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二课民族大团结
第十二课民族大团结,课本结构复习专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这是一篇关于提高思维能力需要阅读的书藉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系统思维与复杂性,决策与问题解决,哲学与思维深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实践与应用。
历史复习,第十六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体合作、周恩来和日内瓦会议。
国防建设(钢铁长城)的思维导图,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第十二课民族大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依据: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确立过程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实施情况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1947.5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1955.10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鲁木齐)
1958.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1958.10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
1965.9西藏自治区(拉萨)
意义
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力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力。
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共中央强调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
共同繁荣发展
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政治上:
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作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经济上:
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民族经济建设
各族人民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
民族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上:
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
尊重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国家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
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
国家政策:
西部大开发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吉祥的天路)
兴边富民行动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