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肝肿瘤
肝肿瘤思维导图,分为肝恶性肿瘤、转移性肝癌 Metastatic Liver Cancer、肝良性肿瘤的知识,快来看。
编辑于2023-04-25 11:27:07 上海肝肿瘤思维导图,分为肝恶性肿瘤、转移性肝癌 Metastatic Liver Cancer、肝良性肿瘤的知识,快来看。
染色体畸变 _Chromosomal Aberrations_遗传代谢病_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IEM,一起来看。
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需要掌握: 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熟悉: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的治疗方式。 了解: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生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肝肿瘤思维导图,分为肝恶性肿瘤、转移性肝癌 Metastatic Liver Cancer、肝良性肿瘤的知识,快来看。
染色体畸变 _Chromosomal Aberrations_遗传代谢病_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IEM,一起来看。
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需要掌握: 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熟悉: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的治疗方式。 了解: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生理。
肝肿瘤
肝恶性肿瘤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概述
是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分类
肝细胞癌HCC:最常见
肝内胆管癌ICC
HCC- ICC混合型
流行病学
我国第四位的常见恶性肿瘤
我国第三位的肿瘤致死病因
40-50岁多见 , 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表现
症状
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出现明显症状多属中晚期
肝区疼痛 多属持续性钝痛、胀痛 破裂出血 剧烈疼痛
消化道症状 没有特异性
发热 低热
其他表现 表现多样
体征
肝脏肿大
黄疸
腹水
并发症
癌肿破裂出血(主要)
上消化道出血
其他 肝衰竭 肝性昏迷 继发感染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清标志物检测
AFP : ≥400μg/L g/L ,排除妊娠、慢性或活动性肝病以及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 30% 阴性
甲胎蛋白异质体( AFP-L3) : 特异性较高,有助于鉴别肝癌特异性较高,有助于鉴别肝癌 / 肝炎由来的 AFP ,与 AFP 联合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异常凝血酶原( PIVKA-II ): 特异性较高,有助于鉴别肝癌特异性较高,但肝癌早期阳性率较低,与 AFP 联合,可提高诊断率
α-L- 岩藻苷酶( AFU ): 特异性较高,有助于鉴别肝癌特异性较低,且诊断标准不明确。与 AFP 联合, 可提高诊断率
血清酶学 ALT AST ALP (缺乏特异性)
CEA (缺乏特异性)
CA199 (缺乏特异性)
影像学表现
超声
筛查首选
超声造影可提高诊断率
操作简便、灵活直观、无创便携
内以低回声为主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准确率高
CT
准确率高
强化方式: 动脉期早期增强,门脉期及更后期廓清,即“快进快出”
MRI
无辐射影响,组织分辨率高,可以多方位、多序列参数成像
T1 期稍低或等信号, T2 期呈等或稍高信号,弥散加权呈高信号
活检
B超定位肝穿刺
PET/CT
不常用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准确率高
一种侵入性创伤性检查,多主张采用经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肝动脉进行 DSA 检查
肝癌在 DSA 的主要表现是肿瘤内异常血管显影和肿瘤染色
多用于肝癌局部治疗或急性肝癌破裂出血治疗等
经皮肝穿刺活检
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肝癌的可能
鉴别诊断
转移性肝癌
有其他脏器原发癌的相应症状或手术史
多无肝炎病史及肝硬化背景
AFP 多阴性 CEA 可增高 CT 、 MRI
肝硬化结节
鉴别困难 CT 、 MRI
肝良性肿瘤
病情发展慢、病程长 常不伴肝硬化
AFP 超声 CT 、 MRI
邻近器官的肿瘤
可有相应的症状
AFP CT 、 MRI 特殊检查(肾盂造影、胃肠钡餐、肝动脉造影等)
病因
尚未完全清楚,和以下可能有关
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
黄曲霉素
脂代谢紊乱
其他 环境、饮酒、遗传等
病理
按形态分
巨块型,直径〉 10cm ,周边常有散在卫星结节
多结节型,最常见,瘤结节多个散在,大小不等
弥漫型,少见,结节较小,与肝硬化结节相似
按大小分
微小肝癌≤ 2cm
小肝癌(≤ 3cm )
大肝癌( 5cm< ,≤ 10cm )
巨大肝癌≥ 10cm
按组织学分
肝细胞性
胆管上皮
混合性
转移途径
肝内转移:特异性较高,最常见 (容易侵犯门静脉分支,形成门静脉癌栓)
血行肝外转移:肺(最常见)、骨、脑
经淋巴途径:至肝门、胰周、腹膜后、主动脉旁、锁骨上淋巴结
直接蔓延:膈肌、结肠
治疗
原则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提倡多学科诊疗团队的模式( MDT ), 避免单科治疗的局限性
一般治疗
营养、支持治疗
抗病毒治疗
抗 HBV 病毒治疗 (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
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
应贯穿肝癌治疗的全过程
手术治疗
部分肝切除术 首选治疗
适应症
一般情况: 无严重基础疾病,能耐受全麻手术 肝功能 A 级,或 B 级经保肝治疗后达 A 级 肝外无广泛转移
肝切除术的基本原则: 彻底性:完整切除肿瘤,使切缘无残留肿瘤 安全性:保留有足够功能肝组织(具有良好血供以及良好的血液和胆汁回流)以术后肝功能代偿,降低手术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
根治性切除
单发微小肝癌 / 小肝癌 单发外生性生长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受肿瘤破坏组织 <30% 肿瘤 <3 个,局限于一段或一叶
姑息性切除
肝移植
原则上肝功能 C 级的小肝癌
消融治疗
适用于单个肿瘤直径≤ 5cm或肿瘤结节不超过 3 个、最大肿瘤直径≤ 3cm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TACE )
适用于 ( 1 )肿瘤≧ 4 个,伴血管侵犯及部分肝外转移的患者,肝功能 Child- Pugh A 或 B 级, ECOG 评分 0-2 ( 2 )可以手术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者 ( 3 )多发结节型肝癌 ( 4 )门静脉主干未完全阻塞,或虽完全阻塞但肝动脉与门静脉间代偿性侧支血管形成癌 ( 5 )肝肿瘤破裂出血 ( 6 )肝癌切除术后, DSA 造影可以早期发现残癌或复发灶,并给予介入治疗
方式
解剖性肝切除 / 非解剖性肝切除
开腹 / 腹腔镜手术
预后
肝癌 <5cm 者 5 年总体生存率( OS ): 30-50%
微小肝癌 5年 OS : 90%
小肝癌 5年 OS : 75%
放射治疗
适应症
对伴有门静脉 / 下腔静脉癌栓或肝外转移的肝癌病人,多属于姑息性放疗
中央型肝癌切缘距肿瘤≤ 1cm 的窄切缘术后可以辅助放疗
方式
三维适形放疗 (3-D CRT) 、调强放疗( IMRT )、图像引导放疗 ( IGRT )或立体定向放疗( SBRT )
全身治疗
靶向治疗
系统化疗
免疫治疗
中药治疗
复发肝癌的治疗
局部复发者:再次手术,消融治疗
不能手术者:TACE,放疗,系统治疗
并发症的治疗
主要是肝癌破裂出血
一般情况良好,病灶局限,急诊行肝切除术 肝动脉结扎术 射频、微波 填塞止血 TACE
预防
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具有 HBV 肝炎病毒和 / 或 HCV 肝炎病毒感染者
长期酗酒者
非酒精脂肪性肝炎者
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者
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者
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者
年龄 40 岁以上的男性风险更大
筛查方式 AFP 和肝脏超声检查是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
随访时间 建议高危人群每隔 6 个月进行至少一次检查
防治乙肝
治疗丙肝
预防肝硬化
注意饮食卫生
转移性肝癌 Metastatic Liver Cancer
概述
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到肝,其组织学特征与原发癌肿相同
临床表现
以肝外原发肿瘤为主要表现
结节较小时,多无症状
肿瘤增大时,可表现为占位效应
晚期,黄疸、腹水、贫血
辅助检查
肿瘤标志物: AFP 升高(少见) CEA 、 CA125cm 、 CA199
超声检查:牛眼征,靶征
CT 检查:牛眼征
MRI 检查:环靶征或者亮环征
所有影像表现:肿瘤的乏血供特性,周边水肿或富血供有关
总
典型的乏血供肝脏转移瘤
常见边缘强化
延迟期中央强化伴边缘廓清
诊断
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
肝良性肿瘤
肝脓肿
诊断思路
肝外原发肿瘤病史 影像学肝多发占位,环形强化表现 AFP 正常 穿刺活检(金标准)
病因
转移途径
经门静脉 ( 结直肠癌、胰腺癌、盆腔部位的肿瘤)
经肝动脉 (肺癌、乳腺癌、肾癌等)
经淋巴回流 (胆囊癌)
直接蔓延 (胃癌、胆囊癌)
病理
单发或多发 灰白色、质地硬 界限清楚 组织结构与肝外原发灶相似
治疗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积极治疗原发肿瘤
手术治疗原则
适应症:肝内病灶和原发灶均可切除 可先处理原发灶,二期处理肝转移灶 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期切除 局部挖除为主,在保证切缘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肝组织 肝段 / 肝叶切除 肝移植(有争议)
其它:不适宜手术或不能切除者
区域灌注化疗 消融治疗 包括射频、微波、 HIFU 、 PEI 、冷冻 TACE
原发性肿瘤治疗为主,肿瘤局限肝脏无其他部位转移者,首选手术切除
肝良性肿瘤
概述
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还包括肝腺瘤、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神经纤维瘤、粘液瘤等
流行病学: 发病率 1-7% 女性多见 可单发或多发 右肝多见
临床表现
多无症状 大者,占位压迫效应 自发性破裂者罕见
诊断
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B 超 中强或等回声
CT 快进慢出
MRI 灯泡征( T2W1)
肝血管瘤
CT 平扫边界清楚的低密度, T1 低信号, T2 高信号
早期强化,进行性强化
边缘性、结节状、不连续强化,逐步向中心发展,持续至平衡期,并且平行于肝血管的增强
病因病理
发病机制
不完全清楚 胚胎性血管发育异常 雌激素、孕激素
病理
质地柔软,切面呈蜂窝状 充满血液
治疗
随访观察: 3-6 个月 B 超。绝大部分肝血管瘤无需治疗
手术指征: 肿瘤〉 10cm 5cm-10cm ,位于肝脏边缘 3-5cmcm ,有症状或不排除肝癌可能者
方式: 肝切除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最有效的方式。 “ 剜除术”,肝叶切除术,肝动脉结扎(不能切除者)
其他:TACE,射频,微波,放疗
预后与预防
肝血管瘤是良性肿瘤,不会癌变
肝血管瘤术后复发:新长的肝血管瘤与原来切除的肝 血管瘤没有任何关系,其来源是肝脏上的其他部位新发的肝血管瘤
预后良好
无法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