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蔡锷
蔡锷的思维导图,蔡锷认为“治军之要,尤在赏罚严明”,对于“风气纪纲大弛”的军队,“与其失之宽,不如失之严”,主张“以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蔡锷
基本信息
1882.12.18——1916.11.8
原名艮寅,字松坡
汉族
湖南邵阳人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家、军事家
教育经历
光绪十四年(1888年)入私塾,熟读四书五经,被称为”神童“
十二岁考上秀才
十六岁考入长沙实务学堂,师从谭嗣同、梁启超
后入上海南洋公学
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
1902年11月,蔡锷又考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
经典事件
发动起义
护国战争
四川战役
思想主张
救国主张
蔡锷断言:“居今日而不以军国民主义普及四万万,则中国其真亡矣。要实行“军国民主义”,蔡锷认为:“欲建造军国民,必先陶铸国魂。”。至于“国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蔡锷虽冥思苦想,却未能做出回答。尽管如此,他的这种探索还是有意义的。当时,国内正掀起编练新军、改革军制的热潮,把练兵作为救国的“第一要义”。而蔡锷等爱国青年则认为尚武不仅需要刀剑,而且更需要精神,御侮不仅需要枪炮,更需要国魂。提出对全民进行军事教育、军事训练,以提高国民素质。
军事理论
蔡锷崇尚曾、胡“为将之道,以良心血性为前提”的思想,认为这是“扼要探本之论”
蔡锷认为“治军之要,尤在赏罚严明”,对于“风气纪纲大弛”的军队,“与其失之宽,不如失之严”,主张“以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
他提倡官兵之间“和辑"相处,使士兵把军营视为“第二家庭”
蔡锷认为:“战略战术须因时以制宜,审势以求当,未可稍有拘滞,若不揣其本,徒思仿效于人,势将如跛者之竞走,鲜不蹶也。”
他既不完全肯定曾、胡“主守不主攻”的思想,又不被当时西方兵学家“极端的主张攻击”的思想所左右,而是根据中国军队、军费、交通等情况,提出了诱敌深入的战略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