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3.社会态度
社会态度的思维导图,态度即是对于社会对象进行好坏评价的倾向性,它通过学习强化而获得。
中国近代史中编的思维导图,分享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知识。
中国近代史的思维导图,分享了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的知识。
9.亲社会行为的思维导图,亲社会行为是代表所有与攻击、欺骗、伤害等人类的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行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社会态度
态度的心理构成 (ABC理论)
认知
情感
行为倾向 (意向 、倾向、偏好)
计划行动理论
该理论指出,做出某一特定行为的决定是一个以目标为导向的遵循逻辑顺序的推理过程
行为意向
对行为态度
主观规范
有意识行为控制
态度理论
强化论
态度即是对于社会对象进行好坏评价的倾向性,它通过学习强化而获得
经典条件性反射
斯戴兹让被试在听别的国家名字同时反复听肯定性词或否定或电击
操作性条件反射
希尔苏姆问大学生大学教育好不好,说好就鼓励,说不好就不反应或批评
认知论
紧张减缓理论研究
认知失调与恢复
归因理论
海德的朴素归因理论
韦纳的二维归因理论
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科尔曼态度形成和改变的三阶段理论
服从
认同或同化
内化
说服
途径
中心途径
动机引导——认真思考、关注论据
外周途径
没有动机引导——关注外部线索,颜狗
影响因素
信息传播者
品德与能力
威望
睡眠者效应:由于时间间隔使人们容易忘记传播的来源,而只保留对内容的模糊记忆(好的也忘坏的也忘,往中间靠)
动机立场
吸引力
相似性
沟通内容
恐惧唤起
恐惧唤起有助态度改变
低恐惧比高恐惧好
实事求是
内容组织单面还是双面
本来信就单面
本来不信就双面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先后呈现的信息之间的时间间隔 信息呈现与态度测评的时间间隔
前短后长是首因
前长后短是近因
渠道
现场>录像>声音>文字
文字的理解和回忆效果更好
信息难易度与媒体存在交互作用
简单信息:录音、录像
复杂信息:文字
理智和情感
取决于观众教育程度与参与程度
听众
年龄
原有态度
个性
自尊水平
登门槛效应
承诺和一致
留面子效应
互惠式让步
情境
分心的作用
行为影响态度三理论
自我展示理论——为了给他人留下好印象
认知不协调理论——减少认知失调
自我知觉理论——观察自身行为和环境来推测自己态度
过度合理化效应:失去兴趣