,南方北方出现了造纸中心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北方经济发展缓慢
南方经济活跃,出现民间集市-草市
社会生活
特点:胡汉交融
饮食
南稻北麦
三国以后,饮茶之风兴起
服饰
南方士大夫盛行宽衣博带,北方盛行胡服
文化
宗教
连年战乱,民生疾苦,佛教盛行,道教也开始传播
哲学思想:玄学
儒学吸收道教佛教精神,有了新发展;佛教吸收儒学逐渐中国本土化
北方游牧民族也大力崇儒兴教
清谈之风
魏晋时期,名士不谈俗事,专谈老庄、周易,被称为“清谈”
艺术
书法
魏晋之前,自发阶段;魏晋之后,自觉阶段
成就:楷书、行书、草书
书法家代表:王羲之
绘画
代表人物:顾恺之
石窟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文学
建安文学
曹操、王粲
田园诗
陶渊明
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
志怪小说
科技
数学
祖冲之与圆周率小数点后七位
农学
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
地理学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