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府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1-4章笔记
政府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每一章节的重点整理1-4章笔记
编辑于2020-04-03 00:49:57第一篇 政府会计理论
第一章 政府会计的基本概念
1.1政府与政府会计
政府概念
政治学意义:政府是指一个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组织体系。
政府组织包括:行政机构、立法机构、司法机构、政党和政治协商机构、军队、事业单位、由政府出资举办的社会团体
经济学意义:政府是指管理和使用公共经济资源、履行政府职能的组织体系。除了包括全部政府权力机构以外,还要包括公立非营利组织(即事业单位)。
政府会计使用的政府组织,应当是经济学概念的政府组织
政府的经济特征
组织运行不以营利为目的
无偿或低收费提供服务
无偿取得经济资源
经济资源的使用者受到出资者及社会公众的限制
政府会计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政府会计是指反映和监督政府组织掌握和使用公共经济资源及其活动情况的会计
特点: 需要反映预算执行情况 采用双重的会计核算基础 存在基金会计主体 不进行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 资产的判定标准主要是能够为会计主体提供服务能力
1.2政府会计的主体
政府会计中关于会计主体的概念
会计主体
各级人民政府
财政预算会计
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民间非营利组织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政府会计主体的层级
第一层:报告各单位经济资源情况
第二层:报告政府部门经济情况,会计报告由所属单位的会计报告汇总而成
第三层:报告本级政府经济资源情况,由本级财政部门和各个政府主管部门的 会计报告合并而成
1.3政府会计的目标
政府会计目标:向政府会计的使用者提供对其有用的会计信息。
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
报告主体内部:会计主体中的组织负责人,会计主体中的管理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单位的职工或职工代表组织
报告主体外部、其它政府机构:人民代表大会,政府的负责人,本级或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政府专职审计部门,其它相关的政府机构
政府外部:购买政府债券的机构和个人,向政府贷款的金融机构或外国政府,与政府组织进行买卖交易的对手,向政府进行捐赠的捐赠人,社会公众,其它需要政府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使用政府会计信息的目的及需要
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评价政府会计主体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某些决策
政府会计需要提供的会计信息内容
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收入与支出→运行效率) 政府财务状况的信息(资产与负债→财务状况) 评价政府工作绩效的信息(每单位公共服务成本、购置每单位公共财产的资金消耗)
1.4政府会计的核算对象及核算基础
政府会计核算对象的概念
现金资源<当期财务资源<总财务资源<经济资源
现金资源:全部的货币资金
会计核算的资产:货币资产 负债:0
当期财务资源:现金资源及报告日后能够在短期内收回的款项净额(短期内收回的款项减去短期内需要付出的款项)
会计核算的资产:货币资产+短期应收款项 负债:短期负债
总财务资源:当期财务资源以及报告日后在长期能够收回的款项净额
会计核算的资产:全部金融资产(货币资产+应收款项+长期债权资产) 负债:全部负债(短期负债+长期负债)
经济资源:政府可以掌控和运用的各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
会计核算的资产:全部资产(金融资产+各种非金融资产如实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等) 负债:全部负债
政府会计目标与政府会计的核算对象与核算基础
1.5政府会计的会计要素
预算收支表(收入支出表) 目的: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执行情况 核算基础: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 会计核算对象:现金资源 会计要素: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 等式关系: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
资产负债表 目的:反映政府会计主体财务状况 核算基础:主要采用权责发生制 会计核算对象:经济资源 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 等式关系:资产=负债+净资产
收入费用表 目的:反映政府会计主体财务运行情况 核算基础:主要采用权责发生制 会计核算对象:经济资源 会计要素:收入、费用 等式关系:收入-费用=净资产变动额
”五要素“:预算收入、预算支出、资产、负债、净资产 ”八要素“: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
政府财政会计更适用“五要素”;政府单位会计更适用“八要素”
1.6政府会计报告
政府单位报告
政府部门报告
政府整体报告
报告的主要目的
决算报告:以报告政府预算执行情况为主要目的
财务报告:以报告政府财务状况为主要目的
政府会计报告的内容
会计报表主表
预算收支表
资产负债表
收入费用表
会计报表附表
明细表
成本表
基本数字表
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告说明
第二章 政府会计中的预算会计核算
预算会计对预算执行过程环节的3种不同核算方法:2.2 2.3 2.4
2.1政府预算与预算会计核算
政府预算概念
政府预算
是由政府立法机构批准、由政府行政机构执行的法定收支计划,是对政府及政府单位的收支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标准
收入预算
对政府及政府单位筹集资金的来源及数量的法定计划
支出预算
对政府及政府单位安排资金分配的公共服务领域及数量、或者使用资金的用途及数量的法定计划
政府预算的组成
财政预算
对财政部门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的预算
部门预算
对政府主管部门及所属单位筹集、使用资金的预算
2.2只反映预算收支发生的会计核算
独立的预算会计账户设置及账务处理
账户设置
预算收入(贷增借减)、预算支出(借增贷减)、预算结余(贷增借减)
资金结存(借增贷减)
仅为分录借贷平衡而设置,核算性质类似于资产,但不在会计报表中反映
账务处理
和财务会计账户混合的账户设置及账务处理
账户设置
预算收入(贷增借减)、预算支出(借增贷减)、预算结余(贷增借减)
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财务会计账户
账务处理
2.3反映预算和预算收支发生的会计核算
账户设置
收入预算(借增贷减)、支出预算(贷增借减)、结余预算(贷增借减)
收入预算-期初预算 收入预算-期中调整
账务处理
2.4反映预算执行全过程的会计核算
预算收入执行全过程
账户设置
应计收入(贷增借减)、应计收入准备(借增贷减)
应计收入-本年应计收入 应计收入-以前年度应计收入
账务处理
预算支出执行全过程
账户设置
约定支付(借增贷减)、应计支付(借增贷减)、支付准备(贷增借减)
应计支付-本年应计支付 应计支付-以前年度应计支付
账务处理
第四章 中国政府会计的现状与发展
4.1中国政府会计的组织架构
政府会计的组成
政府财政会计的分级
中央财政会计
省财政会计
市财政会计
县财政会计
乡财政会计
政府单位会计的分级
4.2中国政府会计的标准
会计准则体系
会计制度体系
4.3中国政府会计的核算模式
4.4中国政府会计的改革与发展
2010-2018年政府的会计制度修订
会计制度修订的主要变化
目前政府会计的核算模式
第三章 政府会计中的财务会计核算
2种财务会计账户体系的设置方法: 3.2 3.3
3.1政府会计中的财务会计核算概述
财务会计核算:指以提供财务状况信息为目的的会计核算
财务会计核算的目的:提供会计主体掌控的经济资源总量和结构、以及它们的存量和增减变动的信息
3.2独立的财务会计账户体系及核算方法
账户设置
账务处理
3.3和预算会计账户混合的财务会计账户体系及核算方法
账户设置
账务处理
3.4两种财务会计账户体系的核算方式比较
“八要素”更适宜政府单位会计的核算
原因:行政事业单位收入费用和预算收支差异项目多
“五要素”更适宜政府财政会计的核算
原因:财政部门只负责财政资金的筹集和分配,收入与费用与预算收支的差异项目不多
我国会计体系概述
营利组织会计(企业会计)
非营利组织会计
政府会计
政府财政会计(政府总预算会计)
核算政府预算资金管理情况
政府收入征解会计(税务会计、关税会计等)
政府部门会计(行政单位会计)
核算以财政预算资金为主要来源、以实现政府职能为主要目的
国库会计
非营利部门会计
国营非营利组织会计
核算为满足公共事业需要而设置、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民营非营利组织会计
核算各种社会团体、民间非企业单位、宗教团体等不以营利为目的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与 企业会计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