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魏晋南北朝(绪论)
魏晋南北朝(绪论)的思维导图,内容有: 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乱世中文人的命运、 风尚与创作主题; 门阀制度与门阀 观念下的文学创作; 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魏晋南北朝 (绪论)
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
文学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
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著作
《文心雕龙》
刘勰(南朝梁代)
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文选》
萧统(南朝梁代)
《典论·论文》
曹丕(魏)
《文赋》
陆机(西晋)
《诗品》
钟嵘(梁)
《玉台新咏》
徐陵(陈)
乱世中文人的命运、 风尚与创作主题
生死主题
一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及时勉励建功立业; 二是借助药增加生命的长度,服食求仙; 三借助酒增加生命的密度,及时行乐; 四不以生死为念,顺应自然(陶潜)
游仙主题
想象神仙的世界,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以及企求长生的愿望
隐逸主题
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的作品,也包括招隐诗、反招隐诗
门阀制度与门阀 观念下的文学创作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使其将心中的不平之意反映在文学创作中
文学家族大量出现,诸如三曹、二陆、两潘、谢氏、萧氏等
强调宗族关系和伦理观念
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魏晋玄学
魏晋正始时期形成的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理论形态。它是一种思辨的哲学,对宇宙、人生和人的思维都进行了纯哲学的思考
玄学有几个重要的论题:崇有与贵无、名教与自然、言意之辨、形神之辨、名理之辨等。
对文学和艺术有直接影响的是崇尚自然的一派、言不尽意的一派和得意忘言的一派。
魏晋风流
是魏晋时期士大夫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所追求的一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否定汉儒为人准则,破执除障,打开人生的新的窗户,还自我以本来的面目。
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情,表现在外的特点是颖悟、旷达、真率,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和个人本性的自然流露
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想象世界的丰富
故事性的加强
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
词汇的扩大
文学观念的多样化。 佛教中关于真与空、心性、境界、象与象外的观念,以及关于形神的讨论,丰富了文学观念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建安、正始文学
建安文学:其创作反映了动乱的时代。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
正始文学:正始是魏晋玄学的开创期,主要代表人物是何晏和王弼。在文学史上,正始文学的主要代表是嵇康和阮籍。
两晋文学
太康文学:太康诗风以繁缛为特点,丧失了建安风力,但在语言的运用上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西晋末年产生了玄言诗。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将汉魏古朴的诗风带入更纯熟的境地,并将“自然”提升为美的至境。 晋宋之间文学发生了重要的转折,由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人。
南北朝文学
诗体发生了重大变革. 周颙发现汉语的四声,沈约将四声的知识运用到诗歌的声律上, 并与谢朓、王融共同创立了“永明体”。 为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提供了重要形式。
在皇室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形成三个文学集团, 浮靡轻艳的宫体诗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它主要是以艳丽的词句表现宫廷生活,多有咏物的题材。
在文风方面,南方清绮,北方质朴。梁代末年,庾信的北上促进了南北文风的交流,他也成为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
宋代鲍照在七言乐府上所做的突破,南北朝民歌给诗坛带来的清新气息,也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史地位
魏晋南北朝文学酝酿着新变
1文学进入自觉的阶段,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
2玄学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为文学创作带来新的因素
3语言形式美的发现及其在文学上的运用
就文体的发展看来
1五言古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增强了诗人的个性,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
2骈文的兴盛,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抒情性很强的、可以充分发挥汉语语言形式美的文体
3抒情小赋增加了骈俪的成分,在梁陈两代进入高峰
4七言古诗在这时确立起来,并取得可喜的成就
5南北朝民歌的新鲜气息,刺激着诗人进行新的尝试,与其他因素促进了唐代绝句的繁荣
6小说已初具规模,奠定了中国小说的基础,并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