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的思维导图,内容有: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起来看吧。
第6课:我国国家机构的思维导图,如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5课: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思维导图,详细整理了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有关考点的知识。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的思维导图,简单介绍了日常生活的变化、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的变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
原因/背景
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濒于崩溃。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现实原因: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目的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内容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
国防建设需要。
重工业落后,阻碍经济发展。
受苏联发展影响。
成就
一桥(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二铁三公[交通]、四厂。
党的正确决策和领导。
苏联的援助。
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
结果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迈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背景/原因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概况
时间:1954年9月。
地点:北京。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地位: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内容:中国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意义: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