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7世纪外国文学
本图整理了17世纪外国文学的知识,有:清教徒文学(英国)、巴洛克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产生于17世纪初期的法国,马莱伯是古典主义的先驱人物))、英法文学概况,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来查看交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17世纪外国文学
清教徒文学(英国)
出现背景
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新兴资产阶级主张纯洁教会,清除国教中天主教的影响,因而有“清教徒”之称
代表作家作品
1,弥尔顿
《失乐园》-撒旦形象:藐视权威、反抗强暴,同时野心勃勃、娇矜自满。实际上是为了讴歌当年反对封建专制王朝的英雄们,同时抨击资产阶级的傲慢,骄奢。
《复乐园》-《失乐园》的续篇。歌颂了革命者在革命低潮时的高贵品格
《斗士参孙》(悲剧)采用《旧约)题材,表现了崇高严肃的主题。
2,约翰·班扬-《天路历程》宗教寓言体小说
巴洛克文学
代表作家
贡戈拉-夸饰主义
卡尔德隆-《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虚无悲观看法
古典主义文学 (产生于17世纪初期的法国,马莱伯是古典主义的先驱人物))
历史条件
专制王权是古典主义产生的政治基础
唯理主义哲学是古典主义产生的历史基础
宫廷和沙龙文化为古典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文化环境
皮埃尔·高乃依 法国悲剧之父
《熙徳》-法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之作
《贺拉斯》
《西拿》
《波里耶克特》
拉辛-《安德洛玛刻》情节取自于希腊神话传说
莫里哀 (喜剧)
《伪君子》
艺术特色
人物形象塑造别出心裁
喜剧与闹剧手法相结合
人物出场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
艺术上有独特的创造,体现了精湛的技巧
达尔杜弗—伪善
《吝啬鬼》 阿巴贡
喜剧基本特征
艺术上
注重描绘人的本性;具有较多的闹剧成分;善于制造笑料
思想上
描绘当代风俗;敢于接触别人望而生畏的题材
基本特征
政治上拥护王权,主张国家统一
思想上崇尚理性
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
英法文学概况
骑士派-赫里克《致妙龄女》(莫误青春)
玄学派-约翰·多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