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思维导图,整理了历史条件、奠基、确立、顶峰、雅典民主政治的知识,感兴趣快来看看。
编辑于2023-04-09 02:04:58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历史条件
地理
濒临海洋,良港多,以航海、海外贸易为主
平等互利的民主意识
经济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
政治
城邦体制
城邦存在时间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4世纪
城邦含义
1.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
2.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基本特征
1.小国寡民
2.独立自主
公民含义
1.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
2.拥有一定财产
3.能自备武服兵役
4.成年男子
影响
城邦狭小,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追求民权利
奠基
梭伦改革
背景
旧氏族贵族实行专横统治,引起新兴工商业阶层和民众不满,社会矛盾尖锐
开始时间
公元前6世纪初(公元前594年)
内容
1.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4个等级
血缘 → 财产 扩大了民主范围
进步,为新兴工商者阶层参政提供机会
2.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利机构(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
3.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
4.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5.废除债务奴隶制
影响
1.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2.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确立
克利斯提尼改革
开始时间
公元前6世纪末(公元前506年)
内容
1.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
比例代表制
意义
1.打破旧氏族贵族对政权的控制
2.标志雅典国家的最终形成
2.设立五百人议事会(各部落轮流执政)
3.成立十将军委员会(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
4.继续扩大公民大会权力
5.陶片放逐法
影响
1.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2.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
3.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梭伦改革:直接否定血缘关系 克利斯提尼改革:直接打破血缘关系(用十个地区部落取代原来的四个血缘部落)
两次改革都打击了血缘关系,削弱了旧氏族贵族的势力,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顶峰
伯利克里改革
开始时间
公元前5世纪
内容
1.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
2.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也迸一步扩大
3.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4.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5.为公民发放 “观剧津贴”,吸引公民观赏戏剧
促进文化繁荣
影响
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雅典民主政治
实质
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上,是少数人的民主
特点
1.主权在民
直接民主制:公民大会制度(国家最高权力机构)+陪审法庭制度
2.轮番而治
选举制、任期制
3.法律至上
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权力制约
陶片放逐法、任期制、陪审法庭
5.公民意识
关心雅典、参与政治、城邦为上、政治为本是雅典人的共识
评价
优越性
对希腊
1.多数人参政和群众监督,减少了决策的失误和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2.促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
重视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产生了一大批文化巨匠
对世界
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①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民主运作的新方式
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
②其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提供了思想基础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国家机构“三权分立”的组织原则,“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国家公职选举任期原则
局限性
1.民主范围: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之外。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是少数人的民主
2.民主性质: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3.参政方式:抽签选举和轮流执政的参政方式,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维护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衰落的原因
1.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根本)
2.狭隘的城邦体制,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3.城邦内部混乱和城邦之间的长期混战进一步削弱了力量
4.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征服了希腊(直接)
为后来西方的政治思想制度提供渊源
1.抽签选举 → 近代选举制
2.人民主权 → 近代以来主权在民思想
3.五百人议事会规定任期 → 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下的任期制
4.五百人议事会按公民人数分配名额 → 比例代表制
5.公民大会中的辩论行为 → 近代西方议会制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历史条件
地理
濒临海洋,良港多,以航海、海外贸易为主
平等互利的民主意识
经济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
政治
城邦体制
城邦存在时间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4世纪
城邦含义
1.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
2.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基本特征
1.小国寡民
2.独立自主
公民含义
1.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
2.拥有一定财产
3.能自备武服兵役
4.成年男子
影响
城邦狭小,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追求民权利
奠基
梭伦改革
背景
旧氏族贵族实行专横统治,引起新兴工商业阶层和民众不满,社会矛盾尖锐
开始时间
公元前6世纪初(公元前594年)
内容
1.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4个等级
血缘 → 财产 扩大了民主范围
进步,为新兴工商者阶层参政提供机会
2.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利机构(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
3.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
4.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5.废除债务奴隶制
影响
1.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2.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确立
克利斯提尼改革
开始时间
公元前6世纪末(公元前506年)
内容
1.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
比例代表制
意义
1.打破旧氏族贵族对政权的控制
2.标志雅典国家的最终形成
2.设立五百人议事会(各部落轮流执政)
3.成立十将军委员会(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
4.继续扩大公民大会权力
5.陶片放逐法
影响
1.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2.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
3.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梭伦改革:直接否定血缘关系 克利斯提尼改革:直接打破血缘关系(用十个地区部落取代原来的四个血缘部落)
两次改革都打击了血缘关系,削弱了旧氏族贵族的势力,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顶峰
伯利克里改革
开始时间
公元前5世纪
内容
1.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
2.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也迸一步扩大
3.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4.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5.为公民发放 “观剧津贴”,吸引公民观赏戏剧
促进文化繁荣
影响
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雅典民主政治
实质
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上,是少数人的民主
特点
1.主权在民
直接民主制:公民大会制度(国家最高权力机构)+陪审法庭制度
2.轮番而治
选举制、任期制
3.法律至上
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权力制约
陶片放逐法、任期制、陪审法庭
5.公民意识
关心雅典、参与政治、城邦为上、政治为本是雅典人的共识
评价
优越性
对希腊
1.多数人参政和群众监督,减少了决策的失误和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2.促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
重视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产生了一大批文化巨匠
对世界
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①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民主运作的新方式
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
②其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提供了思想基础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国家机构“三权分立”的组织原则,“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国家公职选举任期原则
局限性
1.民主范围: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之外。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是少数人的民主
2.民主性质: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3.参政方式:抽签选举和轮流执政的参政方式,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维护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衰落的原因
1.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根本)
2.狭隘的城邦体制,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3.城邦内部混乱和城邦之间的长期混战进一步削弱了力量
4.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征服了希腊(直接)
为后来西方的政治思想制度提供渊源
1.抽签选举 → 近代选举制
2.人民主权 → 近代以来主权在民思想
3.五百人议事会规定任期 → 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下的任期制
4.五百人议事会按公民人数分配名额 → 比例代表制
5.公民大会中的辩论行为 → 近代西方议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