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哲学百科学习笔记
哲学百科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教育的学科。本图内容丰富,知识点清晰,涵盖了定义、对象、基本问题、哲学派系、哲学的分支、世界三大哲学传统: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印度哲学。以上就是哲学百科简略梳理,带你宏观上看哲学发展!
编辑于2020-02-16 02:30:37哲学百科
定义
学科
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教育的学科
基础
严密分析和冷静批判
马克思
存在
经过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
包括
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地位
认识、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
对象
古希腊
探讨世界的本原和实际
中国先秦
追寻天人共享的“道”
近代科学发展后
认识问题尤其是科学认识问题
罗素
神学和科学的中间领域——包含未知但诉之理性
逻辑实证主义者
对科学本身和基础的逻辑分析
存在主义
人和世界的存在意义
马哲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问题
基本问题
远古时代
对灵魂与外部世界的最初思考
古希腊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中国古代
天人关系、名实关系、形神关系和体用关系
欧洲中世纪哲学
概念与实在
近代哲学
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黑格尔
思维和客观是否对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二者地位
二者的同一性问题
哲学派系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理论
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思维是存在的本原
主张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形式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定义
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存在是思维的基础和根源,思维是存在的派生物
主张
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人的思想和意识只是外部客观物质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
形式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
理论
用联系、全面、发展的观点来思考、认识和把握外部世界、忍心及其相互关系
形式
古代朴素的辩证法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
理论
原研究超感觉、经验之外对象
马哲中专指用孤立、片面、静止的观点来观察和把握世界
分歧
对世界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二元论和一元论
一元论
理论
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形式
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彻底的唯心主义者
二元论
理论
世界的本原有2or多个,相互平行
实质
动摇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意图调和,最终必然倒向唯心主义一元论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
理论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不可知论
理论
否认存在和思维具有同一性,不承认人们能够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
变种
怀疑论
哲学的分支
哲学理论
本体论
定义
人们对周围世界以及人与外部世界的基本理解和看法。
解答的问题
周围世界是什么、怎么样、对人的意义、人在世界中的低位、人与世界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等
认识论
定义
人们对于人类认识问题的基本理解和看法,对人类认识的认识和反思
解答的问题
人类起源与本质、认识的过程、发展规律以及人类认识何以可能、是否可靠等问题
人论
定义
人们对自我的基本理解和根本看法
解答的问题
人是什么、人的本质、人的发展及人生的意义、人的价值等
体现
自我意识的层次
社会历史观
人的哲学
个体的·层次
人生观
哲学性学科
逻辑学
定义
以推理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
揭示
思维形式的规律
伦理学
定义
关于人类道德的学科
揭示
道德现象的本质、作用和发展规律
美学
定义
研究美的学问
揭示
美的本质及审美活动的规律
哲学史
定义
研究哲学思想发展规律的·学问
揭示
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具体科学哲学(不感兴趣、简述)
自然科学哲学
社会科学哲学
技术哲学
艺术哲学
文化哲学
哲学社会学等
世界三大哲学传统
西方哲学史
古希腊哲学
时间轴
前6世纪到前5世纪
研究对象
自然、世界的本源
学派
米力都学派
爱非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
爱利亚学派
原子论哲学等
成分
朴素的唯物主义
自发的辩证法
一些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最高成就
德谟克利特为代表的原子论
前5世纪左右
研究对象
人
突出代表
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食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前4世纪左右
特点
系统化时期,建立体系
代表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重要特点
与自认科学融为一体
中世纪哲学
5世纪-15世纪
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
存在形式
奥古斯丁的教父哲学
经院哲学
古希腊罗马哲学特别是柏拉图哲学,亚里士多德哲学和新柏拉图主义同基督教的混合产物
实质
为基督教神学做辩护和论证
特殊表现
唯名论和实在论的斗争
近代哲学
时间
15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
时期
文艺复兴
特点
古典哲学的复苏和近代哲学的诞生
思想主流
反封建、反宗教神学,倡导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
特点
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自然科学取得巨大成就,哲学也有较大发展
突出表现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争论
代表
培根
身份
近代唯物主义的鼻祖,著名经验论者
观点
哲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自然;哲学的目的就是控制自然
洛克
身份
英国经验主义代表
观点
人的心灵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观点。
贝克莱
身份
唯物主义经验论代表
观点
物是感觉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否认物质的存在,否认感觉经验的客观内容,认为感觉或观念是唯一的实在
休谟
身份
发展了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
观点
印象是认识的唯一源泉,也是唯一的实在
笛卡尔
身份
唯理论的创始人
观点
强调思维理性的作用,否认:天赋观念“的存在,主张认识来自于”理性的直观“,否认感性经验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
莱布尼兹
身份
唯心主义的唯理论者
影响
思想被德国古典哲学家继承
唯物主义
最高成就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代表人物
伏尔泰、卢梭、狄德罗、拉美特里
特点
克服了神学不彻底性,建立了比较完备和彻底的机械唯物主义体系——战斗的唯物论。具有十分鲜明的无神论思想,反对宗教神学;克服了物质与运动相分割的观点,提出了物质自己运动的思想,坚持唯物的反对论,反对微信主义和不可知论。
古典哲学
时间
19世纪
代表人物
康德
身份
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
观点
力图克服唯理论和经验论以及怀疑论的缺陷,通过对理性自身的批判性考察,在明确人类知识界限的基础上论证人类知识的可靠性
费希特和谢林
观点
继承和发展康德的唯心主义,批判康德的唯物主义因素和不可知论,也吸收了他的辩证法思想
黑格尔
身份
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
成就
创立了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全面、基础地阐述了辩证法
菲尔马哈
身份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个哲学家&马克思主义之前杰出的唯物主义者
成就
通过批判宗教神学和黑格尔哲学重新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
局限性
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同时也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因此他的唯物主义仍是形而上的,是不彻底的
地位
西方近代哲学发展的终结
近代哲学发展的最高峰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之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产生时间
19世纪
产生条件
生产力发展,自然科学飞跃,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提出,为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创立唯物论证的世界观提供了可能
理论渊源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中国哲学
特点
阶段
中国古典哲学
阶段
先秦哲学
地位
中国哲学发展的最重要阶段,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的成熟和第一个高峰
代表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
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
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
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
韩非为代表的法家等
研究对象
致力于天人,古今、知行、名实等关系问题的研究
秦(两)汉时期
确立儒家学说主导地位的开始
魏晋南北朝时期
盛行“黄老之学”、“玄学”多以道家学说为基础和源泉
隋唐时期
佛教和佛教哲学盛行的时期
宋元明清时期
儒道佛已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哲学的基本传统
特点
主要致力于研究天人关系和古今演变的历史规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人性论、认识沦和方法论等。哲学与伦理、政治的结合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大特点
中国近代哲学
产生
不是由中国古典哲学发展而来
起因于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变、西方科学及资产阶级哲学思想的大量引入,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现代哲学
开端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内容
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精华的结合,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实际理论问题,是中国现代哲学的主旋律
印度哲学
特点
是同宗教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常同政治,伦理思想结合,并在不同时期曾分别受到波斯和希腊哲学、中国哲学、阿拉伯伊斯兰哲学及近代西欧资产阶级哲学和现代苏联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阶段
古代印度哲学
吠陀时期
史诗时期
局面
百家争鸣
思潮
婆罗门的正统及支教
兽主派
文法学派
数论
瑜伽等等
沙门(自由思想家)思潮
顺世论
佛教
耆那教
生活派等
经书时期
近代印度哲学
继承传统形式的前提下,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始批判中世纪经院哲学和探讨新的哲学问题
现代印度哲学
封建地主阶级的哲学
资产阶级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