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学革命
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的文学思潮与运动,介绍了文学革命的发生背景、发动过程、论争、实绩、意义,欢迎一起来学习。
钱理群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郭沫若部分知识点, 分享了第一本诗集《女神》、 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剧、其他诗作,一起来看看吧。
钱理群版《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一章中的第二节,内容有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新文学社团蜂起,一起来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文学革命
发生背景
晚清时代背景
背景
物质基础:出版业、法律发展
废科举兴学堂,培养新式创作者与读者
晚清以来文学发展。形成直面危机、表现现实、促进改革的风尚
三界革命
诗界革命
首先提倡:梁启超
新意境
新语句
古人之风格
诗界旗帜
黄遵宪
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
小说界革命
目标
改良群治
新民
将小说的政治宣传和思想教化作用极大提高
文界革命
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
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
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
新式文化教育
现代印刷工业技术引入
稿费制度和现代文学市场
本质
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开始时间
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更名《新青年》在上海创刊)
推进的方面
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
广泛引进和吸收利用西方文化
发动过程
意义
标志着古典文学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1917年1月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发表时间
废文言而倡白话,言文合一
改良“八事”
须言之有物
不模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
不作无病呻吟
务去滥调套语
不用典
不讲对仗
不避俗字俗语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三大主义
推倒雕琢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晦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时间
1918年4月
概括文学革命宗旨
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周作人《人的文学》
1918年12月
提出
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
论争
批判“黑幕派”、鸳鸯蝴蝶派和旧戏曲
1919年林蔡之争
林纾贡献
林译小说
林语
覆孔孟,铲伦常
蔡语
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
1922年创刊的学术杂志《学衡》
代表人物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观点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与“甲寅派”的论争
章士钊复刊《甲寅》
提倡
读经救国
实绩
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
创作取得瞩目实绩
文学观念上,对传统文学思想进行否定,追求表现人生、反映时代
文学内容上,体现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形式上,用白话写作,广泛吸收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和手法
消极意义:简单化、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